四川峨眉山佛教简史与普贤信仰
四川省峨眉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我国佛教圣地,是普贤菩萨道场。
相传,峨眉山从汉代起即有道教流传,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称“第七洞天”。
晋代,佛教传入峨眉山后,修建寺庙,弘扬佛法,较长时间处于佛道并存的局面,梵刹宫观交错其间,僧人、道士竞相发展。
明代,佛教鼎盛,道教逐渐衰落。
入清后,羽士绝踪,全山皆为佛寺,道教在峨眉山仅存遗迹。
道观在峨眉山演变为佛教寺院的故事流传甚广,仙迹遗踪亦不少。如晋代明果大师改乾明观为佛寺(今中峰寺);明代御史卫阳子赫瀛建吕仙行祠,原系道教宫观,清代道士离去,由僧人住持,塑供弥勒佛像,成为佛教寺院,但纯阳殿之名至今未改;仙峰寺侧之九老洞中,现仍有财神殿,塑供赵公明像,而由仙峰寺僧看守殿堂;洪椿坪下犹保存了“洞天首步”木坊作为历史文物;伏虎寺内“文革”前有财神殿,寺外原有玉皇楼、无量殿,均住僧人;明万历时,明光道人募建会宗堂,供楚狂陆通、普贤、广成子牌位,取三教会宗之意,后康熙赐名报国寺,塑供佛像。这些都如实反映了道教在峨眉山的踪迹和佛道并存,既竞相发展而又和睦相处的史实。
一、四川峨眉山佛教史起于魏晋南北朝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峨眉山?
因史料奇缺,众说纷纭,据现有资料,说佛教于汉代传入峨眉山的,记述最早见于明末胡世安著《译峨籁》,该书卷之六“宗镜记”称:“周威烈王时,有宝掌和尚名千岁,始生时,手掌有印文,来礼普贤,设像供养。
汉永平中,癸亥(公元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采药于云窝,见一鹿,异之,追至绝项无踪,乃见威光焕赫,紫雾腾涌,联络交辉成光明网。骇然叹曰‘此瑞稀有,非天上耶!’径投西来千岁和尚告之。答曰‘此是普贤祥瑞,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相教现相于此,化利一切众生。汝可诣腾、法二师究之。甲子,奔洛阳,参褐二师,具告所见。师曰:‘善哉希有,汝等得见普贤,真善知识’”。蒋超《峨眉山志》卷二“诸经发明”一节中援引了上段文字。并在见一鹿后增加“足迹如莲花”五字,再加上“蒲归乃建普光殿,安愿王像”。又在寺观一章中说:“光相寺在大峨峰顶,相传汉明帝时建,名普光殿”。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蒲公开山”说,此后相互援引,以成众论。
民国二十三年,印光法师《重修峨眉山志流通序》云:“旧志(指蒋志)所载,殊多讹谬。如千岁宝掌,于卷二‘诸经发明’云:汉永平癸亥之前已住此山,蒲公见鹿迹如莲花,径投宝掌问之,掌令往洛阳问摩腾、法兰二师,蒲公于甲子往洛阳谒二师。不知甲子即明帝七年,始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往西域寻佛法,至十年丁卯(67年),二师随诸人始来洛阳,按传灯录本传云:(宝掌)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来中国,魏晋间入蜀礼普贤。”
195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访问缅甸时的讲话说:“佛教传入中国,在史书上记载是从公元前二年开始的,那年有一位佛教徒从西域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口授佛经,但是这方面的史料不详细。此后中国和西域交通一度断绝,直到公元64年由政府派人到西域访求佛法,67年他们同两位法师回国,带来经书佛像,开始翻译了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是《阿含经》的摘要译本。同时,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建立了佛教寺院。这是一般公认为中国佛教的开始”。赵朴初著《佛教常识答问》亦作如上回答,并明确指出,迦叶摩腾、竺法兰来洛阳后修建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以上资料说明,公元63年宝掌和尚尚未来峨眉山,64年摩腾,竺法兰亦未来中国,蒲公见鹿迹问宝掌,并去洛阳谒摩、兰二师之事不确。
1985年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的《法苑丛谈》中说:“相传在古时,蒲翁入山采药,得见普贤祥瑞,其实是宋人的附会”。也对蒲公的传说持否定意见。
新《峨眉县志》(1991年版)宗教篇中,对峨眉山佛教流传历史称:“现有关于四川最早佛教史料的文字记载则是起于东晋,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载,晋代高僧慧远之弟慧持和尚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乃以晋隆安三年(399年)辞远入蜀,受到蜀地刺史毛璩的热情接待。不久上峨眉山,择地建庵(址在今万年寺),塑供普贤之像,取名普贤寺。是为山上笫一座比较正规的庙宇”。
《峨眉伽蓝记》白水寺条称:“万年寺传为晋时普贤寺,唐慧通禅师更名白水寺,宋时更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时更名圣寿万年寺”。蒋志、印志均称:“万年寺创自晋时”,印光《峨眉山志》卷五,历代高僧:“晋释慧持者,远公之弟,与兄共事道安法师,及安在襄阳,远公东下,持亦俱行,初憩荆州上明寺,后适庐山,皆随远共止。持欲观瞻峨眉,振锡山民岫,乃以晋隆安三年辞远入蜀。到蜀止龙渊精舍,四方慕德,所至成侣。有升持堂者,号登龙门。慧持留蜀12年,义熙八年卒于龙渊”。
又据南宋时释普济撰《五灯会元》(白话全译)“宋徽宗皇帝”条记载: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嘉州道旁一古树被风吹折,里边有一禅定和尚,徽宗命人抬入京城,让西天总持三藏法师用磐使其从禅定中脱出,自称“我乃是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的弟弟,名叫慧持。由于游峨眉山,到树中入定”。
新《峨眉县志》说慧持入蜀后上峨眉山建普贤寺弘扬佛法是可信的,符合他“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的心愿。且慧持入蜀后,四方慕德,所至成侣,到峨眉山建一寺院亦非难事。
《四川省志·宗教志》称,佛教传入蜀地的明确记载为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中国佛教寺院大观》(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经贸世界杂志社编)称:“有史可稽的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晋隆安年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慧持大师前来传播,创建了全山第一座寺庙普贤寺(今万年寺)”,“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初名普贤寺,乃峨眉山第一座有史可稽的寺庙”。
当然,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到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已历四百年之久,特别是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僧法和入蜀和稍后的昙翼来蜀,所以,慧持之前峨眉山已有人信仰佛教也是可能的,现无可靠史料记载,留待后人考证。
晋代,资州人明果大师剃发龙游山,回蜀后来峨眉山修住,被乾明观道士迎请住持,改观为寺,即今之中峰寺。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502一549年在位)崇信佛教。相传从印度来的宝掌和尚这时到了峨眉山,在洪椿坪后面山峰(后名宝掌峰)结茅住锡,为宝掌庵。稍后,有西域僧人阿罗婆多尊者来礼峨眉,观山水环合,颇同西域化城寺地形,遂在此建道场。因山高无瓦,且易冻裂,故用木皮盖殿,称“木皮殿”(后改名大乘寺)。这时,淡然大师亦来峨眉山,驻锡中峰寺,弘传佛法。
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高僧来峨眉山结茅修住,讲经布道,对佛教在峨眉山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 上一篇:如何看待出家修行?
- 下一篇:肉身能不能表明修行境界?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金刚经入门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这四种法
- 如何让身心安乐?众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够“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开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认可,还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较好?
- 念经的时候,怎样观想把经文印在心里?
- 如何应对、脱离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种水?
- 为什么一念经就昏沉,该怎么办?
- 如何把佛号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处?三皈依的八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