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农历正月二十六 玄奘法师始译《阿毗达磨发智论》纪念日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19-08-13 作者:网络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农历正月二十六 玄奘法师始译《阿毗达磨发智论》纪念日

  农历正月二十六,是玄奘法师开始翻译《阿毗达磨发智论》的纪念日。

  据《开元释教录》记载,本论为第二种译本,与旧《八揵度论》同本,显庆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于西京大内顺贤阁开始翻译,五年五月七日于玉华寺译毕,沙门玄则等人笔受。

  《阿毗达磨发智论》,全二十卷,唐玄奘法师译,又名《说一切有部发智论》,略称为《发智论》。佛陀涅槃后三百年,迦多衍尼子造此论。本论与集异门足等六论合称“七论”,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六论之义门少,故以足譬喻之,称为足论;本论文义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称为身论。

  本论异译本称《阿毗昙八犍度论》,又称《迦旃延阿毗昙》《阿毗昙经八犍度》,由苻秦僧伽提婆与竺佛念共译,共三十卷。

  玄奘法师(600年~664年),唐朝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姓陈,俗名袆,偃师人。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跋涉万里,于贞观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学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为法师设大会,敕使诸国义解之徒于曲女城汇集,玄奘法师受请登床,专扬大乘论意,被尊为“大乘天”。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录所译之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寿六十五。玄奘法师一生事迹,详见《大唐西域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佛祖通载》诸书。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