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为什么念佛和参话头能够开悟见性?原理是什么?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20-05-07 作者:曙提法师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曙提法师:为什么念佛和参话头能够开悟见性?原理是什么?

问题:

  通过念佛或者参话头,最终能够开悟见性,为什么?这种修行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曙提法师:

  念佛也好,参话头也好,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目的,目的就是成佛佛者觉也,一切众生本有佛性觉悟即佛、迷即凡夫,所以明心见性就是明明白白亲证到本有佛性。现在我们虽然知道我们有这个佛性,但或者迷而不知、或者道听途说、或者仅仅理解,都不是亲见,就如同咸淡味道唯有亲尝一般。

  不能亲见佛性,主要还是由于我们自生妄想分别,所以就有了很多修行路径,念佛和参话头都属于其中的方法,这个原理首先说明。

  我们一般谈念佛,主要指念佛求生净土,其修行并不以开悟为目的,而是以求生净土为目标,因为如果能生净土,便绝没有不悟的道理。念佛法门修行原理可参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母忆子、如子忆母”,佛念念不舍众生、众生念念忆佛,则必定见佛成佛,这是自力修行与他力修行的结合。所以求生净土不论断烦恼,不是不能断烦恼,而是一句佛号提起所有烦恼自然顿断,“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说这个。

  参话头又是另一条路,是宋代以后禅宗的修行方法,话头即念头,一念既成,已是话尾,比如念佛是谁,主要是参究能让我们起心动念的是谁?如果是我,那我是四大五蕴假合,哪有我在?那到底又是谁?这样提起功夫,久之疑情勘破,便能开悟见性。古德常以主客来比喻我们的真心和客尘烦恼,酒店的客人日日去又来,主人却不会天天跟着跑掉,可为什么六尘境界现前,我们却时时失却本心呢?所以参究。话头就是在找这个不被境界左右的主人翁,是纯属自力修行,《观世音耳根圆通章》就是这个方法。

  一般来说,古德主张初心学人不宜混滥路径,否则参禅的念佛的既不能开悟又不能往生,属于半调子两不靠。但近代印光法师把两位菩萨的法门进行了结合,即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不二,通过自念自闻都摄六根,但主要还是求生净土,而不谈开悟见性。

  虽然方法不一样,但终极目标不二,无论是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还是参禅悟道的禅宗,都是为了究竟成佛,但方法要搞清楚,不要混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同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