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中的八识是指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学常识] 发表时间:2020-07-23 作者:未知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佛教中的八识是指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八识是指什么?

  佛教中的八识,即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区分为八个部分来认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习惯,这些习气习惯潜藏人心灵深处,不断地不觉察地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心识

  前五识,只能攀缘“了别”、色等外境,第六意识,则能缘虑内、外诸境。第七识,末那识,由它而有第六识,故第六识又是意“之”识;第七识在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第六识的思虑作用则时有中断。第七识依第八识而有,第七识所“缘”的也是第八识,第八识既是第七识的“所依”,又是第七识的“所缘”。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分别是什么意思?

  1、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

  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