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唯识是什么
唯识(佛教解释)
梵语 (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音译毗若底摩坦喇多,梵语倒置,称为识唯,汉土译为唯识。
识者心之别名。
词语属性
释义
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这是遮简迷情、外界有实我实法的存在,表显内界识心的真性法相。换句话说,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影响及应用
中国
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想。
唯识论
唯识的认识论,就是由识分成“见分”(认识的主体,亦即认识的能力或作用)及“相分”(认识的客体,亦即反映在主观上被认识的形相),然后由见分去认识相分。此时的经验,可以给阿赖耶识造成新的印象,形成新的种子。世界万物只是阿赖耶识内藏的自性各别的诸法名言种子的显现,故说境依识起,唯识无境。
佛教
大乘佛教瑜伽行派重要术语之一。意谓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心识所变现,心外无独立的客观存在。亦称“唯识无境”。这种观点认为有情的“识”可分为八种:前五识,谓能了别外界对象的眼、耳、鼻、舌、身等识;第六识,谓有想象、思考等统觉作用的意识;第七识,谓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末那识;第八识,谓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内藏着被命名为种子的能产生世界各种现象的精神因素,故又称为“藏识”或“种子识”。从阿赖耶识能维持种子及身心器官这一方面说,又被称为“执持识”。“唯识无境”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宗教理论与宗教实践的基石,也是中国佛教地论学派,摄论学派以及法相宗的基本观点。
- 上一篇:【宗教】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大?宗教信仰又是什么?
- 下一篇:佛身
- 成唯识论原文 - 玄奘法师
- 成唯识论译文 - 未知
- 成唯识论讲解 - 未知
- 蕅益大师:成唯识论观心法要 - 蕅益大师
- 演培法师:成唯识论讲记 - 演培法师
- 《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比较 - 林国良
-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 于凌波
- 成唯识论全文 - 唐玄奘
- 惟贤法师答:什么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惟贤法师
- 法相唯识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洪修平
- 唯识宗简介 - 未知
- 唯识问答 - 未知
- 宇宙万有一切都是“禅心” - 未知
- 单培根:成唯识论释义 - 单培根
-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 于凌波
- 成唯识论要义总结 - 唐仲容
- 成唯识论译注 - 韩廷杰
- 成唯识论讲话 - 慈航法师
- 何谓唯识中道? - 惟贤法师
-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 济群法师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