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念佛三昧是什么意思?
念佛三昧,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的境界。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
因行:
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
果成:
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宽容法师
- 元音老人答:为什么一定要打坐证得三昧? - 元音老人
- 无诤三昧是什么意思? - 网络
- 《坐禅三昧经》上的修禅方法介绍 - 释青平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 - 演培法师
- 证念佛三昧,气脉自然通! - 广钦和尚
- 般舟三昧(佛教名词) - 未知
- 华严念佛三昧论 - 彭际清
- 修持禅定、止观、三昧的次第和方法 - 未知
- 三昧水忏的典故 - 大醒法师
- 药王菩萨:最殊胜的供养 - 未知
- 六字大明咒是三昧法门 - 方海权
- 李炳南答: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 - 李炳南
- 明哲长老:怎样念佛成佛、入大光明藏,得念佛三昧? - 明哲长老
- 念佛三昧——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 蕅益大师
- 须菩提——礼拜佛陀第一人 - 未知
- 何谓师子奋迅三昧 - 未知
- 三昧力在世俗中是不可思议的力 - 慈法法师
-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 智谕法师
-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三昧”的修法 - 印光大师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