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名词 >

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三昧,可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言息虑凝心。

  此一将心集中于专一对象的精神作用,可分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而悟得真理,甚至于直接感见圣境,此称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知,三昧是证悟(正见)的必须阶段。

  然而对此三昧,各宗看法不一。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列为五别境之一。而此二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认为心为此心所所摄持,故能住于一境,然而经部则认为心于一境相续而转,名三摩地;《成实论》主张三昧与心无异,即二者皆不许另有心所存在。

念佛三昧是什么意思?

  念佛三昧,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也就是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的境界。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

  因行:

  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

  果成:

  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为‘修’,果成念佛三昧为‘发得’。观无量寿佛经(大一二·三四三中):‘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中略)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大智度论卷七亦载,念佛三昧能灭除种种烦恼及先世诸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