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欲修习此三昧者,先当思惟彼无相想

乐欲修习此三昧者,先当思惟彼无相想

  若有比丘。乐欲修习此三昧者。先当思惟彼无相想。

  「先思维彼无相想」,这是第一首要。在一切法的缘起中,若不以法无自性作为缘起,那么此人修外道知见,此人行外道法,不能于世尊菩提教言中证菩提分。为什么?这是我们学习佛法与外道知见的一个根本差别,比如在边见中、对立见中,是不会思维无相的,一思维就会产生断灭、顽空此类邪见。此「无相想」,实是无染想、无著想,亦是无自性想之善巧。

  既思惟已。我慢不生。

  因为了无诸相可得,无对法可生,慢心不可得,卑贱之心亦会丢失,平等心智自然纯熟,于是见佛不难,如净水照物,自然是不难。但末世之中,多于骄慢,蔽塞人心啊。

  贤护。除慢高已。心意泰然。

  何以故?平等安泰,心自明了。骄慢邪见蔽杀有情,很快就把人的道德、善根杀掉了,许多学佛出家、在家菩萨们比较令人遗憾的就是丢失了现下对自、对他的尊重,丢失了如实的恭敬、远离戏论的恭敬。有的人把尊重当成一个戏论,当成一个不实之物了,这就丢失了当下的珍宝,即当下所有依正二报的广大利益。

  若恭敬心中如实地尊重、平等地守护,现下就为珍宝!这是一剂防腐的药啊,不恭敬就是腐朽,而这味药能使腐朽之物化作珍宝,不离刹那,不离当体。诸位善知识,我们与人交往、与人共住、与人同参、与人施教,乃至向人求教,若不以恭敬真诚之心,此人不得成就,这是珍宝所在。

  远离众相。

  即所谓清净平等的心智,这是大摩尼宝存放之处。清净平等,能促生一切功德

  尔时即应为他宣说如是三昧。

  在与人宣说此三昧时,若有人相、我相、众生相,若有骄慢,此法难以交流。以前我接触过许多没有学习这个法则,以及对这个法有疑惑的人,因为见一些走过般舟的人的骄慢心、自大心之后,而生起疑悔,当然也有的是此类众生自身的骄慢、嫉妒心产生的自我障碍。当这两种问题成熟的时候,就产生谤法、疑法,乃至说遇法而不愿意行、不愿意了知的这样一个恶性后果。

  因此,我们观众相无相、远离骄慢、心生真诚平等,这样与人交流三昧是有意义的,别人就会感觉到亲切、可爱、真实,相应故;若以骄慢心与人交流这个法则,实是伤害世间、欺辱世间、欺辱他类有情,因为大家本具诸佛同等的功德,只是说在起用方面有异,你何以骄慢呢?这是宣说此三昧时十分重要,也是首要的一个条件。

  记得第一届般舟法会将要召开之时,许多人问我设供的问题,我说现前的一切大众都有资格供养诸佛、赞叹此法则,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接受这个供养,如果说假我这个人的因缘来接住这个供养回施给三宝、回施给法则,我是愿意的,作这样一个使者、仆人,我作得,但若是说供养我,则要不得。

  后来就做了一个供养法会,大家以种种物质的供养、礼赞的供养、念诵的供养来赞叹此法则的住世与传播,来赞叹诸佛世尊的慈悲与威德,我们自己实在是没有什么应受人供养的东西。若我们当中有亲证三昧,三摩波地如实安住的人,我一定极力推荐大家去供养他,何以故呢?缘此成就者,即得善巧,即很容易契入三昧。

  在这个法则中,为什么我们不敢迈大步子呢?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此时代人的善根福德不具、法缘不具,若是轻易地广泛传播,就会给人带来谤法、疑法的恶性机制。所以,现在以这种一日一夜的行持为主,这样逐步相续、成熟,能令人的身心有所依止,于法则有所依止,有进趣的善巧,这样会利益很多人、天,乃至说世间不可思议的有情。

  若我们有浮躁的、不相应的、贡高的东西,即有言不符实的法则,那就会危害这个法,遮这个法,甚至毁灭这个法本的住世。所以,对于此法,若不依经教、不依历代成就善知识所传播的法则,我们是很难把它如实地传播下来的,亏得我们有这样的经典来依止、来了解应如何交流。

  —摘自2006夏安居期间

  慈法法师开示的《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