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乾隆大藏经 > 小乘论 >
乾隆大藏经首页大乘般若部大乘宝积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华严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小乘阿含部小乘单译经大乘单译经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论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此土著述

第七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小乘论] 作者:大目乾连 造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第七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无色品第十三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无色。何等为四?谓有苾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一。复有苾刍,超一切种空无边处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是名第二。复有苾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是名第三。复有苾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是名第四。”

超诸色想者,云何诸色想?

谓眼识相应想,等想现前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总名色想;有作是说与五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今此义中,唯眼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

如是色想,尔时,超越等超越,故名超诸色想。

灭有对想者,云何有对想?

谓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有作是说,瞋恚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今此义中,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

如是有对想,尔时,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故名灭有对想。

不思惟种种想者,云何种种想?

谓有盖缠者,所有染污色声香味触想,所有不善想,所有非理所引想,所有障碍定想,总名种种想。彼想尔时,不复引发,不复忆念,不复思惟,不复已思惟,不复当思惟,故名不思惟种种想。

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住者,云何空无边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空无边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第四静虑为麤苦障;次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静妙离。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修空无边处定,齐此未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未名入空无边处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修习空无边处定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勇健势猛,炽盛难制,励意不息,是名空无边处定加行,亦名入空无边处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齐此名为已入空无边处定。又此定中,诸心意识,名空无边处定俱有心;诸思等思,乃至造心意业,名空无边处定俱有意业;诸心胜解,已胜解,当胜解,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胜解;又此定中,若受若想,乃至若慧等,名空无边处定俱有诸法,如是诸法,亦名空无边处定。

超一切种空无边处者,谓彼尔时,于空无边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空无边处。

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住者,云何识无边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识无边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空无边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识无边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超一切识无边处者,谓彼尔时,于识无边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识无边处。

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住者,云何无所有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无所有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识无边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无所有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超一切种无所有处者,谓彼尔时,于无所有处想超越等超越故名超一切种无所有处。

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者,云何非想非非想处定加行,修何加行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思惟,无所有处为麤苦障;次应思惟非想非非想处为静妙离,余广说如空无边处。

修定品第十四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有四修定。何等为四?谓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复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

谓有苾刍,即于自身,离生喜乐,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故离生喜乐,于自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法乐住。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

谓有苾刍,于光明想,善摄受,善思惟,善修习,善通达,若昼若夜,无有差别,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若下若上,无有差别,开心离盖,修照俱心,除闇昧心,修无量定,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

谓有苾刍,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于此住念非不住念,及善知想、善知寻,于此住念非不住念,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胜分别慧。

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谓有苾刍,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受想行识集,此是受想行识灭,是名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诸漏永尽。”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言:

断欲想忧恼离惛沈恶作 得清净舍念法寻伺前行

现法乐为初次胜知见慧 破无明等漏后证解脱

即于自身者,谓身亦名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种所造聚亦名身,今此义中意说四大种所造聚名身。

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所有喜乐平等受,受所摄身轻安心轻安,是名喜乐。如是喜乐,从离欲恶不善法,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故名离生喜乐。

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者,谓即于自四大种所造聚身,离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滋润遍滋润,是一义,充满遍充满,是一义,适悦遍适悦,是一义,由下中上,长养差别。譬如农夫,初以少水溉灌畦垄,尔时,畦垄滋润遍滋润;次以中水灌溉畦垄,尔时,畦垄充满遍充满;后以多水溉灌畦垄,尔时,畦垄适悦遍适悦。苾刍亦尔,初以下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滋润遍滋润,次以中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充满遍充满,后以上品离生喜乐长养大种所造聚身,尔时,自身适悦遍适悦。

离生喜乐,于自身中,无有少分而不充满者,谓从足至顶,离生喜乐,作长养事,无不充满。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即于自身离生喜乐,滋润遍滋润,充满遍充满,适悦遍适悦,故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现法乐住者,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于现法中,证得乐住,可爱可乐,可欣可意,无所悕望,无所思慕,寂静安隐故名乐住。于此乐住,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初静虑所摄离生喜乐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现法乐住义如前说。

于光明想善摄受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

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相,或复善取药物末尼诸天宫殿星宿光明,或复善取灯烛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城邑川土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山泽旷野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十担,或二十担,或三十担,或四十担,或五十担,或百担,或千担,或百千担,或无量百担,或无量千担,或无量百千担,薪火光明,此火光明,炽盛极炽盛,洞然遍洞然;随取一种光明相已,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而分别之。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余境,不能一趣,不能守念,令住一缘,思惟所取诸光明相齐此未名光明定加行,亦未名入光明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令不散乱驰流余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如是诸光明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明定。彼于此道生已,修习多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退,思惟如是诸光明相齐此名为已入光明定,而未名为光明定想。

云何名为光明定想?

谓即依止前光明定,思惟如前诸光明相,诸想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名光明定想;此光明定想,名光明想。

于光明想,善摄受者,谓于此想,恭敬摄受,慇懃摄受,尊重摄受,思惟彼因彼门彼理彼方便彼行相,故名善摄受。

善思惟者,谓数数起光明想已,数数思惟光明相想。

善修习者,谓于此想,数习数修,数多所作,故名善修习。

善通达者,谓于此想,等了审了,等审观察,故名善通达。

若昼若夜,无有差别者,谓如昼分,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夜分亦尔;如于夜分,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昼分亦尔,故名若昼若夜无有差别。

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者,谓如对面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背面亦尔;如于背面,对面亦尔。复次如于前时,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今时亦尔;如于今时,前时,亦尔,故名若前若后无有差别。

若下若上无有差别者,谓如于下方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于上方亦尔,如于上方于下方亦尔,故名若下若上无有差别。

开心者,谓发起光明照了鲜净俱行之心。

离盖者,谓远离惛沈睡眠缠盖,心用明了。

修照俱心者,谓修习光明照了鲜净俱行之心。

除闇昧心者,谓此心中,不起闇昧相,唯起光明相,如灯烛光照了除闇。

修无量定者,谓修无量光明相定。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即于光明,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能令证得殊胜智见者,云何名为殊胜智见?

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至圆满位,于旧眼边发起色界大种所造清净天眼,依此天眼生净眼识,依此眼识能遍观察前后左右上下诸色,如如色界大种所造清净天眼,旧眼边起,如是如是生净眼识,依此眼识领受观察彼彼诸色,是名此中殊胜智见。有作是说,由意净故,胜解观见,即人肉眼变成天眼,名胜智见。今此义中,即前所说,清净眼识相应胜慧,说名为智,亦名为见。谓天眼识相应胜慧,领受观察彼彼诸色,是名此中殊胜智见。

彼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殊胜智见,故名证得。

复次光明想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殊胜智见,义如前说。

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灭,尽没者,谓审观受生,审观受住,审观受灭,尽没。

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受生时,具念正知,审观受住时,具念正知,审观受灭尽没时,具念正知。

及善想善知寻者,谓审观想寻生审观想寻住,审观想寻灭尽没。

于此住念非不住念者,谓审观想寻生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住时,具念正知,审观想寻灭尽没时,具念正知。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彼尔时,作如是念,我于诸法,应正思惟,不起不善法,起诸善法,不起无记法,起有记法,令不善法不久住,令诸善法得久住,令无记法不久住,令有记法得久住。彼于尔时,亦观察心,亦观察心所法,彼观察心心所法时,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谓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胜分别慧者,谓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一切不善慧,非理所引慧,所有不善障碍定慧,皆悉破坏,舍置不起此相违慧,生长坚住,由此故说,能令证得胜分别慧,即于此慧,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审观受想寻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胜分别慧,义如前说。

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等者,谓如实知色生及变坏,如实知受想行识生及变坏。

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

谓于五取蕴,数数随观生灭,而住所起心住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

云何为修?

谓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

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

能令证得诸漏永尽者,漏谓三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彼于此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三漏尽等尽遍尽究竟尽,故名诸漏永尽。于此永尽,得获成就亲近触证,故名证得。

复次第四静虑所摄清净舍念俱行,趣阿罗汉无间道所摄心一境性,说名为定。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习若修,若多所作,显彼自在。能令证得,诸漏永尽,义如前说。

觉支品第十五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苾刍,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尝说觉支,觉支此言何义?”世尊告曰:“此觉支言,显七觉支。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时,彼苾刍复白佛言:“云何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佛告苾刍:“若有于身,住循身观,安住正念,远离愚痴,尔时,便起念觉支,得念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念,于法揀择极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尔时,便起择法觉支,得择法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择法,发勤精进,心不下劣,尔时,便起精进觉支,得精进觉支,修令圆满;彼由精进,发生胜喜,远离爱味,尔时,便起喜觉支,得喜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喜,身心轻安,远离麤重,尔时,便起轻安觉支,得轻安觉支修令圆满;彼由轻安,便受快乐,乐故心定,尔时,便起定觉支,得定觉支,修令圆满;彼由心定,能灭贪忧,住增上舍,尔时,便起舍觉支,得舍觉支修令圆满;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观广说亦尔。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

云何念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

修习如是四念住时,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总名为念,亦名念根,亦名念力,亦名念觉支,亦名正念,是圣出世无漏无取道随行道俱有道随转,能正尽苦,作苦边际。诸有学者如所见诸行思惟观察,令至究竟,于诸行中深见过患,于永涅槃深见功德,若阿罗汉,如解脱心,思惟观察,令至究竟,所有无漏作意相应,诸念随念,乃至心明记性,是名念觉支。

云何择法觉支?

谓世尊说:“若圣弟子,能如实知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应修不应修法,下劣胜妙法,黑白法,有敌对法,缘生法。”

能如实知善不善法者,云何善法?

谓善身语业,善心心所法,善心不相应行,及择灭是名善法。

云何不善法?

谓不善身语业,不善心心所法,不善心不相应行,是名不善法。

彼于如是善不善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善不善法。

能如实知有罪无罪法者,云何有罪法?

谓三恶行,三不善根,十不善业道,是名有罪法。

云何无罪法?

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是名无罪法。

彼于如是有罪无罪法,以如实正慧,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是名能如实知有罪无罪法。

能如实知应修不应修法者,云何应修法?

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恭敬听闻,密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曾不睡眠,勤修诸善,是名应修法。复次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支圣道,四正行,四法迹,奢摩他,毘闵崮牵?嗝?π薹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