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首页大乘般若部大乘宝积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华严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小乘阿含部小乘单译经大乘单译经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论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此土著述

第五卷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第五卷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照明品第十

佛言:“于般若波罗蜜中,多有起魔因缘者至使得断。”

菩提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说,若有菩萨多有危害。所以者何?用极大尊为难得故至使有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天中天,多有起因缘者,及新学发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讽诵般若波罗蜜,是人以为魔所得。”

佛语须菩提:“如若所言,新发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讽诵般若波罗蜜,是为魔所得已,自起魔因缘至使得断。若善男子、善女人取持学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者,悉是佛威神。何以故?弊魔不能制令得断,是者以为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所制持。

“譬若母人一一生子,从数至于十人,其子尚小,母而得病不能制护无有视者;若母安隐无他,便自养长其子令得生活,寒温燥湿将护视之,是者即世间之示现。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念般若波罗蜜其所持者,若有讽诵书者,复十方现在诸佛常念般若波罗蜜,是者即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于萨芸若而示现。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者,从是中自致得萨芸若。其有以成佛者,若未成佛,甫当成佛,皆从般若波罗蜜,自致成阿惟三佛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是萨芸若慧之所致照明,皆从般若波罗蜜,以是故示现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于般若波罗蜜中,照明于世间。何谓般若波罗蜜照明于世间?何所是怛萨阿竭持于世间?”

佛语须菩提:“怛萨阿竭持五阴示现世间。”

须菩提言:“云何于般若波罗蜜示现五阴?何所是般若波罗蜜示现于五阴者?”

佛语须菩提:“无所坏者,以是故得示现,亦无无坏而示现空者,无坏亦无有坏,亦无想,亦无愿,亦无坏,亦无有坏,以是故示现于世间。”

佛语须菩提:“及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怛萨阿竭悉晓知,皆是自然人。如是自然人,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以般若波罗蜜晓知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怛萨阿竭以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

“复次,须菩提,若疾心、乱心,怛萨阿竭悉知之。何谓怛萨阿竭悉知之疾心、乱心?其法本者无疾无乱,以是故知之。何谓知疾知乱?其有当尽者以尽,以是故知之。其有爱欲心者,知是为爱欲心;其有瞋恚心者,知是为瞋恚心;其有愚痴心者,知是为愚痴心。知爱欲心之本无爱欲心,知瞋恚心之本无瞋恚心,知愚痴心之本无愚痴心,是者,须菩提,令我得萨芸若者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怛萨阿竭无爱欲心?用无爱欲心,悉知其心之本亦无爱欲心,以是故,怛萨阿竭心无有爱欲。何以故怛萨阿竭无瞋恚心?用无瞋恚心,悉知其心之本亦无瞋恚心,以是故,怛萨阿竭心无有瞋恚。何以故怛萨阿竭无愚痴心?用无愚痴心,悉知其心之本亦无愚痴心,以是故,怛萨阿竭心无有愚痴。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因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其心广大无所不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其心广大无所不知?其心者,亦无广,亦无大,亦无去,亦无所至来,以是故,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其心广大无所不知。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广大其心无所不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广大其心无所不知?其心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住,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广大其心无所不知。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故因般若波罗蜜无所不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故因般若波罗蜜无所不知?其心者无所住,亦无所从来灭,以无余故无所不知,其心若空故知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悉知,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以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计人、不可计心悉知。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其心者,本净故亦无有想,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其心者,不可以眼见如所从来,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不可见心悉知。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欲得是者致是悉知。何谓怛萨阿竭用人故因般若波罗蜜知欲得是者致是?知一切色从不可得获而生生,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可得获而生生。

“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云何知欲得是者因致是?从死至死,是即为色;从死至不死,是亦为色;从不死至不死,是亦为色;亦不有死,亦不无死,是亦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死至死,是亦为色;识者从死至不死,是亦为色;识者从不死至不死,是亦为色;识者亦不有死,亦不无死,是亦为色;识有人、无我世者,是亦为色;无人、有我世者,是亦为色;有望、无望、无我世者,是亦为色;亦不有望,亦不无望,亦无我世,是亦为色;有望、有我、有世、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亦为色;无望、无我、无世、无识,是亦为色;亦不无望,亦不有望,亦无我识,是亦为色;得我世与无世,是亦为色;我世不可极,是亦为色;我世有极无极,是亦为色;我与世亦不有极,亦不无极,是亦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我与世识亦不可极,是亦为色;我与世识有极无极,是亦为色;我与世识亦不有极,亦不无极,是亦为色;是命,是身,是亦为色;非命,非身,是亦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

“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何谓怛萨阿竭知欲得是者因致是?怛萨阿竭知色之本无,如知色本无,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

“何谓知识?知识之本无。何所是本无?是欲有所得者,是亦本无怛萨阿竭,亦本无因慧如住。

“何谓所本无?世间亦是本无。何所是本无者?一切诸法亦本无。如诸法本无,须陀洹道亦本无,斯陀含道亦本无,阿那含道亦本无,阿罗汉道、辟支佛道亦本无,怛萨阿竭亦复本无,一本无无有异,无所不入,悉知一切。

“是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即是本无,怛萨阿竭因般若波罗蜜,自致成阿耨多罗三耶三佛,照明持世间,是为示现;怛萨阿竭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世间本无无有异。

“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悉知本无,尔故号字为佛。”

须菩提白佛言:“本无甚深,天中天!是佛菩萨事悉自晓了,谁当信是者?独有得阿罗汉道者,若阿惟越致,怛萨阿竭成阿惟三佛乃能说之。”

佛语须菩提:“本无无有尽时,怛萨阿竭所说亦无有极尽。”

时,释提桓因与诸欲万天子俱,梵迦夷天与二万天子俱前至佛所,头面著佛足却住一面。

诸欲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所说法者甚深!云何作其相?”

佛语诸天子言:“且听作相著已,无想,无愿,无生死所生,无所有,无所住,是者作其相。其相者若如空住,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住相,诸天、阿须伦、龙、鬼、神不能动移。何以故?是相不可以手作,色者不能作相,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作相,是相若人、若非人所不能作。”

佛语诸天子言:“若说是空有作者,宁能信不?”

诸天子白佛言:“不信有作空者。何以故?无有能作空者。”

佛言:“如是,诸天子,其相者常住,有佛、无佛相住如故。如是住者故,怛萨阿竭成阿惟三佛故,名怛萨阿竭,即是本无如来。”

诸天子白佛言:“是相者甚深!怛萨阿竭从是成阿惟三佛,其怛萨阿竭所知无所挂碍慧皆从般若波罗蜜,是者即佛之藏。”

佛语须菩提:“怛萨阿竭因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如是,须菩提,怛萨阿竭恭敬承事是法自致得成,皆从般若波罗蜜。是故怛萨阿竭之所恭敬,因是得佛故,是为报恩。何谓是怛萨阿竭之所报恩者?怛萨阿竭为从是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皆从是衍为无所著,以是故现于报恩。

“复次,须菩提,怛萨阿竭知识法无有作者,以是故得阿惟三佛,亦不无作故成阿惟三佛,是为怛萨阿竭报恩故示现般若波罗蜜。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于诸法无所望,皆从般若波罗蜜,以是故示现持世间。”

须菩提白佛言:“诸法不可知,不可见,何谓般若波罗蜜出怛萨阿竭示现持世间?”

佛语须菩提:“所说诸法不可知、不可见者,谓诸法悉空,以是故不可知。诸法不可获持,以是故不可得见。诸法不可知、不可见者,皆从般若波罗蜜。如是,须菩提,诸法不可知、不可见,为从般若波罗蜜出怛萨阿竭成阿惟三佛示现持世间;故色为不可见,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可见,是者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

须菩提言:“何谓,天中天,色不可见?何谓痛痒、思想、生死、识为不可见?”

佛言:“不见色因缘生识,是故色为不可见;亦不痛痒、思想、生死、识因缘生识,是故识为不可见。如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见,是世间亦不见,其相者亦不见,是世间示现所有,皆从般若波罗蜜。

“何谓是般若波罗蜜示现持世间?其忧世间是亦为空,其忧世间是亦为恍忽,其忧世间是亦为寂,其忧世间是亦为净,是者即为世间示现。”

不可计品第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极大究竟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不可量究竟,无有与等者究竟,无有边究竟!”

佛言:“极大究竟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不可量究竟,无有与等者究竟,无有边究竟!安隐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怛萨阿竭、无师萨芸若,是故般若波罗蜜不可计究竟。

“何等般若波罗蜜不可量究竟?不可量怛萨阿竭、无师萨芸若不可议,不可称,是故般若波罗蜜不可量究竟。

“何等般若波罗蜜安隐究竟无有与等者?怛萨阿竭谁能过者,是故般若波罗蜜无有与等者究竟。

“何等般若波罗蜜无有边究竟?无有边怛萨阿竭、无师萨芸若,是故般若波罗蜜无有边究竟。”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怛萨阿竭、无师萨芸若不可计、不可量、无边?”

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计,诸法亦不可计,诸法了无所法,正是中不可计。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思,诸法亦不可量。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有边,诸法亦无有边。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边幅了不可得,诸法边幅了不可得。用何等故,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有边幅,诸法无有边幅?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边幅了不可得无有尽处,诸法边幅了不可得无有尽处。用何等故,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诸法了不可得边幅无有尽处时?”

“云何?”佛言:“空处可计尽不耶?”

须菩提言:“空不可计尽。”

佛言:“诸法不可计、不可称、无有边幅,用是故,怛萨阿竭法如是比,不可计、不可称、无有边。怛萨阿竭发心起学不可计、不可称、无有边,本无心无念,譬如空无心无念。有心有念因随是生死。无有边怛萨阿竭法,如空无有边。是法如空不可计,作是说不可计、不可称、无有边。”

佛说是经时,五百比丘僧、三十比丘尼皆得阿罗汉,六十优婆塞、三十优婆夷皆得须陀洹道,三十菩萨皆逮得无所从生法乐,皆当于是婆罗劫中受决。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极大安隐究竟!”

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极大安隐究竟!萨芸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悉从是经出。譬如遮迦越王,所当为者,一切傍臣、所有郡国人民皆属王,亦无所复忧;阿罗汉、辟支佛、佛若诸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皆是经所立。”

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不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萨芸若道不受不入。”

须菩提问佛言:“何等萨芸若不受?何等萨芸若不入?”

佛言:“云何,须菩提,见若罗汉所入处不?”

须菩提言:“不见,天中天,不见是法我所入处。”

佛言:“善哉!须菩提,我亦不见怛萨阿竭所入处。如我怛萨阿竭无所入,萨芸若无所入处。”

爱欲天子、梵天子俱白佛言:“天中天,般若波罗蜜甚深难了。过去佛时所作功德,是辈人于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信者,正使三千大千国土人一切所当为者皆信,皆信已来行过一劫,于是深般若波罗蜜中乐一日念,无量深出彼德有余。”

佛语爱欲天子、梵天子:“正使复有人闻深般若波罗蜜,以得证决所信乐过一劫,其功德不及是辈。”

爱欲天子、梵天子皆前以头面著佛足,绕三匝而去,却行久远乃旋各归天上,歌叹佛说功德。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萨信深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

佛言:“如是信者,心无有疑,不厌不喜,乐闻念不欲远离经师,譬如新生犊子心终不远离其母,是菩萨从人道中来生是间。前世学人,今来复得深般若波罗蜜,便信乐不远离也。”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萨有时逮其功德,若复从他方佛刹来,若供养佛,乃有从彼来生是间者无?”

佛言:“有。是辈菩萨于他方佛刹供养佛,复从彼来生是间,持是功德于是间便逮得深般若波罗蜜。

“若复有菩萨从兜术天上来生是间,或从弥勒菩萨闻是深经中慧,今来生是间,持是功德今逮得深般若波罗蜜。

“若复有菩萨前世佛时,闻深般若波罗蜜不问中慧,来生是间闻深般若波罗蜜,心便有疑,不信乐,不问中慧。何以故?前世有疑故。

“若复有菩萨前世闻深般若波罗蜜,问中慧一日、二日、三日若至七日,持是功德今复逮得深般若波罗蜜,常乐闻、喜问、信受。

“若复有菩萨有时欲闻般若波罗蜜,或不欲闻,其心乱数数转如秤乍低乍仰,是辈人适学未发故,使少信不乐得深般若波罗蜜,便厌不欲学弃舍去,如是终不成就,堕罗汉、辟支佛道中。”

譬喻品第十二

佛言:“譬如大海中,船卒破坏,知中人皆当堕水没死,终不能得度。是船中有板若樯,有健者得之,骑其上顺流堕深得出,知是人终不没水中死也。何以故?用得板樯故。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学沤和拘舍罗,是菩萨便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罗蜜,学沤和拘舍罗,是菩萨终不中道懈惰,过出阿罗汉、辟支佛道去,正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住。

“譬如有人持坏瓶行取水,知是瓶不能久,当道坏。何以故?瓶未成故。若有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学沤和拘舍罗,是菩萨终不能逮萨芸若,便中道厌却,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

“譬若有人持成瓶行取水,知当安隐,持水来归至也。何以故?其瓶已成故。若有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罗蜜,学沤和拘舍罗,知是菩萨终不中道懈惰休止恣心,正上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譬若大海中,有故坏船不补治之,便推著水中,取财物置其中,欲乘有所至,知是船终不能至,便中道坏,亡散财物。若有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得深般若波罗蜜,不学沤和拘舍罗,知是菩萨中道厌便亡失名珍宝,更弃大珍宝去。何所为大珍宝?佛是也。是菩萨便中道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

“譬若有黠人,拖张海边故坏船补治之,以推著水中,持财物置其中,便乘欲有所至,知是船不中道坏,必到所至处。若有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学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知是菩萨终不中道懈惰,正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中住。何以故?是菩萨一心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故,终不复堕罗汉、辟支佛道中,正向佛门

“譬若有人年百二十岁,老极身体不安,若病寒热寝卧床褥,此人宁能自起居不?”

须菩提言:“不能也。何以故?是人老极无势力故。正使病愈,由不能自起居行步。”

佛言:“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得学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终不能至佛,当中道休,堕阿罗汉、辟支佛道中。何以故?不得学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佛言:“但是人风寒病愈,身体强健,意欲起行,有两健人各扶一掖,各持一臂徐共持行,其人语病者言:‘安意莫恐,我自相扶持在所至到,义不中道相弃。’如是人能到所欲至处不?”

须菩提言:“菩萨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深般若波罗蜜,学沤和拘舍罗,是菩萨终不中道懈惰,能究竟于是中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分别品第十三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阿阇浮菩萨学般若波罗蜜?”

佛言:“当与善知识从事,当乐善知识,当善意随般若波罗蜜教。何等为随般若波罗蜜教?是菩萨所布施,当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得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何以故?深般若波罗蜜萨芸若无所著。若持戒、忍辱、精进、禅、智慧,当持是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莫得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何以故?萨芸若无所著,无得乐阿罗汉、辟支佛道,阿阇浮菩萨稍入般若波罗蜜中如是。”

须菩提言:“菩萨谦苦,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菩萨谦苦,安隐于世间护,为世间自归,为世间舍,为世间度,为世间台,为世间导。

“何等为菩萨为世间护?死生勤苦悉护教度脱,是为世间护。

“何等为世间自归?生老病死悉度之,是为世间自归。

“何等为世间舍?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得怛萨阿竭名,时为世间说经无所著,是为世间舍。

“何等为无所著?色无著无缚,是色无所从生,无所从灭,痛痒、思想、生死、识亦尔,诸法亦无著无缚如是。

“何等为世间度?是色非色为度,痛痒、思想、生死、识是识非识为度,度为诸法。”

须菩提言:“如佛所说,度为诸法得阿惟三佛。何以故?无所著耶?”

佛言:“如是,无所著。菩萨为谦苦念法不懈,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因说经,是亦为世间度。

“何等为世间台?譬若水中台,其水两避行,色、痛痒、思想、生死、识,过去、当来、今现在两断,如是断者,诸法亦断。设使诸法断者,是为定,是为甘露,是为泥洹。菩萨念法不懈得阿惟三佛,是为世间台。

“何等为世间导?菩萨得阿惟三佛,便说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说诸法空,是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诸法空,诸法无有想,诸法无有处,诸法无有识,诸法无所从生。诸法空,诸法如梦,诸法如一,诸法如幻,诸法无有边,诸法无有是,皆等无有异。”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谁当了是耶?”

佛言:“菩萨求以来大久远,乃从过去佛时于其所作功德以来,如是辈人乃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耳。”

须菩提言:“何谓求以来大久远?”

佛言:“去离于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复有,尔乃晓知是深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是菩萨为世间导耶?”

佛言:“如是菩萨得阿惟三佛,为不可计阿僧祇人作导。”

须菩提言:“菩萨为谦苦,是为摩诃僧那僧涅,为般泥洹不可计阿僧祇人。”

佛言:“如是菩萨为谦苦,是为摩诃僧那僧涅,是故为僧那僧涅无缚,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缚,亦不于阿罗汉、辟支佛,亦不于萨芸若,诸法无缚,是故为僧那僧涅。”

须菩提言:“菩萨求深般若波罗蜜,不当索三处。”

佛言:“何因缘菩萨求深般若波罗蜜,不当索三处?”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甚深,亦不可有守者,亦不无守者。从般若波罗蜜中,为无所出法。守般若波罗蜜为守空,守般若波罗蜜为守诸法,守般若波罗蜜为守无所有,守般若波罗蜜为守无所著。”

佛言:“在般若波罗蜜中者,当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于深般若波罗蜜中无所适著,终不随他人语,不信余道,心不恐畏,不懈怠。从过去佛问是深经中慧,今闻深般若波罗蜜,心续不恐畏,不懈怠。”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恐畏,不懈怠。何因缘当念般若波罗蜜中观视?”

佛言:“心向萨芸若,是为观视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何谓心向萨芸若?”

佛言:“心向空,是为观萨芸若。观萨芸若是为不观。不可计萨芸若,如不可计色为非色,如不可计痛痒、思想、生死、识为非识,亦不入,亦不出,亦不得,亦不知,亦不有知,亦不无知,亦无所生,亦无所败,亦无所作者,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亦无所见,亦无所在。如是不可限空不可计,萨芸若不可计,无有作佛者,无有得佛者,无有从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中得佛者,亦不从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得佛也。”

爱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晓,难了,难知!”

佛语诸天子:“深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晓,难了,难知!怛萨阿竭安隐甚深,是经悉知阿惟三佛无有作阿惟三佛,亦无有阿惟三佛,是经如空甚深,无有与等者,如诸法无所从来,无所从去。”

爱欲天子、梵天子等白佛言:“诸世间人希有信是深经者,世间人所欲皆著。愍念之故,当为说是深经耳。”

佛言:“如是,诸天子,世间人希有信是深经者,所欲皆著。悯念是世间人故,当为说深经耳。”

本无品第十四

须菩提白佛言:“诸法随次无所著,诸法无有想如空,是经无所从生,诸法索无所得。”

爱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弟子须菩提所说如是,怛萨阿竭教但说空慧?”

佛言:“如是,诸天子,随怛萨阿竭教。”

诸天子问佛:“何谓怛萨阿竭教?如法无所从生,为随怛萨阿竭教乎?”

佛言:“如是,诸天子,诸法无所从生,为随怛萨阿竭教;随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本无亦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怛萨阿竭本无,诸法亦本无;诸法亦本无,怛萨阿竭亦本无,无异本无。如是,须菩提,随本无是为怛萨阿竭本无。怛萨阿竭本无住,如是,须菩提,住随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本无无异,本无无异也,诸法是无异,无异怛萨阿竭本无无所挂碍、诸法本无无所挂碍,怛萨阿竭本无、诸法本无碍,一本无等无异本无。无有作者,一切皆本无,亦复无本无。如是,怛萨阿竭本无不坏亦不腐,诸法不可得。

“须菩提,随诸法教,怛萨阿竭本无,诸法本无,等无异于真法中本无。

“须菩提,随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本无,无有过去、当来、今现在,诸法本无过去、当来、今现在。

“须菩提,随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本无,过去本无,当来本无,今现在怛萨阿竭本无等无异,是等无异为真本无。菩萨得是真本无如来名,地为六反震动。怛萨阿竭说本无,须菩提,随怛萨阿竭教。

“须菩提,不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如是,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舍利弗言:“是本无甚深,天中天。”

佛言:“是本无甚深,甚深!”

当说本无时,二百比丘僧皆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皆得须陀洹道,五百诸天人皆逮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六十新学菩萨皆得阿罗汉道。

佛言:“是六十菩萨过去世时,各各供养五百佛,布施求色,持戒、忍辱、精进求色,禅不知空离空,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今皆取阿罗汉道。菩萨有道得空、得无色、得无愿,是菩萨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便中道得阿罗汉道不复还。

“譬若有大鸟,其身长八千里、若二万里,复无有翅,欲从忉利天上自投来下至阎浮利地上,未至是鸟悔,欲中道还上忉利天上,宁能复还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复还。”

佛言:“是鸟来下至阎浮利地上,欲使其身不痛,宁能使不痛不耶?”

舍利弗言:“不能也。是鸟来,其身不得不痛,若当闷极若死。何以故?其身长大及无有翅。”

佛言:“正使是菩萨如恒中沙劫,布施求色,持戒、忍辱、精进求色,禅亦不入空,不得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起心欲索佛道,一切欲作佛,中道得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持戒、精进、三昧、智慧,闻佛萨芸若,皆念求色,是为不持怛萨阿竭戒、精进、三昧、智慧。不晓知萨芸若,但想如闻声耳,便欲从是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不能得,便中道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不得深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舍利弗言:“如佛所说,念中慧菩萨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便得阿罗汉、辟支佛道。若有菩萨庄严事,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当黠学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

爱欲天子、梵天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难晓,难了,难知!欲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难得也。”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难晓,难了,难知!如我念是中慧,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易得耳。何以故?无所有,当何从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诸法皆空,索之了不可得当作阿惟三佛,索法无所得,无有作阿惟三佛,亦无有得阿惟三佛者。若有闻诸法空,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易得耳。”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者,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难得也。何以故?空不念‘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法空设易得者。何以故?如恒沙菩萨悉皆逮。”

须菩提言:“云何,舍利弗,用色逮乎?”

“不也。”

“离色法逮乎?”

“不也。”

“痛痒、思想、生死、识逮乎?”

“不也。”

“色本无宁逮不?”

“不也。”

“色本无有法逮不?”

“不也。”

“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宁逮不?”

“不也。”

“离识本无有法逮不?”

“不也。”

“是本无使逮不?”

“不也。”

“离本无有法使逮不?”

“不也。”

“设是法不可得,何所法使逮者?”

舍利弗言:“如须菩提所说法,无有菩萨逮者。佛所说三有德之人,求阿罗汉、辟支佛、佛,是三不计三,如须菩提所说为一道耳。”

分漫陀尼弗谓舍利弗:“须菩提,说一道当问?”

舍利弗谓须菩提:“须菩提所说一道,我用是故问?”

须菩提言:“云何于本无中见三道不?”

舍利弗言:“不见也。何以故?从本无中不可得三事。”

须菩提言:“本无一事得乎?”

“不也。”

“云何于本无中可得一道不?”

“不也。”

“设是谛不可得者,故复说阿罗汉、辟支佛、佛。为如是说,道本无无有异。若菩萨闻本无心不懈怠,是菩萨会当得佛也。”

佛言:“如须菩提所说,皆持佛威神,使若说是耳。菩萨闻本无等无异,心不懈怠会当得佛。”

舍利弗言:“何等为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成就于菩萨?”

佛言:“一切人皆等视中与共语言,当善心不得有害意向,常当慈心与语不得瞋恚,皆当好心中心——菩萨当作是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