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第七十二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退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黄帝日: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回: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温怒,心疾而无思,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塔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立,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八,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等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古之善用针文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帅曰:太阳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府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ic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①疮;胡本、熊本、用本、统本、明本、藏本并作"病",(甲乙经)作"倚"。186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回:太阴之人,其状黯黝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胭然未倭,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峻,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胭,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颗颗然,偷偷然,服困然,豆豆然,众人皆日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一卷
-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遥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经名句
- 始计第一
- 太上感应篇后记
- 卷一 畅玄
- 捭阖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东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师序
-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韬
- 齐物论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贫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经简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三卷
- 马蹄第九
- 人间世第四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