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黄帝问于少师回: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明有阳,愿闻其方。少师答曰:明中有阴,阳中有限,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藏六府,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藏为阴,六府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日病在阴之阴者,刺明之弟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明之阳者,刺络脉。故日病在阳者命日风,病在阴者命回痹,阴①阳俱病命回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限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明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日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黄帝问于伯高日: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藏,乃病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黄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黄帝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藏者,刺之半其目;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借其目。此外②内难易之应也。黄帝问于伯商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②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息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矣。形充而大肉肠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祝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人,决死生。黄帝曰:余闻寿夭,无以度之。伯高答曰: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王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黄帝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股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股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①阴:此前原有"病"字,据马注本,黄校本周甲乙经测。②外:原作月",据胡本、统本、藏本、日抄本及拥己经》改。③果;《甲乙经》作"裹",下同。126之留经者。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体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疾者内热。黄帝日: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佛代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利布衣者,以火烨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日: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予姜一斤。挂心一斤,凡四种,皆叹阻,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惯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出市锦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陈其日,乃出干。干,并用律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人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试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利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一卷
-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遥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经名句
- 始计第一
- 太上感应篇后记
- 卷一 畅玄
- 捭阖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东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师序
-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韬
- 齐物论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贫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经简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三卷
- 马蹄第九
- 人间世第四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