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第四十九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础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著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雷公曰:五官之辨条例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闲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着,虽病甚,不死矣。雷公曰:它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雷公日: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着,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藏,沉而大者,易已,小为逆;病在府,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考,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春,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阈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日:察色以言其时。雷公日:善乎【愿卒闻之。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闭上者,咽喉也。闽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扶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肽于处也。颧者,肩也。顿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毗上者,膺乳也。扶绳而上者,背也。168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胜也。当胜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腹也。此五藏六府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日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家其浑夭,以观成败,察其散传,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政。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色皆如是。男子色在于面工,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囵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迹癌明之属也。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航子处之病,散为痛,传为聚,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随而下至服为建,有润如育状,为暴食不洁。左为左,右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日黄,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荚,在面王为不回。其色上锐,首空上向,下锐下向,在左右如法。以五色命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合筋,心合脉,肺合皮,脾合肉,肾合骨也。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一卷
-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遥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经名句
- 始计第一
- 太上感应篇后记
- 卷一 畅玄
- 捭阖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东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师序
-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韬
- 齐物论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贫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经简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三卷
- 马蹄第九
- 人间世第四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