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义述 第1756部
阿弥陀经义述
慧净述
阿弥陀经(此云无量寿后秦罗什师元译小无量寿元寿求那[跳-兆+(乏-之+(犮-、))]陀法师重译)
窃以。法身无像像。因有像之机。净土无方。方因有方之感。虽复至理凝寂道绝名言。大悲善巧随□□□□□□□□□□□□□□□□三转醍醐尘沙出俗。契之者必同其本。化之者或异其流。是以弥陀种觉居妙刹以弘道。释迦能仁处娑婆以接物。净土之内。根就易调。秽国之中。刚强难化。开三因以运四生。布九品而摧五痛。六方诸佛。现于三千。证得往生。言无虚妄。缘众生空而不舍大悲。观如来寂而不失敬养。虽知佛□□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可谓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不动□□而建立诸法者。佛说阿弥陀经者。乃劝生净土不退菩提者也。皎三明以像秋月。振四辨而类春雷。赞净境以示西方。美胜因而指东土。班自我口。畅之彼心。以觉合机。故称佛说。阿弥陀此云无量寿。光明说法徒众皆悉无量。为引物情。偏标寿名故名。无量。经有二义。训经训常。众圣所游。曰经古经今。恒定曰常。故名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至)给孤独园者
述曰。经开三分。一由序。二正体。三流通。三分例各二。由序二者。一者通序证信。二者别序发起。正体二者。一安乐净土因果。一弥陀法身因果。流通二者。一如来说此经已。二大众欢喜信受。通别二序。例各有六。通序六者。一信成。二闻成。三时成。四主成。五处成。六众成。别序六者。至下文当释。今通序六中五成就也。如是则信成也。如是者信顺之辞。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故名如是。又如则指法。是则定辞。如佛所说。一切皆是。故名如是。故如是。又信则信此经。下文云。六方诸佛恒沙种觉现相证成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经初如是示信。经后欢喜示智。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进念定三。网罗始终。五根具足。堪受堪传。故云如是。我闻者闻成也。亲承曰我闻。传授曰所闻。此则亲承音旨。谓阿难亲从佛边。闻说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若有专念定得生。生无传闻之谬。阿难未为侍者前非亲承。而言我闻者。佛临涅槃时。更为略说。故得称我闻也。一时者时成也。佛说此阿弥陀经时。舍利弗阿难等听受时。又法王启运嘉集之时。故曰一时。佛者此云觉。则主成也。说法五人。一佛说。二弟子说。三诸天说。四神仙说。五变化说。今是佛说。故名主成就。佛是大师之名。以觉为义。觉有二。一觉察。二觉悟。悟则智障尽。察则烦恼障除。于二觉而有三异。自觉异凡夫。觉他异二乘。觉满异菩萨。三者备矣。爰佛名焉。在者处成也。在亦云住。住有八。今略有二。一境界住。二依止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者。出二住。境界为化在俗之徒。园是依止之处。为接出家众。只陀太子云战胜。太子载诞之时。王破敌军之贼宫人闻奏因以为名。给孤独本须达。此云善慈。内外慈而富。赈贫而恤寡。乡人美之。因以号焉。人有上下。不可先称独园。园总树别。不可俱言祇树。二人同心共造精舍。含为名。故云祇树给孤独园。法身实无栖詑。示化有方。假住此处。说阿弥陀五门修行定得往生。五门者。故往生论云。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
与大比丘众(至)诸大弟子
述曰。众成也。众有三。一声闻众。二菩萨众。三诸天众。此声闻众有五。一标类。二唱数。三赞德。四列名。五结定。与大比丘者标类也。与者亦名共。四□□乳身自兼彼。目之为共。智度论云。共一戒一见一处□□□□□□□□□□□□等名共。大者梵云摩诃。此有三义。一大。二多。三断故。人天王等。人所恭敬故。云何多。数至千二百五十人。□□十六外道论议能破故。比丘略有三义。一怖魔。二乞士。三破恶。此三即初中后也。怖魔者。夫创轨玄门。即建降魔之志。故前剃发染衣时。天魔宫动而魔怖也。乞士者。身为道器。身安即道隆故。已沽法服乞食以资身也。破恶者。然圣人道长。凡夫道消。所修已满。破恶以证果也。本觉地三名为至果地。转怖魔为杀贼。改乞士为应供。说破恶为不生。僧者此云众也。多比丘一处和合故。名为众也。千二百五十人俱者唱数也。皆是大阿罗汉者。赞德也。罗汉三义。如上比丘果地三名。应知。众所知识者。人天大众所共知其内德识外形也。长老舍利弗至阿[少/兔]楼驮者。列名也。明列声闻众中十七人。长老慧命净命等并称赞之谓。舍利弗此云身子。钝若有边则段陀利若有边则身子。告往知来。雄才隼夹。神慧□悟。目连此云赞诵。迦叶此云饮光。俱絺罗此云大膝。周利槃陀迦此云蛇奴。难陀此云庆喜。阿难此云欢喜。罗睺此云覆障。憍梵波提此云牛王。宾头卢此云上座。颇罗堕此云利根。迦留陀夷此云黑色。劫宾那此云房宿。薄俱罗此云善容。阿[少/兔]楼驮此云如意。如是等诸大弟子。结定也
并诸菩萨(至)如是等诸大菩萨者
述曰。菩萨众也。有三。初标类。次列名。后结定。菩萨名觉士。觉义有四。一应觉。二正觉。三觉分。四全觉。土有二训。一治。二事。以此觉事。治化众生。故云觉士。摩诃大觉士。真谛云。为约位言之。地前十信十解十行。名菩萨自利□□回向名摩诃萨利他也。登地已上。七地已还。名菩萨。八地已上。名摩诃萨。地论云。大义有三。一愿大。二行大。三利益大。文殊下列名也。文殊师利此云妙德。法王子当继尊位。阿逸多此云无能胜也。乾陀诃提此云赤色。常精进身心修道如救头燃也。与如是等菩萨者。结定也
及释提桓因(至)诸天大众俱者
述曰。下列诸天众。具足应云释提桓因陀罗。因陀罗。此云主提桓此云天。释迦此云能。总名能天主。等者等余。通序下明发起别序有六。一扣机。二指处。三数量。四依报。五正果。六弘化。扣机。即佛告舍利弗。指处。则示在西方。数量。则过十万亿佛土。依报。则极乐世界。正果。即有佛号阿弥陀。弘化。则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极乐者
述云。下明正宗。略二。中五。广十。略二者。一净土因果。二法身因果。中五者。一明极乐弥陀不退之果。二明发愿起行劝修其因。三明六方诸佛现相证成。四明诸佛既证令修奖乐。五明二土世尊现相赞德。广十者。一安乐依报。二者弥陀正果。三发愿往生。四往生之行。五诸佛现相。六释相所由。七三时愿因。八三生行果。九此佛赞彼。十彼佛赞此。今依后判。即为十章。第一明极乐依报有二。一问。二答。此问也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至)故名极乐者
答也。有二。初标宗略答。后开宗广释。此标宗略答也。彼阿弥陀国。无有众苦。唯有乐事。一生彼土。横截五道。超出三界。至不退转。当初僧祇万劫修行。十住毗婆沙论云。修道有二。一难行。二易行。此土修道名曰难行。西方修道名曰易行。如跛人步行陆路即苦。跛人乘船水路即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至)名为极乐者
述曰。下明开宗广释有五。一明宝栏楯林严。二明宝池华光严。三明宝乐神通严。四明宝鸟法音严。五明宝树摇风严。此是第一宝栏楯林严。有六。一宝栏。二宝楯。三宝罗林。六宝树严。栏持内德。楯防外。罗网誓以珠绳无漏法。芝林□西方功德法庄严国界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至)功德庄严者
述曰。第二宝池华光严。有八。一宝池。二宝水。三宝阶。四宝道。五宝楼。六宝阁。七宝华。八宝光严等。池则八解之浴池。水则八德之香水。楼则八定之高楼。阁则三空之重阁。华则七净之觉华。光则智慧之光明。能破疑生之愚闇
又舍利弗常作天乐(至)功德庄严者
述曰。第三宝乐神通严。有三。一明作乐雨华。二明应供诸佛。三明结严成就。天即六时而雨四华。人即十方而供万佛。旭旦则□□彼供养。食时即从彼到此经行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之鸟(至)变化所作者
述曰。第四宝众鸟□法音严。有六。一总标瑞鸟。二别指其名。三歌咏法音。四闻念三宝。五破除疑执。六显不思议。种种奇妙杂色鸟者。总标祥瑞异色之鸟也。白鹄孔雀共命之鸟者。别指其名。略叙七鸟之名也。六时演畅根力觉道等法者。歌咏法。佛常六时观六道众生。鸟亦六时歌咏道品也。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念佛法僧者。明闻者利益也。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至何况有实者。此破遣情疑。初牒疑意。所以下释。彼土尚无三恶之名。况有三恶之义也。是诸至变化所作者。此显不思议。是诸鸟者。乃是弥陀化作令宣法音。庄严国界。利益众生也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至)如是庄严者
述曰。第五宝树摇风严。有四。一风摇树响。二如天乐音。三闻念三归。四结严成就。微风吹动诸宝行树者。风摇宝树。即法说妙音也。譬如百千种乐音如天乐音。则譬说妙音也。闻者同时念佛法僧者。明闻念三归。则闻者利益也。成就如是功德者。结严成就也
舍利弗于汝意(至)阿弥陀者
述曰。下明第二弥陀正报□有四。一问。二答。三结。四判位。此问何故名阿弥陀也
舍利弗彼佛光明者
述曰。此答也。答有三。一光明。二寿命。三徒众。此光明无量也
又舍利弗寿命(至)于今十劫者
述云。此明寿命无量。初通。次别。通则其众寿命无量。别则唯论弥陀寿命。寿虽十劫。然世间不可数知。故名无量寿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至)诸菩萨亦如是者
述云。明徒众。徒众有二。一声闻众。则四向四果。二菩萨众。则五十二贤。俱雨权实之威。齐柄乘之理
舍利弗(至)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
述曰。此略结也。光明寿命菩萨声闻人法虽殊。皆算数所不能及。故名无量。从本为名。故无量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至)阿僧祇劫说者
述云。次明判位。有三意。一彼土即阿鞞跋致。此明因强。二多有补处大士。此明缘胜。三阿僧祇劫说。此明众大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至)俱会一处者
述云。下明第三发愿往生。初标。次释。情无胜期。半路取证。标心极果。中不牵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者
述云。下明第四往生之行。初标。次释。后结。此标行也。将明久种善根生。故言不少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名(至)极乐国土生者
述云。释行也。有五。一条机。二名本。三时分。四彼佛此迎。四此生彼。条机。则男子女人。名本。则阿弥陀佛。时分。则七日一心。彼佛此迎。则弥陀圣众垂终迎接。此生生彼。则心不颠倒即得往生也
舍利弗我见此利(至)发不可思议功德者
述云。结也。初结前愿。次结后行。一生彼土。必登不退。横截五道。直超三界。生死之河虽闇不久超度。涅槃之道虽远且亦可登。故云见是利也。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者。此结后行。亦是调前起后相证成也
东方亦有阿閦毗佛乃至上方佛所护念经者
述云。第五明六方诸佛现相证诚。六方即四方上下。示证佛处也。诸佛则三世三身恒沙种觉。明证佛人也。现相则舒舌遍满三千。明证相也。证诚则说诚实言者。即证成教也。文有六方则为六重。一一方中。例皆有四。东方四者。一证处则东方。二证人则阿閦毗等恒沙诸佛。三证相舌遍三千。四证教则□当信是经。弟子说经引弟子为证。诸佛说经以□□诸佛为证。故引六方恒沙诸佛舒舌实语。念弥陀一生定得往彼极乐世界至不退转。余五方四门类可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至)护念经者
述曰。下明第六释相所由。初问。后答。此问也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至)三菩提者
述云。答也。但闻此经名弥陀及诸佛号。能持不忘者。一切佛护。不退转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者
述曰。明第七三时愿因。文有二。一敕听信受。二正明三时愿因。此敕听信受也。我语者。释迦劝生净土也。诸佛说者。六方恒沙诸佛劝证往生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至)三菩提者
述云。正明三时愿也。已发愿者。观音势至龙树之流。今发愿者。现今信受之辈。当发愿者。未来信生之类。欲生阿弥陀佛国者。三时愿所生处也。得不退菩提者。一生彼处。地胜缘强。必阶不退无上菩提也
于彼国土(至)生彼国土者
述云。下明第八三生行果也。已生者。观音势至之流。今生者。现今信受之辈。当生者。未来信受生之类也。既前贤后圣皆愿生彼。见贤思齐。故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也。诸佛所以殷勤只劝归西方。定获不退
舍利弗如我今者(至)不思议功德者
述曰。下明第九此佛赞彼。谓释迦如来赞阿弥陀诸佛净土之果
彼诸佛等(至)甚难希有之事
述曰。下次第十明彼佛赞此。释迦秽土道成能为难事。难事即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信归净土。定证不退。文有三重。一标。二释。三结。标即甚难希有之事。甚难则三章二释则五浊菩提之事。三结则还结此三义。此则标也。初总。次别。总即明彼佛禅我功德。别则甚难希有之事。甚难则五浊恶世。希有之事则无上菩提之事。即为众说。为众说即秽土修因得净土果。此是难证之法
能于娑婆国土(至)难信之法者
述曰。释三章。五浊者释甚难章门。得菩提者。释希有章门。为众生说者。释之事章门也
舍利弗当知我于(至)是为甚难
述曰。结三章也。五浊得菩提者二门结自利也。为一切世间说者一门结利他也
佛说此经已(至)欢喜信受者
述曰。明流通。两圣对扬。四部蒙益。深心欢喜。信受奉行
阿弥陀经义述(终)
- 上一篇:阿弥陀经通赞疏 第1758部
- 下一篇:阿弥陀经义记 第1755部
- 金光明经玄义 第1783部
- 三弥勒经疏 第1774部
- 弥勒上生经宗要 第1773部
- 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赞 第1772部
- 弥勒经游意 第1771部
- 本愿药师经古迹 第1770部
- 涅槃宗要 第1769部
- 涅槃经游意 第1768部
- 阿弥陀经疏 第1757部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第1754部
- 金刚般若经疏 第1698部
- 金刚三昧经论 第1730部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 第1695部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第1803部
-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第1802部
- 请观音经疏 第1800部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第1797部
- 四十二章经 第1794部
- 温室经义记 第1793部
- 佛说盂兰盆经疏 第179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