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及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及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佛教僧人剃度原因

  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就是对犯了重罪的人最大的一种惩罚方式。当时如果谁的头发被剃掉了,会被认为是自己的奇耻大辱。佛陀为了舍弃这种矜贵之心,在出家时自己拔下利剑剃除了自己的须发,后来佛教也把剃发代表斩断烦恼,把剃度作为出家的一个标志。所以现在但凡出家都必须要剃度,即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但出家,是一定要落发的。

  而落发原因,有以下四种解释:

  (1)落发以去除世俗的烦恼:头发有“烦恼丝”的称谓,是说众生头上的头发,代表着他们心里的烦恼和欲望、虚荣和感情,所以常有“剪去三千烦恼丝”的说法。佛家认为,头发是人和世间种种烦恼的联系,剃发就可切断人与世俗烦恼的联系,去除了这些烦恼,方为佛门中人。

  (2)落发以切断亲情牵挂: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丝毫损伤”。身体上的一切,包括头发,都是父母赐予的,一定要好好爱护,不能损害,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敬,对父母的不孝,所以对头发看得很重。而剃发,则表示决心切断对父母亲人的牵挂,一心修行。

  (3)落发以示摆脱俗世不良习性:世人有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性和心态,如懒惰、无情、冷漠、骄傲、怠慢等等,为了表达脱离这些不良习性的决心,用落发这种行动来警示自己,也让他人对自己有所监督。

  (4)落发以区别其他教派: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因为佛祖最初对迦叶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愿意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而当时的印度,教派林立,为了区别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佛教徒们纷纷剃发,以至于后来,剃发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此外,出家人剃光头是为了断除对色身的执着,且剃除头发,还可以节省相当的时间,便于打理、清净干爽、愉悦身心,用以修道

佛教僧鞋里的秘密

  因为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实不然,根据相关考证与经文记载,古印度的佛教僧尼们,是准许穿用鞋子的。而我国地域属于温寒地区,人们为了御寒,当然更需要穿鞋子了。

  僧人的每只鞋子上面,左边三个洞右边三个洞,为的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人在诸多欲望面前却很难看得破,因为很多时候当我们的眼睛只紧紧盯着自己渴求的东西时,是很难低下头来看的。

  禅宗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里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最得意的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去。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他重重地摔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是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绳索,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旁观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众僧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尘元向同修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堪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方是我中意之人。”

  世间之人,执着于勇气和顽强者不在少数,但是往往却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样,并不能达到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反而摔得鼻青脸肿,最终一无所获。在己之所欲面前,我们缺少的是一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人,越是急于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就会束缚你的手脚,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理想也将遥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得失放得开一些,名利看得轻一些,让生命充满淡泊的恬适和达观的从容,唯有看破,方能“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