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的实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颗、五十四颗、四十二颗或二十一颗数种,分别蕴含一定的佛教意义。念珠的出现或使用都首先基于它的实用性——计数功能。尽管被计数之内容各不相同,但计数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即通过拨动念珠颗数,从而获知已经称名持咒或祈祷了几遍,还需要几遍。然而,对于佛教而言,在这简单计数的背后,真正起着支撑作用的乃是其实效性。

  关于念珠在佛教中被使用的记述中,《木槵子经》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役,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唯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枷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陷曲,舍命得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

  《陀罗尼经》又说:“若诵经、念佛、持咒之行者,须一一手持数珠。依阿弥陀佛之教说,复依次一切陀罗尼诸佛菩萨金刚天等法,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珠、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可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从中,我们可以获取两点信息。(1)之所以持念珠诵佛计数,是为了消除个人内心的烦恼,“除陷曲”,甚至达到个人的“圆满功德”。(2)诵念的次数与最终得福多少有关,“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

  《金刚顶瑜伽念珠》:“二手持珠,当于心上,静虑离念,心当注于本尊瑜伽之心一境,得成就皆理事之法。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或安臂,所说之言论皆成念佛。以此念诵净三业。安项髻以净无间,带颈者以净四重,持于手臂之上,能除行人之众罪,速获清洁。” “永断烦恼根,速获无上果”。

  当然,也有人认为手持念珠念佛可以制妄念,身心专注。这或许源自修佛者的亲身体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