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为我国民间所普遍崇信。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金容,在都市、村庄、船上,差不多有人烟的地方,都有人供奉,更可见观世音菩萨与我们人间的因缘,的确非常深厚。
观世音菩萨因为「闻声救苦」,所以名为「观世音」,因为菩萨观理自在、观人自在、观境自在、观心自在,所以又名「观自在」。菩萨还有「施无畏」、「大悲菩萨」、「圆通大士」、「南海观音」等诸多名号。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菩萨于无量劫前已经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其以慈心悲愿而倒驾慈航,再来娑婆度化有缘众生。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即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之事。
〈普门品〉有如观世音菩萨的传记一样,对于菩萨的应化、慈悲、神力以及游诸国土度化众生的事迹,叙述甚详。佛陀在经中对于观世音菩萨慈悲化世的广大功德,有诸多赞歎,因而感动无尽意菩萨以璎珞供养。从经文中的对话,所呈现的就是一位悲智双运、福慧具足的圣者典范。
比方说: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能满足祈求生儿育女者的心愿:「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也可令众生远离三毒烦恼:「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乃至还能免除火难、水难、风难、刀难、鬼难、囚难、贼难等七种灾厄之苦。总之,虔诚执持菩萨的圣号,菩萨即能以其慈悲、智慧、勇猛的威神力加持于祈求者,即得解脱厄难。如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菩萨除了冥冥中给予众生感应之外,也能应众生的机缘而为说法,如〈普门品〉中所言: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国王身得度者,即现国王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居士、妇女、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等,以三十三应化身度化众生,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对于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及感应的原理,我们应该要有如《华严经》所形容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般的体会,那就是闻观世音菩萨名号时,口中称念,身行礼拜圣像,同时要生起清净心,以专一其心驱除一切杂念妄想,思惟观音愿行,如此身口意三业合而为一,则观世音的心就是我的心,我心与菩萨心合而为一,自然能「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由于观音信仰的普及,及众生的虔祷,而感应菩萨示现各种不同身相,以救苦救难,所以观世音菩萨的造像亦多不胜数。如「白衣观音」、「竹林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琉璃观音」、「蛤蜊观音」、「送子观音」、「马郎妇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其中大多以庄严貌美的女性身相示现,因此有说观世音菩萨是为女人身。其实观世音菩萨的形像,由于应化无方,所以相状也就不一,经载菩萨应众生的祈求,而感应不同身分,作为度生方便。除以国王、妇女等身为有缘众生说法度脱外,在必要的环境下,菩萨也示现天、金刚神、阿修罗,乃至龙、鬼、蛇、鸟等众多类形,以摄化众生。因此,信奉者对于菩萨是否为男为女,大可不需在外相上加以分别。
观音菩萨给予人间的救济,是随处示现的,他以十四种无畏、千手千眼,慈愍众生,救苦救难。如:「唐文宗嗜食蛤蜊,菩萨即现身度化」,「宋朝永觉禅师受牢狱之灾时,称念观世音菩萨,刀寻断断坏」,「孙中山先生游历普陀山时,曾亲眼目睹菩萨显现灵异事迹」,「以屠宰为业的不孝子,朝拜南海时,蒙观音指示『反穿衣,倒踏鞋者,即是观音老母』」等,诸如此类菩萨度化众生的事迹,在《观音灵感录》中,载录甚多。
吾人信奉观世音菩萨的真正意义,在于「念观音,拜观音,更要自己做个观世音」。观世音菩萨能为众生施予无畏,吾人亦应效法菩萨,加强自我威神力的提升,具有慈悲力、智慧力、勇猛力,做众生的保护者。因此:
对于意志消沈,灰心失志者,应效法菩萨给予鼓励。
对于被人加害,灾难临身者,应效法菩萨给予解救。
对于遭遇挫折,险阻艰困者,应效法菩萨给予助缘。
对于误入歧途,迷失方向者,应效法菩萨给予指引。
- 上一篇:第五课、智者文殊菩萨
- 下一篇:第三课、菩萨道的次第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