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病第二十一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后槁腊,不得汗。取三阳干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阳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木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己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一本作。阳)之经补之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传不收,名日体情。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颈测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精。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暗气较,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睛。暴挛痛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疼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隔五部。臂阳明有人颀遍齿者,名日大迎,下齿蹈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人顶遍齿者,名日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项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日取之出鼻外。足阳明有秧鼻人于面者,名曰悬领,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着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队足太阳有通项人于脑者,正属自本,名日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人脑乃别。阴跌、阳额,阴阳相交,阳人阴,阴出阳,交于目锐毗,阳气盛则暖目,阴气盛则瞑目。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阻于足,皆留之。舌纵诞下,顿说取足少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悦,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春取络脉,夏取分胜,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睦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①甚:原作"其",据拥乙经八件素·寒热杂说》改。145身有五部:伏兔一;排二,胖者股也;背王;五藏之偷四;项五。此五部有痛疽者死。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大阻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站足胜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阳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凡利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诓,致气则生为痛疽也。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经全文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一卷
-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遥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经名句
- 始计第一
- 太上感应篇后记
- 卷一 畅玄
- 捭阖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东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师序
- 老子道德经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韬
- 齐物论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谋上●天无阴阳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贫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经简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 第三卷
- 马蹄第九
- 人间世第四
- 第一计 瞒天过海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