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心见性?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开悟吗?开悟的人还轮回吗?
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就是指彻见自己之本性而成为觉者。这是禅宗之根本主张。在《涅槃经集解》云:“见性成佛,即性为佛。”禅宗六祖慧能在《法宝坛经》中说:“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此谓若能彻此执我、执法之心本无自性,现观自性本来清净,则与佛无别。历来的祖师大德是先悟后修,因修乃证。“悟”并非是“证”,你开悟了以后,仍然处在三界之内、六道之中,三毒仍然未除。得证以后,才能超越六道三界。我们看过了祖师们修行的历程,常常有这样的描述:某一位修行人在某位师父面前,经过一番指点,“豁然顿悟”。大家往往会以为这一悟就已经到底,就已经大功告成。误以为以后就不需要再修行了。实际上下半句很少有人注意,“豁然顿悟,作礼而去,欢喜奉行”。这后半句又当如何解释呢?意思就是说,经过老前辈的指点,豁然顿悟了以后,高高兴兴地磕头鞠躬,下去了,走掉了。走掉干什么了?实际上是下去好好修道去了,他知道下一步该怎么修了。就目前大家的状况,怎么用功呢?大家误以为每天在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打坐,这就是修行。那只能说大家心目中的“修行”是这样的。一个未明心的人,以为这样做就算是在修道;而一个明心的人,他绝对不会仅仅做以上这些事情。
可是,往往大家会认为这个明心的人绝对没有修行。因为已经明心的人,他知道如何做、如何修,才是真正在修道,才能够真正与道相应。诵经、拜佛、持咒、观想,是不是修行呢?只能说它是“皮毛”的修行。一个见性的人,他做以上这些事情,完全可以与道相应!一个未明心、未见性的人做以上这些,与道毫不相干。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和道相应。并不是说只有通过盘腿打坐、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才能够和道沟通。并不是说只有通过盘腿打坐、诵经拜佛、观想持咒,才能够和道沟通。
“明心”明的是什么呢?如果大家明的“心”不对,还是没办法修行。所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诵经、拜佛,究竟是否有一点点和道相应过、沟通过,自己心中非常清楚。古人讲:“如果你用功办道,百日之内,绝对见性!”实际上古人说的“百日”也是一个不定的数字,有的人在明心的同时,就能够见性。因为心、性一线之隔、一线之差。实际上也无隔无差,你真的明心了以后,同时一定能够见性。除非你不是真正的“明心”,只是对理上若有所悟。大家之所以不会用功,就是因为没有明心。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好的物品容易耗损。只有我们的佛性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弥新。
柴陵郁禅师悟道时,说了一首诗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我们的心本来具有无限潜能,蕴藏无限宝藏,但是由于无明造作,追逐五欲六尘,使明镜般的清净自性不能显现应有的光明,所以明心见性就是开发自己的潜能。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开发内在的潜能呢?
1、能大能小:佛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理体而言,我们与佛陀一样具有尊贵的佛性,至大无外:我们与众生一体,可以为众生做牛做马,牺牲奉献,至小无内。我们不一定生而万能,只要我们“肯能”,自能形成一股动力,将内在的佛性开发出来。
2、能苦能乐:我们的佛性遍一切时,尽一切处。所以通达佛性的人不逃避人间的苦乐,而视苦乐为锻链自己意志的试金石。古德曾说:刀山剑树为宝座,龙潭虎穴作禅床。道人活计原为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只要我们能开启佛性,自能处苦不以为苦,处乐不以为乐,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即使劫火来临,也不能动摇我们的悲心愿力。
3、能前能后:佛性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前面的世界固然灿烂风光,后面的世界也一样辽阔深远:当仁不让固然可以领导群伦,谦冲自牧更可以认识自己;举一反三固然可以进步神速,脚踏实地更可以站稳步伐;犀利辩才固然可以慑人以威,忍苦耐劳更可以服人以德。佛性之前,众生是平等的,既没有阶级之分,更没有长幼之别,只有迷悟之差而已。我们必须看清前后两个世界,懂得进退之道,才能拥有自己全部的佛性。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所说:“以色身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所以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开悟的人明白了如是因感得如是果,明白了断恶修善、修善得福的道理;所以说开悟的人是没有轮回的。
- 上一篇:什么是杀生?杀生的果报及公案
- 下一篇:参加水陆法会的注意事项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 低调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着听经吗?
- 如斯的觉性
- 最早的居士是谁?
- [其他汉传法师]怎么才能把现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汉传法师]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的供养却没有功德?
- [红茶]工夫红茶为什么叫工夫红茶?
- [禅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净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会打电话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树大方能遮阴
- [佛与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学常识]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佛源法师]投胎是个大问题,信愿坚固就不会走错路
- [梦参法师]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绿茶]金山翠芽属于什么茶?镇江金山翠芽的产地与特点
- [禅宗文化]禅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 [佛经故事]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佛与人生]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佛学常识]生理期和孕妇能去寺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