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道众生能看到人吗?佛教对鬼的解释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古代社会认为:鬼是人死后的必然归宿,所以鬼字的本义就有“归”的意思;而佛教里所讲的鬼则不一样,认为鬼只是五趣众生其中一种,也就是说人死后有可能升天、有可能继续做人、也有可能堕为畜生、还有可能下地狱,固然也有可能会变成鬼。不过,人死后为鬼只是五分之一的可能,并不是人死后一定就变为鬼。
佛经中说鬼有两个特点:一是乞求、二是多畏。第一乞求者;鬼的处境很艰难,他们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其生活来源全靠四处乞求的方式而得以聊生。鬼的另一特点是多畏,平常我们总以为鬼非常可怕,因此一想到鬼那青面獠牙的形象,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的。人们却不知道鬼更怕人,平常我们会听到形容鬼的两个成语:一是鬼鬼祟祟,一是心怀鬼胎,这说明了鬼也非常怕我们的。通常人看不到鬼,而鬼却看得见人,它们一看到我们就吓得赶紧躲藏起来,待我们走过以后才敢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怕鬼。平常我们生活在阳处,而鬼则躲在暗处,我们身上有阳刚之气,而鬼身上却是阴森之气,相比之下我们的处境要胜过他们百倍千倍,总之鬼是很可怜的。因此,佛教里也很重视超度鬼类众生,寺庙里经常举行一些施食法会,招请十方孤魂野鬼都来参加,希望能以法力超度它们,令能离苦得乐、脱离鬼身投生人道,就算未获法益的,也可饱食一餐,解决一时的饥渴之苦。
鬼道众生与傍生一样,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海、陆、空到处都有,同样与我们人生活在一个地平面上。然而为什么他们看得见我们,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们呢?这是因为鬼道众生的业力与我们不同,鬼的身体是由轻微的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就如空中非常淡薄的云气一样,他们的存在对我们而言,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我们一般见不到鬼,就算偶尔见到也只不过是一闪影子而过,一晃就不见了,所以人们对鬼的认识才会半信半疑,都不敢肯定他们的存在。
鬼道众生与人的世界一样,也存在着福德因缘的差别。其中有富贵鬼、威德鬼、不穷不富的鬼、贫穷落魄的鬼等,什么是富贵具威德的鬼呢?是指平常我们所说的神,依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死而正直为神。是说一个人在世间上,正直且有德行,死后就能成为神。神也是属于鬼道众生,换句话说:神也是鬼。只不过它比一般的鬼要有富贵、有威德;不穷不富的鬼:是前生修福不多,但罪业也不是很重,他们虽然不能像前面的神那么奢华享受,但也能得到一般的住处及食物,日子过得还可以;贫穷鬼:是指漂泊在荒外的孤魂野鬼,他们无衣、无食、无归、无宿,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有人会问:福德鬼为什么又称为神呢?这个道理就像我们人间当官的一样,虽然同作为人,但有的人能够当官享受荣华富贵,而多数人则只是一般贫民,甚至有的人还沦为乞讨,为鬼也是这样,或贫或富与他生前的善恶行为是分不开的。一般说,生前喜做善事、品德优秀,而性格脾气又不太好的人,他们生天的福德不够,死后只有投生到鬼道做神。神又有多种,有的神威德福报相当大,可以统帅整个鬼道众生,乃至人道的生死命运都受他们裁判,例如阎王。有的神则无比的富贵,住的是高楼大厦,吃的是山珍海味、享受的是荣华富贵,就如人间的帝王一样的自在,例如海龙王;而有的神却是统管一方土地、一片山林等,受一方人鬼的尊敬,比如一些土地神、山神即是;还有的神则只管理一潭水、一棵树或一块石等,他们的福报因缘也就大大不如前面的神了。但无论如何,能作为一个神都是有些福报的。
能做为神的鬼为数很少,而贫穷鬼则非常的多,有福的鬼可以住在海边三餐美味、高楼别墅的享受,而贫穷的鬼却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甚至往往是三餐不续、依草附木地过日子,因为它们不从事耕种,靠乞讨的方式生存,因此他们每天到处乞求,有时遇上某处有祭祀、或寺院施食,可以吃上一餐,但多数都是吃了上餐没下餐的,生活过得特别酸苦。鬼的形象大的可以高过几幢房楼,而小鬼仅有三寸长。他们还具有微细的五通,其某些能力是人所不能及也。
在鬼道中为数最多的是饿鬼。饿鬼是鬼道众生中层次最低的,他们非常可怜,长年累月没吃没喝、无衣无住,总是处在一种饥渴无度的煎熬中度日。由于饥渴难忍,它们长年如是的四处奔跑,目的是想寻找点吃的东西,但由于业力太重,不仅到处找不到,就算发现了可吃的食物,在他们面前也化为火炭,或是一进口中就变成火焰燃烧喉咙,实是万般痛苦、苦不可言啊!有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潺潺流水声,就高兴的跑过去,可是一旦跑到那里,清清的河流在它们眼前却变成一堆腐臭的浓血,真是万般无奈,极度的饥渴长年累月地折磨着他们。由于业力所至,饿鬼的形象不仅丑陋,而且长得非常奇特,其面容像黑炭一样枯瘦,咽喉长得像针尖那样细小,而肚子却大得像鼓一样,可知众生的业力是何等的可畏。所以佛在《地藏经》里说:“众生业力能敌须弥、能胜巨海、能障圣道”。业的力量实是不可思议,那么这些业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它是从众生的无明行为造作而来。未成佛前众生以一种无明心放荡三业,迷迷茫茫造下了这么一大堆罪业,果报来临时,苦得不堪设想。
- 上一篇:关键时刻谁最靠得住?阿弥陀佛
- 下一篇: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 低调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着听经吗?
- 如斯的觉性
- 最早的居士是谁?
- [其他汉传法师]怎么才能把现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汉传法师]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的供养却没有功德?
- [红茶]工夫红茶为什么叫工夫红茶?
- [禅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净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会打电话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树大方能遮阴
- [佛与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学常识]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佛源法师]投胎是个大问题,信愿坚固就不会走错路
- [梦参法师]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绿茶]金山翠芽属于什么茶?镇江金山翠芽的产地与特点
- [禅宗文化]禅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 [佛经故事]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佛与人生]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佛学常识]生理期和孕妇能去寺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