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佛会有什么过失吗?
不学佛的过失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来世间只是追求权力、地位、财产、感情、家庭,人生几十年很快就过了。假如人死如灯灭那还好,但关键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心识还要随业力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完全可以成立。既然来世是无疑存在的,大家若对它的苦乐不加关心,就实在太愚痴了。《诸法集要经》中云:“愚人无正智,如盲处黑暗。”愚痴的人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像盲人处于黑暗中一样,根本不懂取舍因果。以至于大多数人造了太多不善业,死后只有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痛苦。诚如《四百论》所言:“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大般泥洹经》亦云:“愚夫邪见,向恶趣门。”
其实,佛法所讲的宇宙人生之真理,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快乐分暂时和究竟两种,暂时的快乐只是有吃有穿、身体健康、心里舒服,而究竟的快乐,才能断除轮回的一切痛苦。人们要想获得这种快乐,就要明了“苦、集、灭、道”四谛——认识痛苦,寻找苦因,以道谛断除苦因,现前灭谛智慧。它涵摄了佛法的所有教义,只有通过这样修行,才能遣除轮回的各种黑暗。
因此,我们首先要懂得,若没有学习佛法,就不会有真实的快乐。《华严经》也说:“世界若无佛,及众贤圣人,彼诸群生类,无有一切乐。”
学佛的利益
那么,学了佛又有什么好处呢?并不像世间人所认为的,只是为了治病、算命、打卦、搞些仪式。要知道,佛法的根本教义,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一点特别重要,每个人务必要清楚。
在唐朝,大文豪白居易曾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十分失望:大名鼎鼎的鸟窠禅师,怎么会如此平常,毫无玄妙高超之处?于是不悦地说:“这是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可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每个人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能真正做到?大多数人可能都非常惭愧。所以,学佛不能只停在口头上,而一定要落到实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生有缘能遇到佛法,确实是十分幸运的。佛教的不共殊胜之处,并不是我们赞叹自己,而是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共同认可的,也是世界许多宗教一致承认的。尤其是前不久我在课堂上也讲过,2009年7月,国际联合宗教会在日内瓦召开了会议,200名宗教领袖通过投票表决,一致认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并授予了“最佳宗教世界奖”。对于这一结果,穆斯林、天主教、犹太教的代表都纷纷表示:佛教得此殊荣并不稀奇,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从未以佛教名义发生过任何一场战争,而佛教全是以慈悲为怀的理念,帮助天下一切众生。当时参会的佛教代表,虽然只占极少数,但得票数与呼声却是最高的。
既然佛教如此殊胜,关于它的未来发展,我们也应该有所考虑。现在有些人认为,佛陀的教法就够学了,世间的学说和知识不必去了解;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佛教的原始教理不太重要,应该将佛教人间化。其实这都是堕入一种极端。对于佛教的未来,我们应在完整具足佛教见修行果等理论和实修的同时,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佛教得到更好的弘扬。
其实,佛教的了不起,不是我们夸夸其谈,的确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座的道友也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没遇到佛教,现在可能会有许多痛苦,而正是有了佛法的引导,你生理、心理、生活上的暂时痛苦才得以解除,并依靠这一因缘,最终在生死苦海中才有出头之日。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佛的重要性。学佛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快乐,没有别的。在茫茫无边的轮回中,它是唯一的解脱津梁,故智者理应选择佛法。《别译杂阿含经》云:“唯有入佛法……是则归依处。”
尤其是现如今,天灾人祸频频出现,世间灾难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不排斥其他宗教的作用,但佛教的精神是最管用的。我今天听到一则消息,说是印度一架飞机降落时冲出跑道,至少造成160人死亡。还有前几天的玉树地震,死了好几千人,汶川地震也死了五万五千多人,海地地震死了二三十万人(另说是五十万人),印尼海啸死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都与我们骨肉相连,然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的生命瞬间就会失去。这些无常的道理,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取舍因果,否则,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将来的痛苦还会越来越多。
- 上一篇:佛教四众弟子的区分
- 下一篇:一些关于水陆法会你要懂的基本常识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 低调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着听经吗?
- 如斯的觉性
- 最早的居士是谁?
- [其他汉传法师]怎么才能把现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汉传法师]为什么做了这么多的供养却没有功德?
- [红茶]工夫红茶为什么叫工夫红茶?
- [禅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净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会打电话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树大方能遮阴
- [佛与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学常识]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 [正净法师]礼佛发愿忏悔文
- [佛源法师]投胎是个大问题,信愿坚固就不会走错路
- [梦参法师]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绿茶]金山翠芽属于什么茶?镇江金山翠芽的产地与特点
- [禅宗文化]禅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 [佛经故事]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佛与人生]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佛学常识]生理期和孕妇能去寺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