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拜佛为什么要五体投地?

拜佛为什么要五体投地?

拜佛为何要五体投地呢?

  如果大家能了解拜佛可以健康长寿,使我们大脑得到运动,有助于开智慧的话,自然都会愿意去拜佛。所以拜佛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开智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详,是福慧双修的好方法。

  只有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才易于起信,知识分子尤其如是,否则便会误会拜佛是迷信,以为拜佛的人自己不知努力而终日祈求。其实,拜佛若有所求,也只是求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便无论他的学问多大,社会地位多高,也会在佛前心甘情愿五体投地了。

  小孩子不了解这当中的道理,所以,当你带他到了道场的时候,不要勉强他跪,不要勉强他拜,除非事先跟他沟通过。有时,我们发现东方人,身为长辈者,有强烈的支配欲,非要别人听从他的命令不可。所以老人家带着小孩到了道场,他自己拜下去了,若发现小孩子仍傻楞楞地站着,就急切地催促他“跪下!跪下!”他跪是跪了,拜也拜了,但嘴巴同时念念有词,不知在骂人,还是骂菩萨?

  佛菩萨当然不会计较,因为他们心中已无我相。如果用这个样子顶礼法师呢?有时却会使法师起了烦恼,因为看到那个小孩一脸的不高兴,嘴里又念念有词,法师的心里就难过了。所以,不要勉强别人,佛菩萨和法师都不会在乎有没有人拜他。法师是佛的弟子,佛怎么做,他就怎么学。修行人并不希求人家向他拜,只是传统已经形成,只好让人家运动、运动,开开智慧罢了。

  一般喜欢爬山的人,不只爬小山,还要爬大山、高山,甚至很危险的悬崖峭壁都要去爬,爬过了,他就很有成就感,站在山顶上,志得意满,顾盼自豪。但是,有一座山很难爬,天下没有几个人能超越它,那就是我们心里的“我慢山”,甚至于大修行人,也往往在此败落,留下“千年道行一朝丧”的遗憾。名利永远是人心的腐蚀剂。所以,信徒礼拜,可以算是对修行人的考验;别人拜他的时候,自己心里有没有飘飘然的感觉?有的话,那就糟了。因此,修行就是在“修心”。

五体投地拜佛的经典依据

  一、【五体投地】《佛学大词典》

  乃佛教礼法之一。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顶礼。本为印度所行之礼法,据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载,印度所行之礼敬法共有九种,其第九种即五体投地,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后佛教亦沿用此一礼法,并以之表礼敬之最上者。所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等,亦称五轮。其行礼之法,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

  另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载,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即:(一)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二)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三)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四)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五)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观无量寿经、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释门归敬仪卷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法苑珠林卷二十、释氏要览卷中](参阅‘稽首’6117、‘礼’6582)

  二、【五体投地】《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曰五轮投地。投五处于地,为敬礼之最上者。行事钞下之三曰:‘地持当五轮至地作礼。阿含云:二肘二膝顶名轮也。亦云五体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两手以手承足,然后顶礼。起顶头次肘次膝,以为次第。’楞严经曰:‘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为倾倒备至之意。

  三、《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大唐三藏那提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栰悉帝城胜德林中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菩萨无央数。又与无量婆罗门毘舍首陀并诸长者。各各皆是大众之首。与其同类来至佛所。又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在大法会前后围遶。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离垢慧。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少问愿见听许。佛言。恣汝所问当随意答。

  离垢慧菩萨既闻佛许。踊跃无量而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如来所。云何恭敬礼拜供养

  佛言。离垢慧。善哉善哉。汝多悲愍。饶益安乐一切人天。当善谛听为汝解说。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于佛所起礼敬者。先应发愿作如是言。我今至心顶礼十方诸佛。普入一切诸胜法中。我今五轮于佛作礼。为断五道离于五盖。愿诸众生常得安住。无坏五通。具足五眼。愿我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愿我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愿我右手着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右手指地震动现瑞。证大菩提。今我亦尔。共诸众生同证觉道。愿我左手着地之时。令诸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法。愿我首顶着地之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离垢慧。是为五轮作礼之相。次礼十方现在诸佛。应作是言。

  四、《佛般泥洹经》卷下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太子到佛所。阿难白言。鸠夷国王遣太子来。未敢通之。佛言呼进。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却长跪诺。王遣阿晨。稽首佛足。敬问消息。众生没渊。唯佛拯济。今当灭度。何其大疾。当于宫中。而于小聚。

  五、《梵摩渝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梵摩渝。从弟子闻天师之德愕然流泪曰。吾年西垂。殆至徒生徒死。不覩天师之上明矣。摩渝喜曰。吾以遇哉。覩佛而死厥荣难云。愚夫虽有天地之寿。何异乎土石之类哉。即兴正服五体投地。三顿首曰。归佛归法归命圣众。愿吾残命有余。得在觐见稽首禀化。佛以六通之明。覩彼自归佛遥受之。……

  梵摩渝曰。复尔常坐。吾今自坐瞿昙世尊法御之侧也。即五体投地稽首佛足。恭肃而坐。靖默清心熟视佛相。即见佛三十妙相。两相不现【曹>瞢】瞢有疑。稽首于地以偈问曰。

  梵志欣然起立。五体投地头面着佛足。以口呜佛足。以手摩佛足。复自名曰。吾是梵摩渝逝心者。归命佛归命法归命僧。流泪而云。众生瞢瞢为六冥所蔽。覩佛不奉见经不读。见沙门无虔爱之心。不禀神化斯为长衰乎。其诸门徒覩师尽虔。顾相谓曰。吾等尊师。明达经典无书不覩。名被四国众儒所宗。今者屈尊体。叉手稽首瞿昙足下。何况吾等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