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萨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
在汉传佛教的范围里,观世音菩萨乃至四大菩萨的知名度,超过了释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记》里有个如来佛。我曾经开玩笑,如来佛能够出点名,还沾了孙悟空的光。可是,如果你说“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拿着瓶子的菩萨。
曾经有位研究观世音菩萨信仰的人,说过一句话:“观世音菩萨撑起半个亚洲的信仰。”这句话说得很到位!但我想说,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四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这四大菩萨,各有一个象征。文殊菩萨象征智慧,普贤菩萨象征大行(héng),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地藏王菩萨象征大愿。也就是说,大智、大行、大悲、大愿,就是这四大菩萨。把这四大菩萨的精神合起来,才是成佛的根本;缺少一个,都不能成佛。
这四大菩萨的精神,是大家修学佛法的纲领。
第一,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什么是智慧呢?解释起来可以有很多种:无我是智慧,没有执着是智慧,放下是智慧,退步、忍辱也是智慧。实际上,我刚才说的你只要做到一个,那就是智慧。关键是你在具体的生活中能不能做到。你在生活中,往往把小事闹成大事,这就是没有智慧。
虽然智慧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它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就是“无我”。大家的障碍、烦恼,都是因为“有我”。一个报道讲:一个女的家庭主妇,在煮饭的时候发现没有味精了。这边正炒着菜,于是打电话给老公说:“回来的时候顺便带包味精啊!”老公说:“行啊!没问题。”
一会儿老公回来了,可忘了买味精。妻子就生气了,嚷嚷:“你看你一天干了啥?这么大个人还不如一头猪!让你买包味精都忘了,你还有什么出息?”老公一听也火了:“你那么凶干嘛?你是煮饭的,自己不买味精让我买!”两人就这样吵了半天,饭也没吃。到了晚上,妻子就是想不通,跳楼自杀了。
如果她能学点佛法,有点智慧,就不会选择自杀。如果她的老公能有点智慧,说句对不起,今天忘了买,不吃味精也一样,没关系!他们还会吵吗?不吵她还会去跳楼吗?如果大家在生活和修行中能有智慧,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第二,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
在生活中,大家很多时候缺少慈悲心。曾经有人对我说:“今天的人好像慈悲心都挺好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看那人养条狗都叫它儿子,他多么爱它啊!”真的是这样吗?他虽然养了这条狗,看起来好像也给它吃得好,甚至每天还给它梳头发,擦香香,只差没给它拉双眼皮了。好像是挺有爱心,挺慈悲的。可一旦这只狗不听话的时候,他就会骂:“这个死狗!短命的!”这是有慈悲心的表现吗?不是。可学佛法的人不同。学佛的人真正按照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来对待一切众生。他们的内心是平等的,宽容的。
第三,普贤菩萨象征大行。
什么是大行呢?普贤菩萨有十大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但是在这十大愿里最重要的,是每一条愿都有这样几句话:“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为什么“行”字要念作héng呢?因为这几句话都体现了行(héng)的精神——坚韧、坚持、不退缩。永远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叫大行。
有个地方的匾额上写着四个“行”字。这四个字到底应该怎么读,考倒过很多人。有位老者告诉我,应该念作:(行háng)(行háng)行(xíng)行(héng)。前面两个“行”字念háng,就是各行各业;第三个“行”字念xíng,就是做;第四个“行”字念héng。意思是:不论是哪行哪也,想要成就都得有耐性,有韧劲,要坚持不懈,才能有出息。
大行的精神凡夫很难办到。菩萨度众生从不喊累,从不休息;而凡夫刚刚做了一点事,就喊着休息。女的到了五十五,男的到了六十岁就退休了。菩萨有退休这一说吗?没有。菩萨是“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普贤菩萨代表的就是耐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地藏菩萨象征大愿。
这里的“愿”是什么愿?是代众生受苦的愿。愿所有众生受的苦,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这就是地藏菩萨的精神! 5.12地震过后,有人跑来找我,说:“我今天要到庙里来烧香!”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学佛真好!那天我去旅游,刚走那个地方就垮崖了,砸死五个。我多幸运,真是菩萨保佑!”
从常理上讲,这种理解是正常的。但如果从地藏菩萨的精神来讲,就不符合菩萨精神。如果是菩萨,一定会想:那块石头砸到我多好!如果我的死能够挽救别的生命,能让他们活着,那就好了!如果普通人讲出这样的话,一定会被认为是高烧四十度。为什么菩萨就能做到呢?因为菩萨的精神和愿力太强大,有着超于常人的力量。
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精神:大智、大行、大悲、大愿。这就是中国佛教的根本,也是菩萨行的根本。
如果你想成佛,就要发菩提心,度众生。在密教里,把菩提心分为愿菩提、行菩提、胜义菩提。“愿菩提”和“行菩提”都是世俗的菩提心。因为还有我、有众生,所以并不究竟。“愿菩提”,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愿望。“行菩提”,就是把这种愿望变成具体的行动,能够真正去利益众生。
“胜义菩提”,就是最终达到无我的精神状态。《金刚经》里讲的“三轮体空”就是这种状态。当你在度众生的时候,没有“我”在度“众生”,没有“众生”在被“我”度,也没有度众生的“办法”。比如:你家门口有个乞丐,然后你给了他五毛钱。这时候,没有一个“我”在给钱,没有真实、具体的“我”;没有一个“乞丐”在接收,只不过是一个肉体;也没有“钱”在被给,不耽著给的东西。
事实上,很多人在给了钱以后,就后悔得不得了。可如果大家有这种“三轮体空”的状态,还会因为给了五毛钱,然后发现乞丐是假的,而气得捶胸顿足吗?还会悔恨地说:“又上当了!早知道,我买颗糖吃也不给他”吗?
这种“三轮体空”的状态,用今天的话简单讲,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大家能办到吗?上中学的时候,我所在的班里有个同学经常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老师上课时问:“是谁做的好事呀?”没有同学回答,他也不回答。但是时间长了,他还是没能忍住。有一次,我和他聊天:“这人真好,经常做好事,可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是谁。”结果他说:“因为我们关系好,就告诉你吧,都是我做的!”
这一句“都是我做的!”就说明还有“我”。这就是世俗菩提心,而不是胜义菩提心。因此,胜义菩提心指的是无我的境界、三轮体空的境界。但是,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又是统一的,因为先“有”才能“无”。
如果用哲学的方法来比较,我觉得:文殊菩萨的智慧是菩提心的体,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是菩提心的相,普贤菩萨的大行是菩提心的用,地藏王菩萨的愿是菩提心的根。有了体、相、用、根,就成为了一体。
前面已经讲了,大乘佛教的基石就是四大菩萨。事实上,四大菩萨的精神,正是修学大乘佛道的纲领。这四种精神不仅是统一的整体,也是菩提心的具体表现:“大悲”和“大行”,相当于行菩提;“大愿”,相当于愿菩提;而“大智”,相当于胜义菩提。因此,四大精神就在菩提心之下统摄和落实。想要落实菩提心,第一个就是发愿,这也是给大家讲《怡山发愿文》的原因。
来源:宗性法师《怡山发愿文》讲记
- 上一篇:禅定是指什么?是种什么样的状态?
- 下一篇:学佛那么多年,你真的知道什么叫皈依吗?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佛教的世尊是谁?
- 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人生自然会越过越快活
- 如何在修行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佛学常识]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佛与人生]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明海法师]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汉传人物问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断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经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佛学常识]佛教的世尊是谁?
- [妙法莲华经]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绿茶]乾隆与龙井茶的故事
- [汉传人物问答]怎样观察自己内心的念头?
- [佛化家庭]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