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详情]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法华经》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

通达大智,到于彼岸

经句出处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

——〈序品第一〉

词语解释

  慈:给予一切众生喜乐。

  佛慧:诸佛所证得的平等大慧。

  大智:可以遍照一切法界的澄明佛心

  彼岸:开悟的境界。

经句语译

  以慈悲心修养己身,善入佛证得的平等大慧;通达佛的澄明心智,终能达到开悟境界。

经句的智慧

  佛陀宣说《妙法莲华经》的一项奇特便是“徒众不可思议”,徒众包含下方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从地踊出,遍满十方虚空,佛陀介绍这些大菩萨时,便宣说菩萨十种不退转,也就是“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觉有情的意思,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对于众生怀抱救苦觉迷的大愿,娑婆世界的众生,有此机缘能够被菩萨们摄受救拔,又听闻殊胜的《法华经》,所以能够善入佛的大智大慧中,而达到觉悟的境界。

  《妙法莲华经》的因缘殊胜,连其他世界诸佛、诸大菩萨都会赶来护持听闻,佛陀特别对前来护持的大菩萨们表扬他们的德行,让会中大众了解这部经的难得听闻及究竟成佛的妙用,以便使听法者得到信心,进而学习大菩萨的德行,以慈悲心自我修习,趣入佛的智慧之中,长时薰修而不退转,自然能够进趋佛道。

随喜思惟读经

  “彼岸”是与“此岸”相对的名词与境界,代表的是众生的“迷”与“悟”。未悟之时,佛是众生,就是处在忧悲苦恼的“此岸”;而一旦开悟,众生即佛,是生于常乐我净的“彼岸”。

  当年六祖慧能大师写了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五祖弘忍夜授《金刚经》,并付法予他,同时怕其他僧众为了得到衣钵,会做出不利于慧能的事,便连夜带着慧能出寺,亲自护送慧能渡江南下。到了九江驿,五祖要慧能上船,却自己把橹摇船。

  慧能不好意思地表示:“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五祖说:“合是吾渡汝。”

  慧能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慧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五祖和六祖都是开悟之人,他们所说的,表面上是渡船的“渡”,实际上是修行上的“度”,身陷迷时在此岸,要由师度,一旦开悟,证入自性般若,自性自度便是彼岸。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