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舍,只好泥里团团转
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都是相对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弘一法师
我们时常听人说:“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就要舍。”懂得取舍,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弘一法师曾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都是相对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弘一法师放弃红尘生活,遁入空门,这就是他的取和舍。世人要么难以理解,要么觉得他很了不起。因为他舍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却忽略了他舍弃这些东西背后所得到的大人生、大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要达成一个目标、完成一件事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考虑怎样取舍。
暴雨刚过,道路泥泞不堪。一个老婆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倒在泥潭里,衣服上沾满了泥水,身上的香火钱也都掉到泥潭里了。她顾不上起身,就在泥里捞个不停。这时,一个富人坐轿经过,看见此情此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的华贵衣服,于是便让轿夫去把老婆婆从泥潭里扶出来,并且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婆婆道谢之后便来到寺外。守在寺门边的和尚看见一身泥污的老婆婆,一边躲开一边说:“回去把衣服弄干净了再来,这是佛门净地,怎么可以一身泥污地进来拜佛?”
瑞新禅师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经过都看在眼里,就走到老婆婆旁边,亲自扶着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周遭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垂下了目光。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钱珠宝是驴尿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弘一法师正是意识到,如果自己连红尘的这点富贵生活都放不下,还谈什么信仰呢?
法师在说自己出家的因缘时讲道:“在我成为居士并住在寺里后,我的那位好朋友,再三邀请我到南京高师教课,我推辞不过,于是经常在杭州和南京两地奔走,有时一个月要数次。朋友劝我不要这样劳苦,我说:‘这是信仰的事情,不比寻常的名利,是不可以随便迁就或更改的。’我的朋友后悔不该强行邀请我在高师任教,于是我就经常安慰他,这反倒使他更加苦闷了。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与其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不如索性出家做了和尚,倒清爽!’这句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一语就警醒了我。是呀,做事做彻底,不干不净的很麻烦。于是在这年暑假,我就把我在学校的一些东西分给了朋友和校工们,仅带了几件衣物和日常用品,回到虎跑寺剃度做了和尚。”
朋友的话让弘一法师意识到,自己这样不舍不取,熊掌和鱼都想得,其实可能既不能过好世俗的生活,又不能真正修行。所以,他毅然选择了出家。这就是取舍。试想,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就是在左右为难,这个不想放、那个不想舍之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生?
弘一法师身边的弟子回忆说:“有一次有人送他一条红毡子,他看了连声赞好。不过他说:‘这条毡子,我没有福享用,应该送给我们寺中的转尘和尚,因他年纪较大,且是长老,我们应该尊敬他。’结果,大师就将毡子送给这个长老。还有一次,不知是云南还是贵州,送来一些名贵的萝卜,那是用邮递的方式送来的。他那天对我说:‘今天你可以把这萝卜切细一点,分开给全寺的每人吃一些。我自己也吃一些。’他对于好的东西,从来没有一个人独自享用,一定是拿出来大家共享的。”
会生活的人,最懂得的就是取舍之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其实,如果付出者只享受付出的快乐,而不计较失去的损失,那么,即使舍而不得,又有何妨。
弘一法师说:“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这也正如印光法师所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
一个人只有学会利他,才能真正利己。弘一法师曾说:“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
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很多人认为,只要不让自己吃亏,那么,自己就会永远受益。但其实,如果我们不肯利人,别人也无须利你。所以,一个只管自己赚钱而不管别人死活的商人是不会真正赚钱的。因为时间一久,大家就不会到你这里来和你做生意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要明白,利他方能利己这样一个道理。
- 上一篇:富贵终如草上霜
- 下一篇: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远离颠倒梦想
- 生灭无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型是谁,玄奘在印度学习了多少年?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一颗有训练的心,才能得自在安乐
- 开心点,远离不开心的人和事
- 脚踏实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修行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 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反观自我,对治无明
- 对于行为偏差、不讲理的人,也要恒顺吗?
- 众生的执着
- 责任感是人间最高贵的情操
- 坚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快乐的来源
- 快乐的类别
- 帮助别人,就是在散播快乐
- 修福报是贪心的表现吗?
- 勇敢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活在当下
- 人生要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才能“日日是好日”
- 怎样才是好风水,有福报?万物有心,以心换心
-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骤时立得定
- 富贵终如草上霜
-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虚名竟如何,总是一南柯
- 告别那些没有意义的应酬
- 常怀感恩心,增加正能量
- 不能舍,只好泥里团团转
- 吃亏是福:最朴素的幸福哲学
- 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
- 无它求,无奢望,所以生命强大
- 懂得谦虚学习,便能不断成长
- 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 不要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通过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坏习惯
- 十分福气,享受三分
- 内心宁静,才能认清事情的根本
- 舍弃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秘诀就是早发现并除掉自己的习气毛病
- [红茶]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 [禅宗公案]只履归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 [佛与人生]远离颠倒梦想
- [佛学常识]过去七佛都有谁
- [其他汉传法师]修行的问题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点错误
- [华严经]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 [绿茶]六安瓜片产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禅宗五家]临济宗杨歧派创始人方会大师简介
- [生活故事]明心见性,缘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体澄澈,意气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着的光阴
- [佛与人生]生灭无常
- [佛学常识]佛有哪三身
- [其他汉传法师]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