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
誓舍身命,救度法界一切众生。
——弘一法师
李叔同发下宏愿:“誓舍身命,救度法界一切众生。”但度化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性格、习惯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就连小孩子的性情都是很难改变的,更何况是成年人。习惯和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够度化他人。
当我们看到别人犯了错误之后,我们会怎么办?冲上前去将他臭骂一顿,这固然可以解恨,但是却违背了度化他人的初衷,难以让人改正错误,只怕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如果我们随意怒骂和惩罚他人,那么只会使我们与他人的距离越拉越远,反将度化的对象推向错误的深渊。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怒气冲冲地将其责骂一顿,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罚。那么这个学生有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越陷越深,最终彻底没救。这说明,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式,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那些犯错误的人,让他们意识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名男生和同学打架,便及时制止了他,并让他到办公室去。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已经在那里等他了。于是,他掏出一颗糖来说,这颗糖是我奖励你有时间观念,按时到达,没有迟到。接着又掏出一颗来说,这一颗是奖励你尊重老师,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随后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刚才了解过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所以,我要再奖励你一颗糖。男生哭着说:“校长,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不应该打同学,而是应该同他讲道理。”陶行知又掏出第四颗糖说:“你知错能改,所以,我更要奖励你。”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没有责备学生一句,也没有说他哪里错了,而是用师长特有的温和方式,让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其实,这样的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棒喝未必能使人改过向善,而以善制善才是上乘方法。佛家认为,世上没有不可度化的人。凡人,皆有善念,只要有耐心和爱心,都可以使他们改过向善。
大德禅师一生都在度化他人,因他的感化而从歧途中走出来重获新生的人不计其数,然而他却一直没能度化自己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偷窃的坏毛病,禅师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但是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当回事。有一次,这个学生因偷窃被别人抓住,失主带着他来找到禅师,那人因敬重禅师,于是把这个学生放了。
禅师的其他弟子感到既羞愧又愤怒,要求禅师惩罚这个学生。禅师本着宽大为怀的精神还是原谅了他,可是这个学生没多久又一次因偷窃被人抓住。禅师的其他弟子们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坚决要求禅师将那个学生逐出师门,否则他们就一起离开。
禅师把学生们集中起来,他说:“你们所有的人都能明辨是非,没有辜负我的教诲,我感到很欣慰。如果你们觉得无法忍受下去,可以离开,我对你们也放心。但是,我是不能不管他的,他是最需要我教化的一个啊!”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善良的人,一个人无论犯了多严重的错误,都不能说明他是无可救药的。佛家认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恶人也有心生慈悲的时候。所以,真正善良的人,即使对作恶的人,也能够宽容,用自己的善良去度化他。即使不能度化,也不会因此而生嗔怪之心。一般人在遇到坏人时,往往心生怨怼,其实,是不必要的。
夏丏尊先生曾回忆说:“有一次宿舍里学生失了财物,大家猜测是某一个学生偷的,检查起来,却没有得到证据。我身为舍监,深觉惭愧苦闷,向他(李叔同)求教;他所指示我的方法,说也怕人,教我自杀!他说:‘你肯自杀吗?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感动人,一定会有人来自首。这话须说得诚实,三日后如没有人自首,真非自杀不可。否则便无效力。’这话在一般人看来是过分之辞,他说来的时候,却是真心的流露,并无虚伪之意。我自惭不能照行,向他笑谢,他当然也不责备我……”
昙昕法师回忆道:“弘一法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时,当时该地鼠疫症猖狂,死人无数,每天都可看到棺材在搬进搬出。记得那时是8月14、15、16数日,大师在泉州为众人讲经,我负责通译。那时大师亦中暑毒,人觉得不太好。三日的讲经,加上外头瘟疫流行,当时我自己亦感到身体十分不适。等我自己的身体较好时,立刻带了些金银花、甘草之类的药草去给他吃,以便驱除暑毒。但他拒食,并对我说:‘我要替闽南人赎罪,如果我一个人死了,能减少闽南人的苦痛,那么这种痛苦对我是好的。’我听他如此说,劝他别如此做。因为鼠疫与虎烈拉这两种流行疫可不是好玩的。同时也告诉他,这个尘世是需要他的。而大师却对我说:‘我一个人活在世上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不如去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婆娑世界力量就更大!’”
这样的爱才是大爱。弘一法师是为了度化世人而出家的,而度化世人,也成为他一生的修行目标。做好事并不是很难,往往只是举手之劳。比如,我们把过剩的衣物捐给慈善机构,分一些钱给无家可归的人,帮助别人会让我们身心安宁,使我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更圆满、更快乐。只要我们养成了随手做好事的习惯,就会体会到生命的大快乐。你会发现,生活里的很多烦恼都不见了。因为我们的心灵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净化。反之,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就会有傲慢、嫉妒、计较等种种不良情绪,使内心充满负能量。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处于困苦中,他们三餐不济、温饱不能,或者,因为一场灾难使他们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善良的人们不愿意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于饥渴和疾病,会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们。当我们张开双手时,象征着爱和奉献,当我们握紧双手时,意味着我们惧怕失去,即使你手中握有的是一枚金子,你仍然是不幸的、贫穷的。
我们不够圆满、不幸福,心里有怨怼,是因为我们没有慈悲心,不关爱众生,没有感觉到跟他们的联系,也无法跟宇宙意识沟通。所以,我们必须觉醒,让自己成为圆满的人。
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事实上,当我们付出时,你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还要多,因为你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帮助他人,会使我们获得存在感,获得生命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包括动物在内!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正在成为完美的人,而你,也将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 上一篇:常怀感恩心,增加正能量
- 下一篇: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人生究竟有哪些颠倒?
- 人活着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重点?人生四不
- 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广修供养?
- 认清人生实相
- 什么是人生的镜子?
- 放下之人,是一种淡然物外
- 如果一个人
- 观照当下
- 活着是为了什么
- 人生追求
- 观察我们的内心
- 面对现实,掩饰、抱怨、隐藏是无用的
- 在无事可做时,心依然要泰然安住
- 活着的方式
- 保持平常心,坚守正念
- 活着·追求
- 上善若水,利物不争
- 幸福者何
- 远离颠倒梦想
- 生灭无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型是谁,玄奘在印度学习了多少年?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一颗有训练的心,才能得自在安乐
- 开心点,远离不开心的人和事
- 脚踏实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 修行就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 一切唯心念,生怒生喜皆是心念
- 反观自我,对治无明
- 对于行为偏差、不讲理的人,也要恒顺吗?
- 众生的执着
- 责任感是人间最高贵的情操
- 坚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快乐的来源
- 快乐的类别
- 帮助别人,就是在散播快乐
- 修福报是贪心的表现吗?
- 勇敢地面对生活,快乐地活在当下
- 人生要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才能“日日是好日”
- 怎样才是好风水,有福报?万物有心,以心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