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让,就是谦让,谦让就是不要为蝇头小利去斤斤计较。与人交往时,要学会有理让三分,不要得理不饶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学会退让。所以,《菜根谭》中有云:“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经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明朝年间,有个叫张英的人在朝为官。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张英,请他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罢,领会了张英的用心,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觉得很不好意思,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邻里礼让之举自此传为美谈。

  不过,喜欢计较的人大多都不认为自己喜欢计较。相反,是认为对方太过计较,揪着你不放,凭什么他跟你较真儿、占你的便宜?看咱俩谁能拧得过谁?就像两头斗牛,瞪着红眼,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此杠上了。你赢了,洋洋得意;他赢了,你心里不爽。其实,就算你是赢家,那较劲的过程真的很享受吗?有多少人是弄了一身伤才赢得了这场斗牛比赛的?

  虽说人为一口气,但很多人就为了一口小气,最后搞得自己累、别人累、大家累,谁也得不了便宜,谁也顺不了这口气。谁是赢家?大度地说“算了吧,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的那个人就是最后的赢家。

  有一个年轻的主妇向朋友抱怨自己的生活单调、无趣……她举例说,她刚刚铺好床,床马上就被弄乱了;刚刚洗好碗碟,碗碟马上就被用脏了;刚刚擦净了地板,地板马上就被弄得乱七八糟。她说:“你刚刚把这些事做好,不久便会被弄得像是未曾做过一样。”她进一步抱怨道:“再这样下去,我简直要发疯了!”

  年轻主妇的朋友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说:“这真是令人扫兴,有没有妇女喜欢家务劳动?”

  她说:“有的,我想是有的。”

  这位朋友又问:“每个家庭主妇都会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做一个快乐的主妇呢?”

  主妇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不计较。”

  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得过且过又何妨?事事计较、精于算计的人,不但容易损害人际关系,从医学的观点看,对自己的身体也极其有害。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极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身体很小,却是野马的天敌。它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由于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生活中,大家在一起交流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服软认输,那么最终会因为这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彼此伤了和气。其实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如果当时能够彼此后退一步、忍让三分,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就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