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别人的幸福跑,你永远不会幸福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人只有明明白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知道自己人生本来的样子,才能够真正获得幸福。
弘一法师有一次到泉州承天寺与好友性愿法师相聚谈法。当时正值抗战之时,有一位省府参议厅的官员闻讯来到了寺里,他是受参议厅之托来邀请大师出山参政的,而且许诺只要大师出山,立即会委以重任。面对如此送上门来的好事,弘一法师是这样回答的:“老僧一心向佛,已不宜参与国事,何况国土破碎、日寇入侵。和尚乃以劝善为己任,对于日寇在国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靠一个老和尚有何作用,请居士不妨到别的庙里看看。”就这样,弘一法师婉言谢绝了这位政府大员的盛情之邀。
弘一法师前半生富贵荣华,但他毅然放下这一切,成为一名苦行僧人。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生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所以,在我们看来,对弘一法师放着好日子不过的出家行为很是不理解。但其实,大师自己是很明白的,自己这样子是很幸福的。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按着别人的标准去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因外在的评价和压力而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干扰、意志被动摇。一个有主见的人,知道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哪个自己是真正幸福的。一旦看清了自己,就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影响到我们。
河的南岸住着一个和尚,河的北岸住着一个农夫。和尚每天看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意思,不像自己这样每天除了敲钟就是念经,令他非常羡慕;而农夫呢,看到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不用像自己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令他非常向往。
如果能够换一下位置,过一过那样的生活,该有多好。
有一天,他们在桥上相遇,互相诉说了自己对对方的羡慕之情,于是,二人决定互换身份,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农夫。于是,农夫来到庙里念经,和尚来到农夫家里种地。
可是,没几天农夫就发现,其实和尚的日子一点儿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每天重复着单调而琐碎的步骤,既枯燥又乏味,于是,他开始怀念当农夫的生活。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每天都有收获,还能和其他农夫一起唱歌聊天。更重要的是,家里还有妻子儿女,虽然不免吵吵闹闹,但乐趣无穷。他异常怀念当农夫时的快乐时光。
而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农夫还要多,面对俗世的烦扰、辛劳与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当和尚虽然枯燥,但清心寡欲,没有那么多烦恼。敲完了钟、念完了经,吹吹风、赏赏月,人生自有一番清雅乐趣。于是,他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师兄弟,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他们才明白,从前的日子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他们又换回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过起了快乐幸福的日子。这时候,和尚看农夫,觉得别人的日子虽然有滋有味,但吵吵闹闹的,哪像自己这样悠闲自在;农夫看和尚,虽然悠闲自在,但枯燥乏味,哪像自己这般有滋有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也许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也许认为别人的日子过得比你有趣,然而,别人的生活再好、再有趣,未必就适合你。
生活中,我们在选择专业、工作、生活方式的时候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呢?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的,只要最适合你的,找到适合你的,就是找到了最好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一个人很苦恼地向一位智者请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追求真正的幸福,我非常地努力,可为什么我得到的永远都是痛苦呢?”
“你是怎样追求幸福的呢?”智者问。
“年轻时,我住在一个小镇上,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小镇上最幸福的人;后来,我搬到了一个小城,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小城里最幸福的人;再后来,我移居到大都市,我又努力让自己成为这个都市里最幸福的人。我一直在追求着幸福,可是幸福就像天边的云彩,总是离我那么远。”中年人愁眉苦脸地说。
“你并没有在追求幸福,又怎么会幸福呢?”
“我一直在追求世上最好的幸福,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你追求的只是‘比别人幸福’,而不是在追求属你自己的幸福!”智者说。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别人比我们更幸福,当我们总是追求“最幸福”时,便永远无法得到幸福,所以我们便会在烦恼、嫉妒、焦虑和不安的折磨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痛苦。事实上,幸福不是同别人比出来的,而是自己感觉出来的。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的确,别人的优秀和出色,固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但自己就是自己,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觉得特别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
我们常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我们总是揣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量让自己符合别人喜欢的那个自己的形象。其实,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在于自己比他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和满足。所以,淡定的人,永远不会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是得是失、是痴是愚、是成是败,这些都不能成为干扰我们幸福的因素。赢又如何,输又如何,我只做我自己,过我自己的日子。我的幸福与任何人无关,只与我自己的心有关。
- 上一篇: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 下一篇:烦恼都是自找的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精神的营养
- 知足的意义
- 谦虚是待人处世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
- 烦恼都是自找的
-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 开发心地,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 “期待”对人生有什么重要?
- 从今天做起,凡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 如何决定人生的方向?人生方向的原则
- 人生的“路”
- 居家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欢喜心?
- 佛教的这六事为什么能让人得度?
- 人生八不可
- 人生真的有“十全”吗?十全人生
- 三品人生,你要过哪一品的人生呢?
- 怎样美化人生?
- 如何评价一个人?
- 人生究竟有哪些颠倒?
- 人活着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重点?人生四不
- 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广修供养?
- 认清人生实相
- 什么是人生的镜子?
- 放下之人,是一种淡然物外
- 如果一个人
- 观照当下
- 活着是为了什么
- 人生追求
- 观察我们的内心
- 面对现实,掩饰、抱怨、隐藏是无用的
- 在无事可做时,心依然要泰然安住
- 活着的方式
- 保持平常心,坚守正念
- 活着·追求
- 上善若水,利物不争
- 幸福者何
- 远离颠倒梦想
- 生灭无常
- 珍惜每一天
- 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型是谁,玄奘在印度学习了多少年?
- [星云大师]荣辱慎动,是非勿询,时常责己,切勿尤人的解释
- [禅茶]茶道的历史起源
- [禅宗五家]云门宗如何得名,有何主张?
- [宗门故事]典座教训
- [哲理故事]一念妄动,即具世间诸苦
- [佛与人生]人要放大一些什么?
- [佛学常识]什么是六度
- [星云大师]财色与酒,名为三惑,臣耽丧家,君重亡国的解释
- [涅槃经]《涅槃经》如何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 [花茶]福建福州什么茶最有名?茉莉花茶介绍
-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与“五灯”的体例分别是怎样的?
- [生活故事]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影响到你的情绪
- [哲理故事]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 [佛与人生]精神的营养
- [佛学常识]什么是“法印”
- [星云大师]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者自缚的解释
- [黑茶]广西六堡茶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