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慧明法师:《心经》第一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一部重要的经典,简称《心经》。有鸠摩罗什大师和玄奘大师翻译的两种版本,今天共同来探讨的是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
玄奘大师大家都知道,是中国人的脊梁,也是历史上一致公认的,外交史上、翻译史上、文化交流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空前绝后的丰碑。
关于玄奘大师的出生亦有两种说法,有的史书上说是公元599年,也有的说是公元601年,是河南偃师人。他的祖上是书香门第,因为对佛法的厚爱和内心的善良,对生命追求的真切的心情,十三岁跟随哥哥出家当了小和尚。他非常聪明,遍览了诸子百家,也广读了许多在他之前翻译过来的佛经。由于当时传播翻译经典的每一位法师对经典的解说不同,让他产生了疑问,于是在公元627年发心要到佛教的发祥地、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地和佛教的传播弘扬地去寻找原始的经典。当时他是偷渡出去的,回来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十里长亭红毡铺地迎接他的。
玄奘大师在印度以及那烂陀寺度过了十几年的生活,回来以后得到了唐太宗的重视,希望他还俗辅佐国家,但是大师不愿还俗,婉言谢绝了。唐太宗只能在长安专门为他建造了寺院,并指派得力大臣、著名大学士等给他当翻译工作的助手。他翻译经典的广、多、意义之深在翻译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玄奘大师翻译的。
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没有象其他经文那样,开头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宫……”,也没有“……如何听经?大家听了以后信受奉行,欢喜而散……”等结尾,他直接翻译了经典中精髓的部分,这在当时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诵经所用。因为一个皇帝日理万机,时间不多。唐太宗就问玄奘大师:“你说佛教有多么的深邃、多么的灵感、对生命的理解又是多么的透彻、诵经有多少多少的功德,那么你是否可以提供给我一部既能够包括佛教的全部经意,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的背诵,又能掌握整个佛教思想的脉络的经文。”玄奘大师答应了他并翻译了这部《心经》。
《心经》二百六十几个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全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诵经之前,我们要感恩佛祖释迦牟尼佛,并且要在内心深处扬起一面虔诚的帆,所以在讲经之前首先念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释迦牟尼佛是释迦族的圣人,他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名叫悉达多?乔达摩。为了寻找生命的真谛,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天天快乐、喜悦,不受各种烦恼的纠缠,为了让自己的慈悲心无限制的放大,为了让自己的智慧不断的升华,于是他舍弃了王位,抛弃了妻子、儿子,出家修道,最后修成正果。悟到了生命的真相。悟道了以后,他在恒河两岸(印度的恒河)开始传播他悟到的真实意义。他组织了一次一次的说法,传播他的心得,讲述给生命带来快乐的方法,因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经典,这些经典通过一次、二次、三次的接力传递,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们上面诵的开经偈是唐朝的皇帝武后则天所写。“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至高无上、无能可比,它的深度也是深到极点。能够遇到佛法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劫:佛教之时间术语,是时间的代名词,说明人生生世世当中能够遇到佛法是不容易的,因此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是说今天能听到佛法,见到经典,应该要接受,然后去实践,这个叫持和受。受和持了以后然后再解。要理解要接受这个佛经深邃的意义,并且怎么去解呢?要如实的解,不能曲解,不能歪着解,要把释迦牟尼佛的本意解说出来。这是武则天她每一次诵经的时候,在经前时刻提醒自己的四句话。
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的经典,是这些翻译取经的大师们用汗、用血、用生命换来的。比方说和玄奘大师一起偷渡去印度取经的有十三位法师,中途逃的、亡的十一个人,最后到达印度的只有两个人,而且能够把佛经带回我们国家的只有一个玄奘法师。另外一个怕了就留在了印度,他不想回来了,回来是九死一生的呢。因为当时偷渡是杀头之罪,来和去还要横渡流沙、越过丛林,跨越高原大草原,在异族的人群中冒着多大的风险和艰难啊,但是玄奘法师还是回来了。
你想玄奘大师当时在那烂陀寺(当时的佛教大学)有上万人在学法修道。在上万人中他在辩经的过程中是万里挑一的,受到了当时印度的皇帝戒日王的厚遇,赐予各种珠宝金银,并让他留在印度,玄奘法师都婉言谢绝了。所以经典来之不易,我们要用一种很沉重的心来接受它、学习它。
- 上一篇:《心经》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