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他心通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境界?

他心通是什么?他心通存在吗?他心通是什么境界?

他心通是什么?

  他心通,是存在的,是一种能知他人心想、心思的神通佛教六通之一,全称为他心智证通或智心差别智作证通。又作观心心数法智证通、知他心通、心差别通。即证得他心智,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之他心智。

  他心通的证得,其实是度人时相当有利的工具,故一个大乘菩萨道行者,如果证得他心通,可以说对于他的菩萨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一切神通的使用,其实有其严格的规则与限定,尤其是他心通的使用,即只能使用于法上,不能用于个人隐私的探索,意思就是说一定是为了法才使用,而不会为了一时好奇或好玩才使用,如果是后者则会减损自己的功德福报,因为神通的证量是稀有难得的,必须用来自度度人,绝不可以儿戏,故一切的神通,都必须珍惜,都必须善用,否则非但不能积福,反而造业,那岂不是违背自度度人的初衷甚远?故他心通的修习也一定必须配合空性的修习,如此才不致误用神通,偏离正道,千万不可不慎!

  印光法师对他心通的解释

  原文: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且约证道者说,如澍庵无论问何书,即能一一诵得清楚,一字不错。其人素未读书,何以如此。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看佛经亦如此,古人谓一染识神,永为道种,当于此中谛信。其人以无明锢蔽,了不知觉,而此有他心通者,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故能随问随诵,一无差错。即彼问者未见此书,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为彼诵之。此系以他人之心作己心用,非其心常有许多经书记忆不忘也。

——《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白话: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对于已证道的人来说,例如澍庵这个人,无论什么书,都能一一背诵的清清楚楚,一字不错。奇怪的是他从未读过书,为何可以这样呢?因为他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前所读阅过的内容问他时,问者虽然时间一久就不记得了,但问者的八识田中,已存在各种言句的影子(看佛经也是如此,古人说一染识神,永为道种,当于此中深信)。问的人由于被无明障蔽,完全不知觉了,但是有他心通的人,就在问者的心识影子中,明明白白的看得见。所以,他能随问随背,一点也没有差错。即使问者未见此书,他心通的人也能从其他人的心识中,为他诵出。这是拿他人的心作自己的心用,并不是自己的心中常有许多经书记忆不忘。

  南怀瑾老师对他心通的解释

  (一)他心通,你心里想什么?瓶子里装什么?心里一定知道,这也不是看到哦,是他心通的一种。有他心通的人,你心里在想什么他都知道,而且不止你一个人,好几个人的念头他都知道。再高层次的神通,连佛在说法都听到,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悟道了,这和悟道是两回事。

  (二)他心通,所有人的思想、情绪、感觉,他都知道了。任何一个人的精神,经过合理的修养,都可以发起这样的功能。现在有些人接触了一点皮毛,自己夸张叫作特异功能,其实神通也是生命本来具有的一种功能,是很平常的事,但还没有悟道,不算数的。

  《三藏法数》对他心通的解释

  (一)他心通者,谓于他人心中思惟种种善恶之事,悉能了知也。

  (二)谓世、出世间所有诸法,若种若类,与夫他人所起心念,皆悉能知,是名他心通。

  《佛学大辞典》对他心通的解释

  他心通,(术语)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三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谒华严,严命坐,顷曰:尔看吾心在何所?一公曰:师驰白马过寺门矣。又问之。一公曰:危乎!师,何为处乎刹末也?华严曰:聪明果不虚。试复观我。一公良久,泚颡面赤作礼曰:师得无入普贤地乎?集贤校理郑符云:柳中庸善易,尝诣普寂公,公曰:筮吾心所在也。柳曰:和尚心在前檐第七题。复问之:在某处?寂曰:万物无逃于数也,吾将逃矣。尝试测之。柳久之,瞿然曰:至矣!寂然不动,吾无得而知矣。”诜禅师本传曰:“日照三藏诣诜,诜不迎接。直责之曰:僧何为入俗嚣湫处?诜微矉,亦不答。又云:夫立不可过人头,岂容标身鸟外?诜曰:吾前心于市,后心刹末,三藏果聪明者,且覆我。日照乃弹指数十,曰:是境空寂,诸佛从是出也。”指月录六曰:“西京光宅寺慧忠国师,肃宗待以师礼。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敕令与师试验。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在天津桥看弄猢狲?师第三问语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处。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

他心通是什么境界?

  王孝子,由二十八岁那时候守孝;东北很冷,他用木头板钉一个小茅棚。先住了三年,等住过了三年以后,他又在那儿守孝,又守了三年,前后守六年。在最后第六年,他就不讲话,任何人去,他也不和人谈话的;天天就在小茅棚里参禅打坐、诵《金刚经》。

  后来这三年要圆满的时候,他打了一个妄想:千山和广宁山是东北的两个名山,这两个名山里,都有几千年的老比丘修行修道。我守孝守圆满了,我也到广宁山去修道。

  打个妄想,第二天早起,他自己打坐,就听见有护法对他讲,说:“今天有贵人到你这儿来。”他听说有贵人来,以为是个做大官的,或者是个做什么的,他就等着。大约到十点多钟,就看见一个穿破衣服的和尚,挑着一个挑子;挑子就是担子,担着他用的衣服和棉被之类的。挑着到这儿来,这个人把挑子放下,就和他谈话。

  本来王孝子不讲话的,他在心里问这个人,说:“你在什么地方来啊?”心里讲,口里没有讲出来。这个人就说:“喔!我在广宁山来的。”王孝子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啊?”他说:“你知道明朝吗?我是明朝一个做将军的,以后我就出家修道,直到现在。我觉得和你很有缘,所以今天我来见一见你。”

  他又说:“我知道你要到广宁山去修道。广宁山是独善其身的人修道的地方。你呢?应该兼善天下。你对这一方的人非常有缘,你不要到广宁山去修道,你守孝完了之后,就在这个地方造一个庙,在这儿弘扬佛法好了。”和王孝子说完这几句话,这个人就走了。

  这个人自己说他是明朝的人,由什么证明他是真的呢?因为王孝子心里问他话,他就知道王孝子问他什么话,足见这个人已经得到五眼六通里他心通的境界。但是王孝子是在民国时代的人,离明朝已经有三百多年。

  三百多年,这个人没有死,还来见王孝子。由这一点证明:菩提达摩死后几百年,有人在印度见到菩提达摩,和方辩说传授衣钵的情形,这是很平常的,不足为奇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