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一、源流
怫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佛在灵山会上站花示众,边叶契悟,相承至达摩,于梁代来华,初至广州,后到金陵,与梁武帝谈而不契,遂赴洛阳后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九载。有得法弟子慧可,付与衣法,为掸宗之源始。
二祖慧可传法与三祖僧保。僧保传道信为四祖。四祖道信以下,分两系:一为黄梅弘忍,为本宗正传,称五祖。一为牛头法融,称牛头禅,为旁系。
五祖弘忍以下,也分两系,正受法者为六祖慧能,化行南方,称南宗禅;次为神秀,化行北方,称北宗掸。慧能所弘为顿教,称南顿;神秀所弘为渐教,称北渐。此后北渐趣衰,南而日盛。
六祖门下,传心得法者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以上五师各化行一方,其中尤以怀让、行思两大师,传法最盛。
怀让传马祖道一,道一传百丈怀海。怀海下又分两宗:一为黄梨希运,希运传临济义玄立临济宗。二为伪山灵信,灵信传仰山慧寂立伪仰宗。
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下又分二系:一为道悟以下相承有崇信、宣鉴、义存。义存下又分两家:一为云门文僵立云门宗,一为师备,备传佳深,深传文益立法眼宗。希运下另一系是惟严,法嗣相承有昙最、良价、本寂立宫洞宗。
以上五宗,虽各有传承,而尤以临济、曹洞二宗为最盛。有天下临济、曹半边之称。
二、宗义
从迎叶脉脉相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是故不依经论根据。而达摩是以四卷《楞伽经》传法。至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盛唱金刚般若,维摩法等经。六祖曾闻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此宗修现从心下手,即不思量一切,万线放下,排除杂念为根本。《楞严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上净。”《遗教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转此妄心成真心即是诸佛,放心为根本。欲求解脱,先须识本达源——心。若不知此理,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求佛智慧,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不息,功德难生,所以妄想不生,明见本性日禅定。即是见本性无生之心,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历来祖师求法者,总以反法追问,令回光返照,竟令于自心中见取,非从外得。
三、二入四行
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直示心性,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根据达摩的二人,四行学说,把人道的途径区分作理与行两种称为二人。
(一)理入: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所以令舍妄归真,修心如墙壁坚住不移的现法,遣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此为理人。
(二)行人:行入分四种行:依理人之理而发于行动名行人。
(1)报怨行:温冤亲爱憎,逆来顺受的忍辱行。
(2)随缘行:苦乐得失,无动于心,无所愿乐,万事随缘随分无贪著。
(3)无所求行:无所贪求,息心息念。
(4)称法行:安心无为,任运与法性之理相称而行,即合于诸法实相,行广六度,而无所著。
- 上一篇: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 下一篇: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会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识宗
-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
-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