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
略述五戒十善与精神文明
梦参
闽南佛学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与中国社会紧密地相结合。如初传时期,与神仙方术黄老之学相联系。因此,世间上不论那一派学说,那一种宗教,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所提倡的五戒十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净化人间有着重大意义。否则,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久长的。试看从古到今,有多少宗教,有多少思想家,不是一个个的都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唯独佛教能屹立在人间,历万古而常新呢?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十一亿入口,难免良莠不齐。那些爱国守法的公民,当然能够自控自爱,但对那些害群之马,不得不用法律来制裁。所以,我们的国家有检察、公安,法院、监狱等等专政机构,其目的就是为了对付那些不法分子。佛教的五戒十善是从思想上教育人们专做好事,不干坏事,是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完善人格,净化身心。如七佛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诸恶莫作”,就是要人们不作十恶之事。十恶主要指贪、嗔、痴三毒。这三毒是诸恶的根源,所以必须制止它。“众善奉行”就是要人们专作十善之事。十善概括起来,就是智慧、慈悲、布施三方面,简单的说,凡是对人们、对社会有利益的事,都要积极地去作。十善不仅利益别人,而且可以使心地光明磊落,净化身心,蠲除三毒烦恼,达到究竟解脱,这才是真正的佛教。现代高僧太虚大师也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标准——五戒十善。这五戒十善是成佛的基础,要想成佛,必须先遵守五戒十善,从人做起,再进一步修四摄、六度等法门,使自己的人格达到究竟圆满佛的果位。因此,佛弟子要想圆满自己的人格,首先要受持五戒。
所谓五戒:
(1)不杀生,就是不杀害一切生命,对治杀生。《楞严经》说:“则诸世间胎卵湿化,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食为本。”所以,佛陀不仅仅告诉人们不能杀害人类,而且连那些昆虫蚂蚁等不得故意杀害。因为佛教主张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所以,凡有生命者,不得故杀。但是,世间上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互相吞食。因此,佛陀制戒不能杀害一切有情。
(2)不偷盗,就是不非法夺取别人的财物,对治偷盗。《沙弥律》说: “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若常住物,若信施物,若僧众物,若官物,民物,一切物。或夺取,或窃取,或诈取,乃至偷渡冒税等,皆内偷盗。”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诈骗,偷税漏税、无票乘车、冒牌顶替,贪污舞弊等犯罪行为。站在佛教的立场来看,都属于偷盗。所以,每个国家的法律,对于偷盗的处罚,都有明文规定。凡是受过五戒的人,如果犯了以上的行为,都属于犯偷盗戒。
(3)不邪淫,指在家的佛教徒,严禁搞不正当的二性关系,对治邪淫。在家弟子,正式夫妇非属邪淫。若引诱夺取他人的夫妇,则属邪淫。因为邪淫能令人道德堕落,家庭破裂,子女受害,祸害无穷。所以,《楞严经》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可见生死根本,欲为第一。
(4)不妄语,就是说老实话,不口是心非,不欺诳不虚伪,对治妄语。妄语有四种:1、妄言: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虚妄不实等;2、绮语:即装饰浮言,艳曲情词,及黄色小说等导欲增悲,荡人心志; 3、恶口:即粗恶骂詈,毁谤他人;4、两舌:即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离间恩义,挑唆斗争,或前誉后毁,面是背非等。以上皆属妄语之类。
(5)、不饮酒,(包括各种兴奋剂毒品药物)酒的本身并非罪恶。因为酒使人乱性,丧失理智,沉迷不悟。社会上发生的殴斗凶杀以及车祸等悲剧,有些与饮酒直接有关。过去有一个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以致杀盗淫妄齐破。可见种种过失,皆从饮酒而生。所以,佛陀教导四众弟子,应遵守此戒。
以上五戒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际关系的准则。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五戒与十善,各有侧重点不同,五戒是侧重于止恶,是从消极方面来说。而十善侧重于行善,是从积极方面来说。佛教不仅主张作恶是犯戒,而且不行善也是犯戒。所以,佛陀制订的戒律分为止持和作持,止持就是诸恶莫作,作持就是众善奉行。那么,如何奉持一切善事呢?
(1)、不杀生,要实行护生和放生。对一切众生应该一视同仁,救死护伤,不仅要爱护人类,而且还要爱护一切动物。因为人类与动物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所以,我们要爱护一切动物,不可乱捕乱杀,不管在何时何处,都要常行慈悲,广修方便,见生就放,见死就救,发扬观音大士的慈悲精神,造福人类,造福于一切生灵。
(2)、不偷盗要实行施舍。施舍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就是把自己的财物施舍给那些贫穷或者受灾难的人,令他人欢喜安乐,舍自己之悭贪;法施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施舍给他人,比如一个人受到一些严重打击,在思想不通的时候,我们加以劝导,加以安慰,令他人快乐自在,无畏施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减轻他人之畏惧和恐怖的心理,使其鼓足生存的勇气。
(3)、不邪淫要对异性有礼貌。无论男人对待女人,还是女人对待男人,都要待之以诚,持之以礼。尊重对方的人格,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师长那样。
不跨大,不缩小。
(4)、不绮语要语言朴实。实事求是,老老实实。
(5)、不两舌要说有利于团结的话。
(6)、不妄语要说老实话。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待任何人。都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如果甲乙二方有意见,必须在双方面前,都要说互相赞叹的话。总之,不利于团结的话一句也不说。
(7)、不贪欲要有伟大的无我精神,能弃舍个人的一切,热心社会的慈善事业,关心别人的痛苦,处处为别人着想,要象地藏王菩萨那样: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8)、不嗔恚要发慈悲心。《维摩诘经》说:“慈悲心者,佛心也。”慈能与乐,则令一切众生获得安乐;悲能拔苦,蠲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思想。
(9)、不恶口要多说赞叹的话。对他人的言行,要多加赞叹,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
(10)、不愚痴要有智慧。就是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明了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缘灭,相似相续,无有自性的真理,则能得大解脱,证大菩提。
综上所述,佛教的五戒十善是人类社会的公共道德。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它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论从治理犯罪的社会根源,还是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来说,都离不开五戒十善的内容。
佛陀曾经说过:一个人行十善,则一人得清凉;一家行十善,则一家得安乐,一国行十善,则一国得安定,世界行十善,则世界得太平。如此,大同世界就能立即呈现在眼前。
- 上一篇:茗山法师:什么叫守五戒修十善
- 下一篇:皈依三宝的利益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