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静法师简介
宝静法师简介
宝静法师俗家姓王,浙江省上虞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出生。他的父亲讳震夫,精申韩之学,曾任上海协德丰洋行经理,民国肇建后,任鄞县县政府科长;母亲田氏,传说宝静诞生时,他祖母梦见一个和尚走进家里。宝静自幼性格文静,沈默寡言,家人说他是和尚转世。他自幼循序就读,及长入上海大同学院肄业,嗜读文哲古书,感于人生无常,时有出家的念头,乃于十八岁之腊月初八日,私下到奉化灵隐寺剃度出家,时为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宝静剃度后,为怕父母找到寺中要他还俗,与家人隔绝音问者凡五年之久。
宝静法师事迹
剃度之翌年-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受具戒於天台山上方广寺。圆戒後回灵隐寺,精勤修持,日诵《法华经》。後来受一位可端和尚的指点,到宁波观宗寺,学习天台教观。是年-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观宗寺住持谛闲老和尚,受北京叶恭绰、蒯若木等居士礼请,到北京讲《圆觉经》,七月圆满南返,叶、蒯二居士各致送一千银圆,资助他办佛学院。谛老回到观宗寺,把寺中原有的「观宗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对外招生,学生四十馀人,宝师也入社受学。同在学社受学的,有禅定、 虚、仁山、妙真、显荫、常惺等。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观宗学社开学,谛闲老和尚亲讲《始终心要》、《教观纲宗》。後来继讲《十不二门指要钞》,讲到《钞》中所引「净名之无住本,立一切法」这一段,宝师豁然有悟。民国九年(一九二○年),谛老在社讲《法华玄义》、《玄义》一书,乃是「台宗之要吁,佛化之宏纲」,是智者大师称性而谈之作,听讲者饱餐法味,而宝师领悟独多。因之谛老命宝师讲偏座。翌年-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学社授课三年圆满,学生毕业,学社停办。宝师请之于谛老,改组学社为「弘法研究社」,仍对外招生,谛老认可,命宝师为研究社督学,处理社务。是年夏季,馀姚县长陈国材,及县中仕绅居士等,请宝师到馀姚讲《阿弥陀经》,听者数百人。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谛老命宝师在学社讲《摩诃止观》。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宝师二十五岁,告假外出,行脚参访。他沿长江上游,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数省,登庐山、九华,参访名胜古迹,诸大善知识。并到金山、焦山,游览名胜,且入江天寺参禅。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返回观宗寺,在研究社讲《始终心要》,及《四教仪集注》。是年秋他母亲病重,他赶回上虞家乡侍疾,为母讲西方净土、念佛法要。他母亲病中念佛不辍,安详而逝。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宝师二十五岁,告假外出,行脚参访。他沿长江上游,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数省,登庐山、九华,参访名胜古迹,诸大善知识。并到金山、焦山,游览名胜,且入江天寺参禅。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返回观宗寺,在研究社讲《始终心要》,及《四教仪集注》。是年秋他母亲病重,他赶回上虞家乡侍疾,为母讲西方净土、念佛法要。他母亲病中念佛不辍,安详而逝。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底,奉谛闲老和尚函召,回到观宗寺,谛老命他在「弘法研究社」任主讲。宝师在社中讲《教观纲宗》、《十不二门指要钞》、《法华玄义》、《圆觉经》等,前後三年。在此期间,四方青年学僧,闻风而至。学额满了,不能容纳,乃增设预科。授课之外,又亲编《弘法》月刊,阐扬佛法,对於佛法的普及,影响至大。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夏,他创办了一所「观宗义务学校」,自任校长,收容贫寒失学的儿,施以佛化教育。他寒璁假的时候,他曾到过苏州报恩寺,馀姚佛学会去讲过经。
他主讲於弘法研究社历时三年,常利用寒璁假游览国内外佛教名胜,随缘弘法。在国内他游历雁荡仙岩、吴越山川;在国外,游历了南洋群岛、缅甸,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寒假,他事先把校事务安排好,利用寒假到缅甸去礼大金塔。与他同行的,还有杭州瑞云庵的超尘和尚,及侨居马来亚的研究社学僧今河师。礼塔归来,在研究社讲《法华玄义》。是年三月主讲任满,决定辞去观宗寺讲席,拟入山结茅静修。适於此时,云南云栖寺定安和尚,来到观宗寺请宝师到昆明弘法。宝师藉此机会辞去讲席,与定安和尚赴滇,同行者还有天童寺退居住持文质。抵达昆明,初在西山云栖寺讲《楞严经》,继在省佛教会讲《妙法莲华经》、《大乘起信论》,接著又在佛教居士林讲《弥陀要解》及《台宗方便》,讲坛连续,法筵隆盛,欲罢不能。他在滇南弘法为时一载,後来编印成《弘法特刊》,记载在滇弘法经过。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谛闲法师在上海玉佛寺开讲《楞严经》,听众极多,讲毕返回宁波观宗寺,身体不适,自知不起,即电促时在云南的宝静返回宁波。宝静途经香港,又应邀在香港佛学会、佛山万寿堂、弘法精舍等处讲经,事毕回到观宗寺。谛闲法师为他传法授记,授他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是年五月十九日,谛闲法师圆寂,宝静继任观宗寺住持。他除继承师尊遗志,主持寺务外,又在弘法研究社讲经弘法,主编《弘法》月刊,并重整观宗义务学校,谋求发展。
宝静继任观宗寺丈席後,屡屡应请到上海、杭州、奉化、南昌、广州等地讲经。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应请到香港弘化,他的上座弟子显明随侍。宝师先後在香港莲社、粉岭静庐、弘法精舍等处讲经次数最多,法筵亦最盛。说到香港的弘法精舍,不能不说明此一精舍的因缘。宝师在香港弘法期间,香港的护法居士黄杰云、李素发、王学仁、林楞真等,发起为宝静法师创建精舍,希望法师长驻香港弘法。精舍落成,宝师在精舍中开办弘法学社,培养弘法人才,自任主讲,显明任辅讲,并负教导之责。
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秋季,宝静法师回宁波观宗寺处理事务,事毕返上海,驻锡玉佛寺。是年十一月,正当壮盛之年,忽然罹疾,於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上海玉佛寺病逝,世寿仅四十一岁。显明在香港闻讯,赶赴上海为宝师料理後事。宝静法师生平著述甚富,主要者有《大乘起信论讲义》、《佛遗教经讲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修习止观坐禅法讲述》等行世。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最新更新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