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 大乘庄严经论
行住品第二十三
释曰。已说菩萨功德。次说菩萨五种相。偈曰。
内心有怜愍爱语及勇健
开手并释义此五菩萨相
释曰。菩萨有五种相。一怜愍。二爱语。三勇健。四开手。五释义。怜愍者。以菩提心摄利众生故。爱语者。令于佛法得正信故。勇健者。难行苦行不退屈故。开手者。以财摄故。释义者。以法摄故。此五种相应知。初一是心。后四是行。已说菩萨五种相。次说菩萨在家出家分。偈曰。
菩萨一切时恒居轮王位
利益众生作在家分如此
释曰。菩萨在家恒作轮王。化行十善离于十恶。此是利益。偈曰。
受得及法得及以示现成
三种出家分在于一切地
释曰。菩萨出家有三分。一受得分。谓从他受护。二法得分。谓得无流护。三示现分。谓变化作受。得分谓信行地。法得分及示现分。谓入大地。偈曰。
应知出家分无量功德具
欲比在家分最胜彼无等
释曰。二分挍量出家分胜。由无量功德具足故。已说菩萨在家出家分。次说菩萨五种极大心。偈曰。
爱果及善根涅槃欲令得
未净净极净谓在诸地中
释曰。五极大心者。一乐极大心。二利极大心。三未净极大心。四已净极大心。五极净极大心。爱果者。谓乐极大心。令诸众生得后世爱果故。善根者。谓利极大心。令诸众生现行诸善及得涅槃故。未净者。谓未净极大心。即信行地菩萨。净者谓已净极大心。即初地至七地菩萨。极净者。谓极净极大心。即后三地菩萨。已说菩萨五种极大心。次说菩萨四种摄众生。偈曰。
欲乐及平等增上与徒众
四心于诸地摄受一切生
释曰。四种摄众生者。一欲乐心摄。由以菩提心摄故。二平等心摄。由入初地得自他平等心摄故。三增上心摄。由居主位以自在力摄故。四徒众心摄。由摄成自弟子故。已说菩萨四种摄众生。次说菩萨四种受生。偈曰。
业力及愿力定力亦通力
依此四种力菩萨而受生
释曰。四种受生者。一业力生。二愿力生。三定力生。四通力生。业力生者。谓信行地菩萨业力自在随所欲处而受生故。愿力生者。谓入大地菩萨愿力自在为成熟他受畜生等生故。定力生者。谓得定菩萨定力自在舍于上界下受生故。通力生者。谓得神通菩萨通力自在。能于兜率天等示现诸相而受生故。已说菩萨四种受生。次说菩萨十一住相。偈曰。
证空证业果住禅住觉分
观谛观缘起无相无功用
化力净二门及以菩提净
以此诸所说立地相应知
释曰。十一住者即十一地。住者名地故。证空者显初住相。多住人法二无我故。证业果者显第二住相。证业及果不坏能护戒故。住禅者显第三住相。能生欲界而不退禅故。住觉分者显第四住相。能入生死而不舍觉分故。观谛者显第五住相。以明教化恼唯恼心以我无故。观缘起者显第六住相。能不起染心而依缘起受生故。无相者显第七住相。行虽功用而上参一道多住无相故。无功用者显第八住相。虽净佛土而无起作多住无功用故。化力者显第九住相。四辩自在能成熟一切众生故。净二门者显第十住相。三昧门陀罗尼门极清净故。净菩提者显第十一住相。一切智障断究竟故。已说菩萨十一住相。次说菩萨依地立名。偈曰。
初三三行净次三三慢断
后三觉舍化第十有四名
释曰。于十地中建立十菩萨名。初三三行净者。初地名见净。菩萨得人法二见对治智故。第二地名戒净。菩萨微细犯垢永无体故。第三地名定净。菩萨诸禅三昧得不退故。次三三慢断者。第四地名断法门异慢。菩萨于诸经法破起差别慢故。第五地名断相续异慢。菩萨入十平等心于一切相续得平等故。第六地名断染净异慢。菩萨如性本净客尘故。染能住缘起法。如不起黑白差别见故。后三觉舍化者。第七地名得觉。菩萨住无相力。能念念中修三十七觉分故。第八地名行舍。菩萨住无功用无相故。亦名净土。菩萨方便行与不退地菩萨合故。第九地名化众生。菩萨能成熟一切众生故。第十有四名者。一名大神通。菩萨得大神通故。二名满法身。菩萨具无量三昧门陀罗尼门故。三名能现身。菩萨住兜率天等示相身故。四名受职。菩萨于诸佛所得受职故。已说菩萨依地立名。次说菩萨随地修学及学果。偈曰。
随次依前六见性修三学
随次依后四得果有四种
释曰。随次依前六见性修三学者。菩萨于初地通达真如。第二地学增上戒。第三地学增上心。第四第五第六地学增上慧。慧有二境。一法实。谓苦等四谛。二缘起。谓逆顺观十二因缘。此二境亦在第二第三地中。是故彼地亦增上慧建立。然第四地中菩提分慧增上。第五地中谛观慧增上。第六地中缘起观慧增上。故此三地建立增上慧学。随次依后四得果有四种者。依第七地得无相有功用住。为第一果。依第八地得无相无功用住。为第二果。依第九地得成熟众生。为第三果。依第十地得二门成熟。为第四果。已说随地修学及学果。次说菩萨随地修习无流五阴。偈曰。
见性净三身亦在前六地
余地净余二远离五障故
释曰。初地见性如前解。第二地中戒身清净。第三地中定身清净。第四第五第六地中慧身清净。后四地及佛地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清净。由离五障故。五障者。第七地中以执相无知为障。第八地中以功用无知为障。第九地中以不能化生无知为障。第十地中以未净二门无知为障。佛地中以碍障无知为障谓此无知能碍声闻缘觉境界智诸佛知一切境无碍。由解脱此障故。已说菩萨随地修无流五阴。次说菩萨随地成就未成就。偈曰。
未成就成就成复未成成
如地建立知分别无分别
释曰。未成就成就者。彼信行地是未成就。自余诸地是名成就。成复未成成者。于前成就地中复有未成就成就。七地已还名未成就。有功用故。八地已上是名成就。无功用故。问前说欢喜地亦是成就。此义云何。答如地建立知分别无分别。此由于地建立中知唯分别。于此分别亦无分别。所执能执俱无体故。约此义故说名成就。偈曰。
应知诸地中修习及成就
此二不思议诸佛境界故
释曰。菩萨于诸地中各有修习及成就。应知地地皆不可思议。由诸菩萨内自证觉是诸佛所知非余人境界故。已说菩萨随地成就未成就。次说菩萨入地十种相。偈曰。
明信及无劣无怯亦无待
通达及平等离偏亦离着
及以知方便亦在圣众生
如此十种相地地皆圆满
释曰。入地菩萨地地皆有十相。何者为十。一明信。二无劣。三无怯。四无待。五通达。六平等。七离偏。八离着。九知方便。十圣众生。明信者。于自地得明。于诸法中除无知故。于他地得信。于后诸地生愿乐故。无劣者。闻深妙法不惊怖故。无怯者。行难行行极勇猛故。无待者。起自地行不待教故。通达者。他地方便能起故平等者。普于众生同自心故。离偏者。耳闻毁誉无高下故。离著者。得轮王等位无爱染故。知方便者。知诸法不可得为佛方便故圣众生者。诸佛徒众恒在生故。此等十相地地皆具应知。已说菩萨入地十种相。次说菩萨地中十度相。偈曰。
有欲无六障其次无乱慧
不漂亦不回事友及供养
回向将生胜修善与戏通
功德藏如是佛子十六相
释曰。诸菩萨于诸地中得十度有十六相。何者十六。一有欲乐。行诸度故。二无悭。离施障故。三无违。离戒障故。四无恚。离忍障故。五无懈。离进障故。六慈悲。离定障故。慈悲能与乐拔苦。是嗔恼对治。由定得故。七无恶慧。离慧障故。恶慧有三。谓自性分别。随忆分别。显示分别。此能断故。八无乱慧。离异乘心故。九不漂不为人天胜乐醉其心故。十不回不为不成就苦及难行苦退其心故。十一事友。依佛所示善知识闻大乘故。十二供养。供养三宝故。十三回向善巧方便故十四生胜。此显愿波罗蜜相。离八难处不离诸佛菩萨故。十五修善此显力波罗蜜相。无间修诸善根故。十六戏通此显智波罗蜜相。游戏诸大神通功德故。菩萨若得此相。则为一切众中上首。是名佛子十六相。已说菩萨地中十度相。次说菩萨度度五功德。偈曰。
地地升进时度度有五德
二及二及一应知止观俱
释曰。地地升进时度度有五德者。菩萨于一一地修一一度。于一一度皆具五种功德。何者为五。一灭习。二得猗。三圆明。四相起。五广因。灭习者。一一刹那灭除依中习气聚故。得猗者。离种种相得法乐故。圆明者。遍知一切种不作分段故。相起者。由入大地无分别相生故。广因者。为满为净一切种法身福聚智聚摄令增长故。二及二及一应知止观俱者。此中应知。初二功德是奢摩他分。次二功德是毗钵舍那分。第五功德是俱分。已说菩萨度度五功德。次释菩萨十地名。偈曰。
见真见利物此处得欢喜
出犯出异心是名离垢地
求法持法力作明故名明
惑障智障薪能烧是焰慧
难退有二种能退故难胜
不住二法观恒现名现前
杂道邻一道远去名远行
相想无相想动无不动地
四辩智力巧说善称善慧
二门如云遍雨法名法云
释曰。见真见利物此处得欢喜者。菩萨于初地中一见真如。谓见自利。昔曾未见今时始见。去菩提近故。二见利物。谓见利他。一一刹那能成熟百众生故。由此二见起胜欢喜故名欢喜地出犯出异心是名离垢地者。菩萨于二地中出二种垢。一出犯戒垢。二出起异乘心垢。由出二垢故名离垢地。如十地经说我等应得应净一切种智故勤精进。求法持法力作明故名明者。菩萨于三地中得三昧自在力。于无量佛法能求能持。得大法明为他作明。由能以法自明明他故名明地。惑障智障薪能烧是焰慧者。菩萨于四地中以菩提分慧为焰自性。以惑智二障为薪自性。此地菩萨能起慧焰烧二障薪故名焰慧地。难退有二种能退故难胜者。菩萨于五地中有二种难。一勤化众生心无恼难。二众生不从化心无恼难。此地菩萨能退二难于难得胜故名难胜地。不住二法观恒现名现前者。菩萨于六地中依般若力。能不住生死涅槃二法。如此观慧恒现在前故名现前地。杂道邻一道远去名远行者。菩萨于七地中近一乘道故名远去。问谁是远去。答功用方便究竟此远能去。由此远去故名远行地。相想无相想动无不动地者。菩萨于八地中有相想及无相有功用想二想俱不能动。由无此动故。故名不动地。四辩智力巧说善称善慧者。菩萨于九地中四无碍慧最为殊胜。于一刹那顷三千世界所有人天异类异音异义异问。此地菩萨能以一音普答众问遍断众疑。由此说善故名善慧地。二门如云遍雨法名法云者。菩萨于十地中由三昧门及陀罗尼门。摄一切闻熏习因。遍满阿梨耶识中。譬如浮云遍满虚空。能以此闻熏习云。于一一刹那。于一一相。于一一好。于一一毛孔。雨无量无边法雨。充足一切可化众生。由能如云雨法故名法云地。问释别名已。云何名住云何名地。偈曰。
为集诸善根乐住故说住
数数数无畏复以地为名
释曰。为集诸善根乐住故名住者。诸菩萨为成就种种善根。于一切时乐住一切地。是故诸地说名为住。数数数无畏复以地为名者。步弥耶名为地。步者数数义。弥者实数义。耶者无畏义。诸菩萨欲进上地。于一一地中数数断障碍。数数得功德。是名数数义。地以十数为量。诸菩萨于一一地中知断尔所障碍。知得尔所功德。知此不虚是名实数义。上地是无畏处。诸菩萨畏于自地中退失自他利功德进求上地。是名无畏义。由此三义故名为地。已说菩萨十地名。次说菩萨四种得地差别。偈曰。
由信及由行由达亦由成
应知诸菩萨得地有四种
释曰。四种得地者。一由信得。二由行得。三由通达得。四由成就得。由信者。以信得诸地故。如信地中说。由行者。以正行得诸地故。诸菩萨于大乘法有十种正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流传。四听受。五转读。六教他。七习诵。八解说。九思择。十修习。此十正行能生无量功德聚。此行得地故名行得。通达者。通达第一义谛。乃至七地名通达。得成就者。八地至佛地名成就得。已说菩萨四种得地。差别次说菩萨四种修行。差别偈曰。
诸度诸觉分诸通及诸摄
为大亦为小俱入亦俱成
释曰。总说一切菩萨行不过四种。一波罗蜜行。二菩提分行。三神通行。四摄生行。说波罗蜜行为求大乘众生。说菩提分行为求小乘众生。说神通行为令二种众生得入佛法。说摄生行为令二种众生成熟佛法。行住品究竟。
敬佛品第二十四
释曰。已说菩萨。行住次说礼佛。功德偈曰。
合心及离心不离利益心
怜愍诸众生救世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无量胜功德。合心者。是慈心。由与乐故。离心者。是悲心。由拔苦故。不离心者。是喜心。由恒悦故。利益心者。是舍心。由无染故。偈曰。
一切障解脱一切世间胜
一切处遍满心脱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三处胜功德。一切障解脱者。显解脱胜。由一切惑障一切智障得解脱故。一切世间胜者。显制入胜。由心自在随其所缘随意转故。一切处遍满者。显遍入胜。由一切境中智遍满故。由此三义心于三处而得解脱。故说心解脱。偈曰。
能遮彼惑起亦能害彼惑
染污诸众生悲者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无诤胜功德能遮彼惑起者。一切众生应起烦恼。如来凡所作业能令不起亦能害彼惑者。彼惑若已起。如来亦能令起对治方便。若余人无诤但能令他缘自不起烦恼。而不能令他起对治。如来无诤则不尔。非但令彼不起。亦能令彼起对治是故为胜。染污诸众生悲者我顶礼者。如来无诤三昧。于一切染污众生偏起怜愍。是故于彼名为悲者。偈曰。
无功用无著无碍恒寂静
能释一切疑胜智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愿智胜功德。如来愿智由五事胜。一于起无功用。二于境不着。三于中无碍。四恒时寂静。五能释众疑。由此五义是故为胜。余人愿智。一非无功用。作意起故。二非无著。假定力故。三非无碍。少分知故。四非恒静。非常定故。五不释疑。有无知故。偈曰。
所依及能依于言及于智
说者无碍慧善说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无碍胜功德。所说有二种。一所依谓法二能依。谓义。说具有二种。一方言二巧智。如来于此所说及说具慧常无碍。是故为胜。说者即显无碍业。开示有方故名善说。偈曰。
能去及能闻知行知来去
令彼得出离教授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神通胜功德。能去者。是如意通。能往彼彼所故。能闻者。是天耳通。能闻彼彼音故。知行者。是他心通。能知彼人心行差别故。知来者。是宿住通。能知彼人前世从此因来故。知去者。是生死通。能知彼人今世从此因去故。令彼得出离者。是漏尽通。能如实为彼说法故。偈曰。
众生若有见知定是丈夫
深起净信心方便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相好胜功德。一切众生若有见者。即知如来是大丈夫。及于如来起净信业。由以相好为方便故。偈曰。
取舍住变化定智得自在
如此四清净世尊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清净胜功德。清净四种。一身清净。二缘清净。三心清净。四智清净。取舍住者。显身清净。能于自身寿中若取若舍若住得自在故。变化者。显缘清净。能于诸境转变起化得自在故。定者。显心清净。能于诸定出入得自在故。智者。显智清净。能知诸境无碍得自在故。偈曰。
方便及归依清净与出离
于此破四诳降魔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力胜功德。魔依四事破坏众生。何者四事。一依方便诳惑众生。言受用五尘得生善道不堕恶道。二依归依诳惑众生。言自在天等是归依处余处则非。三依清净诳惑众生。言世间诸定唯此清净余非清净。四依出离诳惑众生。言小乘道果唯此出离非有大乘。佛为破魔四事显己十力。一以是非智力破魔第一事。由善方便可得生天非恶方便故。二以自业智力破魔第二事。由自业生天非依自在天等力故。三以禅定智力破魔第三事。由具知禅定解脱三昧三摩跋提故。四以后七智力破魔第四事。由下根等令离上根等安置故。偈曰。
于智亦于断于离亦于障
能说自他利摧邪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无畏胜功德。于智者。是说一切智无畏。于断者。是说漏尽无畏。于离者。是说尽苦道无畏。于障者。是说障道无畏。此中智及断是说自利功德。离及障是说利他功德。若诸外道难言。瞿昙。非具一切智。非尽一切漏。说道不能尽苦。说障不能妨道。如来于此四难而能摧伏。故名无畏。偈曰。
在众极治罚自无所护故
离二染正住摄众我顶礼
释曰。在众极治罚自无所护故者。此礼如来不护胜功德。若自有所护在众不能说极治罚故。离二染正住者。此礼如来念处胜功德。离二染者无喜忧故。正住者不忘念故。由此二种功德胜故。能摄于一切徒众此即是业。偈曰。
行住一切处无非一切智
由断一切习实义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断习胜功德。如来于一切处一切时。行住等事。无非一切智威仪。由具断一切烦恼习故。若无一切智者。烦恼虽尽而习不尽。于行住时或逢奔车逸马即被损害。由非一切智威仪故。如来无此事。由实有一切智故。偈曰。
利益众生事随时不过时
所作恒无谬不忘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不忘胜功德。如来作利益众生事。恒得其时不过其时。此是不忘法业。如来所作一切时皆实不虚此是不忘法自性。偈曰。
昼夜六时观一切众生界
大悲具足故利意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大悲胜功德。如来以大悲故昼夜六时观察众生谁退谁进。未起善根者令其得起。已起善根者令其增进。虽日六时而实一切时恒转法轮。由大悲具足故。此即大悲业。于一切众生常起利益意。此是大悲自性。偈曰。
由行及由得由智及由业
于一切二乘最上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不共胜功德。如来有十八不共法。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灭。十三智知过去无著无碍。十四智知未来无著无碍。十五智知现在无著无碍。十六身业随智慧行。十七口业随智慧行。十八意业随智慧行。此中由行者。摄初节六不共。由得者。摄第二节六不共。由智者。摄第三节三不共。由业者。摄第四节三不共。一切声闻缘觉于余一切众生为上。如来由此四事不共故。于彼上复上。故名最上。偈曰。
三身大菩提一切种得故
众生诸处疑能除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种智胜功德。三身者。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化身。此说种智自性。问此智于一切境知一切种复云何。答一切众生于一切处生疑。此智能断。此说种智业。偈曰。
无著及无过无秽亦无息
无动无戏论清净我顶礼
释曰。此偈礼如来度满胜功德。无著者。于诸资财无所染故。无过者。于身等业永无垢故。无秽者。世法诸苦不浊心故。无息者。少有所得不即住故。无动者。心恒寂静不散乱故。无戏论者。一切法中所有分别皆不行故。如来此六圆满具离六障。故名清净。偈曰。
成就第一义出离一切地
于他得尊极解脱诸众生
无尽等功德现在皆具足
世见众亦见不见人天等
释曰。此二偈礼如来佛相胜功德。此中略说佛相有六种。一体二因三果四业五相应六差别。由此六种表知是佛故说佛相。成就第一义者。此是体相。由真如最清净第一义成就故。出离一切地者。此是因相。由出离一切菩萨地故。于他得尊极者。此是果相。由于一切众生中得第一故。解脱诸众生者。此是业相。由能令一切众生得解脱故。无尽等功德现。世皆具足者。此是相应相。世见众亦见不见人天等者。此是差别相。世见者。谓种种世界皆见。此是化身。众亦见者。谓佛大弟子众亦见。此是受用身。不见者。谓人天等一切时不见。此是自性身。此即三身差别。敬佛品究竟。大乘修多罗庄严论极清净时说已究竟。
- 上一篇:第一卷 十地经论
- 下一篇:第十二卷 大乘庄严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