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
六和(佛教解释)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也是“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其他解释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
1. 中医: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
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2.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3. 道教:天、地、四方,谓之六合,又作六极、六幕、六漠。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4.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唐 《古风》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上一篇:【五盖】是什么意思?佛教五盖的意思
- 下一篇:无为法
- 佛教六和合精神的现代意义 - 圣凯法师
- 什么是六和敬? - 未知
- 僧团讲求六和无诤 - 圣严法师
- 六和敬之利合同均 - 未知
- 六和敬的意义 - 圣严法师
- 如本法师答:何谓六和敬? - 如本法师
- 黄念祖答: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 - 黄念祖
- 在中心当义工,是不是也要修六和敬?人与人相处,要如何相处? - 明证法师
- 和:六和敬的僧团才是如法的僧团! - 能弘法师
- 佛教与企业管理──六和精神 以人为本 - 宽运法师
- 佛弟子该如何与大众相处? - 本源法师
- 六和敬 - 未知
- 团队与六和敬 - 印良法师
- “六和颂”感动岛城市民 - 未知
-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 宽运法师
- 六和合义 - 能海法师
- 六和合精神的现代意义——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视角 - 圣凯法师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