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灾八难】什么是三灾八难?指哪三灾?哪八难?
三灾八难(成语解释)
【成语】: 三灾八难
【拼音】: sān zāi bā nàn
【解释】: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灾】:三灾指的是“一为风灾;二为火灾;三为水灾。”
【八难】:八难指的是“一者得生人道难;二为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
成语典故
【出处】: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 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作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去装裹,岂不忌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拼音代码】: szbn
【近义词】:多灾多难、三灾六难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多灾多难
【英文】: suffer from one ailment after another
【故事】“三灾”和“八难”在佛经上都有确指的内容,与俗语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坏为一大劫,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在“住劫”的后期,众生行为邪僻,寿命减少,便陆续发生饥馑、疾疫和刀兵等灾祸,称为“小三灾”。到了“坏劫”之末,则发生更为可怕的火灾、水灾和风灾,称为“大三灾”。最后的风灾,把世界吹得荡然无存,从而进入“空劫”。
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二记载,唐末僧人智蕴曾在洛阳福先寺画有“三灾变相”数壁。“八难”指的是难以见佛闻法,不能修道的八种处境:“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辨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八)前三难为“三恶道”,加上“盲聋喑哑”,称为“苦障”难。“郁单越国”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为“胜处”,有福无慧;“长寿天”人有寿无慧。以上二难称为“乐障”之难。此外,“世智辨聪”者自以为是,称为“恶增”之难;“佛前佛后”者无从见佛闻法,称为“善微”之难。例如《红楼梦》第四五回:“从小儿三灾八难,化的银子,照样也打出你这个银人儿来了。”
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为风灾;二为火灾;三为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为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
《云笈七签》卷“杂修摄”的八难为 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文学作品《西游记》中也阐述了所谓“三灾利害”的说法,讲述了修行者在一定阶段时必然经受的各种灾难。如欲防备三灾八难,需修成自在变化之术。自此引出孙悟空修行七十二变的情节。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什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亦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崇慈法师答:常听“要吃三碗”,说能免“三灾八难”真的吗? - 崇慈法师
- “三灾八难”是哪三灾哪八难? - 未知
- 崇慈法师答:“三灾八难”是佛教的说法吗?如果是,究竟是哪三灾 - 崇慈法师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