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起源 >

放生小心“生态杀手”

  放生小心“生态杀手”
放生小心“生态杀手”
  怎么放生才不致“放死”
 
  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水产摊贩做起卖放生动物的生意,而一些被视作生态杀手的入侵物种却成为了畅销货。专家呼吁,千万不要将放生行为简单化,应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来规范放生行为。
 
  海鲜摊改做“放生”买卖
 
  “您不要怕贵,这些动物跟您有缘,您是做善事。”在四惠桥东郊市场的一个海鲜摊上,摊主热情地向前来购买放生动物的顾客推销。
 
  东郊市场,比邻通惠河,这里的摊位日常销售各种食用海鲜。最近,各摊货架上却放着不少小螃蟹、小鱼、小乌龟,做起放生动物买卖。
 
  这些放生动物价格不菲,小螃蟹18元一斤、小鱼15元一斤、小乌龟28元一斤。摊主告诉笔者,小鱼是自己养殖的,而小螃蟹和小乌龟都是捕捞上来的,“来通惠河放生的人都爱买这几种”。
 
  通惠河沿岸,是网上热传的“放生圣地”,笔者在这里看到,来放生的人挺多,而来钓鱼的人也不少。据附近的居民介绍,不少摊主上午卖完放生动物,傍晚的时候又跑到河边来捕捞,“生意做得精着呢!”
 
  笔者向一位知情摊主求证“捕捞”一事,摊主表示,之所以捕捞“放生”的动物,是因为放生者喜欢放生这些动物,很少问津一些食用海鲜。随着放生者的增加,“放生”货不好进,捕捞方便又不要成本很划算。此外,一些虔诚的放生者,必须要“放生”捕捞的动物。
 
  “前两天一位大老板在我这买走了1000只小螃蟹去放生。您要是买得多,我给您打八折。”这位摊主说。
 
  抢手货竟是入侵物种
 
  前来东郊市场购买放生动物的人,有的是行家,一来就直奔主题,打包付钱带走;还有的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咨询。当咨询摊主们放生哪种动物最时髦时,他们总会故弄玄虚地从摊位后面端上一个铁盘。铁盘上用塑料网罩着,下面是耳朵后面长着两条粗纹的乌龟。
 
  “您放生就是为了行善,小鱼小蟹不容易存活,放生这种巴西龟,活得长久,您也就积大德了。如果现在不想放,您也可以买回去当宠物,等玩腻了再放生。”摊主称在所有放生动物里,巴西龟卖得最为抢手。
 
  据专业人士介绍,巴西龟的适应性和繁殖力非常强,如果把它放生后,因基本没有天敌且繁殖数量多,很快就会大肆侵蚀生态资源,严重威胁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目前,巴西龟已经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多个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
 
  在官园鱼市和玉泉路花鸟鱼虫市场,巴西龟同样热卖。摊主们称由人专门负责捕捞并养殖巴西龟,并负责向市场供货。而市场管理员们表示,不知巴西龟为入侵生物,更没有规定说不许卖。
 
  放生者称放生不分物种
 
  在东五环附近的一所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小徐经常到通惠河边放生,他说:“放生是随性的,放生什么动物不重要,关键是行为本身的善。”
 
  在新浪微博和一些论坛上,笔者找到了不少组织放生活动的社团。据一位参加过社团活动的放生爱好者介绍,参与这样的放生活动一般都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由社团负责人统一购买放生动物,有时社团也会列出一些濒危动物的名单,要求大家捐款购买后放生。不过,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社团并没有对放生爱好者们进行放生物种的专业知识普及和放生培训。
 
  在通惠河大望路段、朝阳公园、昆玉河玲珑塔段有许多前来放生的家庭和个人,笔者随即调查了其中的20位,九成受访者反问:“放生也要分物种吗?”他们均表示,不知道所放生物种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更不知道巴西龟是入侵物种。
 
  市民梁女士对巴西龟的环境杀伤力有所了解,不过她养巴西龟有一段时间了,不久后她将去国外生活一年,又不忍将巴西龟卖掉和托付他人,只能将它放生。她表示,放生的时候感情因素大于其他因素。
 
  对话
 
  怎么放生才不致“放死”
 
  笔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市民并不知道随意放生可能会对某个区域内环境产生较大危害,让善举变恶。为此,常年关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解炎对一些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随意放生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一些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入侵物种普遍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一方面能够迅速取代被入侵地的同类物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另一方面能大量消耗当地的生物食料,影响异类物种的生存。此外,入侵物种一般没有天敌,只能靠人类捕捉来控制其生长。
 
  问题二:什么样的动物可以放生?
 
  答:一般来说,野生动物如果受伤严重,需要救助。人类可以先对动物进行短时间的养护,一经判定野生动物能够在野外生存,应当立刻放生,尽可能减少在人为环境生存的时间,以防止其野外生存能力的下降。如果野生动物受伤并不严重,可以适应野外生存,应立即放生。
 
  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人类和野生动物各自带有的疾病会对各自的生存环境带来影响,因此不建议放生人工养殖的动物。目前,人工养殖动物允许放生的情况是,某一生态系统出现了濒危物种,需要人工养殖补充数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放生,也必须经过一个严密的科学过程,包括验证此物种是否能在当地生存、估算当地同类物种的数量,检测放生动物的疾病状况和生存能力等等。
 
  问题三:放生前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答:放生者在没有对放生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下,无法确定放生动物是否属于当地生态系统允许生存的物种,大量来路不明的物种引入某个生态系统之后,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暂时性紊乱。此外,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许多动物已经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一经放生,会造成大量死亡。同时也会将人类环境中的疾病带入生态系统。
 
  专家建议
 
  立法、教育、执法——规范放生须打组合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在我国现行的环境法规中,有禁止从生态系统中去除某一物种的规定,而对于禁止随意加入某一物种却没有明确规定,尽管在国境检疫的相关法规中有一些外来物种的禁止引入条款,但实际情况是,300多种外来物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引入我国。因此,有关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亟待建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东认为,在相关法规建立的情况下,市场管理部门应加强执法,对于违法买卖入侵动物的商贩进行严厉处罚。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在教育课程中多设置环境保护的内容,至少应当把入侵动物这种问题作为常识来普及,以免很多人在行善的时候,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反而助长了环境破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