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净土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觉醒法师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由唐代善导创立。它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为主要经典,认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即可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
近代上海弘传净土宗的首推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于清光绪七年( 1881 )在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出家,拜道纯和尚为师。旋于兴安双溪寺受具足戒。受戒前曾挂单湖北莲花寺,一日晒经,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从中了知念佛法门,深有感受,后来以弘扬净土终其一生,即启端于此。光绪十二年( 1886 )至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修习净土。同年 8 月入堂念佛,自号继庐行者(意为继承庐山东林寺慧远创导的净土遗风)。其间除念佛外,还深入研习大乘经典,深有领悟。后移居北京龙泉寺、圆广寺等,继续专修净土法门。时有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化闻入京请藏,专访印光大师,知其为净土高僧,即邀请其南下至普陀山弘法。印光大师应邀于光绪十九年( 1893 )到普陀山法雨寺安居,在寺内阅读《大藏经》,钻研佛教义理数年,佛学水平大有提高。期间往返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弘法讲经,并撰著有关宣扬净土的文章。
1898 年,有高鹤年居士到普陀山法雨寺凭吊化闻长老,初访印光大师,两人一见如故,晤谈甚欢。印光大师略示净宗修持方法,受到高鹤年居士的称赏。 1912 年,高鹤年居士又到普陀山法雨寺拜访印光大师,并携其文稿数篇至上海,刊登于狄楚青居士所办之《佛学丛报》上,署名常惭愧僧,引起上海佛教读者的注意,是为印光所传净土宗风在上海流传的开始。其后,有徐蔚如居士得印光大师文稿数十篇,合编成册,铅印于上海商务印书馆,取名《印光法师文钞》,广泛流行于上海,从此印光的净土思想在上海得到迅速的传播,连梁启超、沈子培等读后也都题词赞叹。
1918 年,印光大师为到扬州刻印《安士全书》,由高鹤年居士陪同,途经上海,同狄楚青居士会晤,广谈净土法门,深得狄楚青居士的赞赏。这是他亲自到上海弘传净土的开始。
1919 年,印光大师为印经事,又一次与高鹤年居士到上海,经人介绍与信仰佛教的简玉阶兄弟及诸居士相见。印光大师为他们详说净土法门,并接受简氏兄弟等资助印经费用千余元。由此简氏兄弟笃信净土,为后来简氏兄弟献出自己的南园创办上海佛教净业社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2 年,印光大师又因印经事到上海,真达和尚请其暂住太平寺,上海一些知名居士施省之、王一亭、黄涵之、关絅之等,慕名经常前往问法,他谆谆以净土为劝。各方来求皈依者日益增多,从此太平寺即成为他弘法利生的净土道场。在此期间,他印行《安士全书》、《印光文钞》及近百种净土经论,普遍赠送前来请益者、皈依者,从而使得净土宗风在上海更加盛行。
在印光大师的大力弘扬下,上海佛教界于 1922 年相继成立了世界佛教居士林和上海佛教净业社两个专门弘扬净土的居士团体。
世界佛教居士林是在上海佛教居士林的基础上改组而成。
上海佛教居士林成立于 1919 年至 1920 年间,王与楫(仙舟)任林长。该社成立后,即设有莲社,规定“以专修净土、普被三根、横超三界为宗旨”。同时又规定,“不分国界、种界、宗教界,凡赞成本社宗旨,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者,皆得为本社社友”。其主要活动就是定期念佛。可见上海佛教居士林是一个专门弘扬净土的佛教居士团体。
世界佛教居士林成立后,继承上海佛教居士林传统,莲社一直成为弘扬净土的机构。后来,居士林的林友日益增多,原有林址的房屋不敷应用,加上原来该林借用锡金公所要求收回房屋自用,乃于 1925 年在闸北新民路、国庆路口觅得空地一方,计 2.6 亩,建造新林舍。经一年的努力,新林舍落成。当时建成五开间三层两厢楼房一所,其中第二层作为念佛堂,专供信徒念佛修习净土。 1926 年 农历四月初八 佛诞日,举行新林舍落成典礼,由林长施省之致开幕词,特地邀请印光大师前往作开示,章太炎等亦前往参加并致颂词。沪上缁素约千余人共聚一堂,极一时之盛,净土宗风在沪上更加盛行。 1927 年,在黄涵之、关絅之等的推动下,又在新林所大殿之左,添造三层楼三开间楼房一幢,作为静修室,专供林友修持之用。此时林友前来修持者常有数百人。 1930 年,世界佛教居士林进行第四届改选,张 云连任林长,参加莲社念佛的林友仍非常之多。 1933 年进行第五届改选,王一亭任林长,社内专门设立修持部,由薛鸿发任部长,参加修持念佛的林友比任何时候都多,可说是世界佛教居士林的全盛世时代。 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日军侵犯上海,林内职员大部分撤走,林所又毁于炮火,留存的职员将残存经书、法物等抢运至哈同路(今铜仁路)慈厚北里暂存。此后 10 余年中,居士林所办事业均奄奄一息,勉强维持,只有林友修持念佛和讲经活动仍继续不断。
上海佛教净业社,也是由上海佛教居士林演变而来。 1922 年,上海佛教居士林一分为二,由沈辉、关絅之等将爱文义路林址,改为上海佛教净业社。当时订定简章,以集合在家善信,皈依佛教,专修念佛专门,兼修教典,广行善举为宗旨。这是一个专修净业的佛教居士团体,念佛堂里每天有数百人集中念佛修持。印光大师常到社作开示。又请有普陀山客师常住净业社领众念佛,建佛七道场。其后信仰念佛入社者渐多,原有社址念佛堂狭小,不足容众。有 简照南 居士在印光大师的熏陶下,先在其南园(今常德路觉园)之西设立佛堂,题名“菩提精舍”,供社友念佛修持。后来 简照南 居士逝世,其弟 简玉阶 居士继承其兄遗志,将南园全部献出作为佛教功德地。净业社 诸 居士即将此南园作为佛教净业社社址。当时重新订定社章,以集合在家善信,弘扬佛法,精修净业为宗旨。并改南园为“觉园”。社内除专门设有念佛堂外,还另设静修室,专修净业。 关絅之 居士被推举为社长。
佛教净业社迁至觉园后,又建造大讲堂楼房二层。楼上为念佛堂,供西方三圣像,专供社友念佛之用。大讲堂落成之时,曾特请印光大师撰书楹联,标示净业社宗旨。
佛教净业社成立后,入念佛堂念佛修持的人日益增多。 1946 年,有社友赵云韶、郑灼臣、薛鸿江、丁乐山等人发起,在社内成立净业莲池海会。是年 10 月 1 日 开幕,入会者即逾数百人。该会规定,每月逢农历初一、初七、十五及佛菩萨圣诞日为活动日。是日会员专心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此外,该会还经常举行各种法会。由于该会会址屋宇轩敞,园内花木茂美,加上种种布置,如亭、台、楼、阁、天桥、假山、九曲桥、湖心亭、放生池等,应有尽有,实为清凉胜境。因此海会成立之后,道风日著,名闻遐迩,一年中会员即增至 1300 余人。 1947 年 10 月 1 日 ,净业莲池海会举行成立一周年纪念,除开会庆祝外,还发行《净业莲池海会周年纪念特刊》,登载于《觉有情》第 9 卷第 1 期上。沪上高僧 和知名 居士如兴慈、慧舟、觉澄、杨东、定惇、宽道、罗鸿涛、王春生、李旭堂、刘化莹等,均撰文作诗以资纪念。净业莲池海会的建立,既满足了虔修净业的居士们在宗教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扩大了净土宗风在近代上海的传播。
除此以外,上海市佛教青年会也是弘扬净土的一个重要居士团体。
上海市佛教青年会,成立于 1946 年,理事长是 方子藩 居士。会址设在上海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觉林内。会员最多时达到 3000 人左右。上海市佛教青年会以念佛修持作为每个会员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该会修持部分设 12 组开展活动。如有:星期六念佛组,星期四、五念佛组,星期二少年读经组,四季佛七组,蒙山普利组,放生持诵组,佛诞庆祝组,三皈五戒组,星期上供组,少年及妇女修持组,仪轨法器学习组,往生助念团等。这些修持组,按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妥善安排不同时间,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受到广大青年佛教徒的欢迎,也促进了净土宗风在近代上海的发展。
近代上海的三大佛教居士团体,都是弘扬净土的。它们分别办有自己的佛教刊物,如世界佛教居士林办有《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上海佛教净业社办有《净业月刊》、上海佛教青年会办有《觉讯月刊》。这些佛教刊物,都以弘扬净土宗风为重点,刊载了许多有关宣扬净土理论的文章。从此以后,印光大师所弘传的净土宗风,不仅传遍了整个上海,而且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1930 年,在印光大师的创议下,在上海觉园佛教净业社成立了弘化社,由太平寺的明道法师主办。先是在沪上知名居士王一亭、黄涵之、关絅之等的支持下,在觉园佛教净业社设流通部,流通印光大师刻印的佛书。后流通业务不断扩大,即将流通部改为弘化社,并宣布正式成立。一度曾迁至苏州报国寺。访社除流通印光大师历年所印净土宗经书 30 余种外,还编印和流通印光大师的著述、文集等,从而使得净土宗风在上海绵延不断。
1936 年,上海佛教界在觉园佛教净业社启建护国息灾法会,特地邀请印光大师到会破关说法,震动了整个上海,一时皈依者千余人,净土宗风又一次在上海大振。
1940 年 12 月,印光大师圆寂,上海佛教界于 1941 年在觉园法宝馆成立印光大师永久纪念会,出版《弘化月刊》,净土宗风在上海继续得到流传。
在印光大师熏陶下,上海有 许多 居士,包括如世界佛教居士林、上海佛教净业社和上海市佛教青年会,还有上海佛学书局的各级领导等,都对净土宗在上海的弘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对净土宗教义的弘扬有特殊贡献的要推 黄涵之 居士。
黄涵之 居士,早年随印光大师学佛,故对净土宗的教理、教义颇有研究。他作为知名的佛教居士,对上海净土宗的弘扬不遗余力。早在 1922 年,他就被推举为上海佛教净业社的社董。 1942 年起,被推选为副社长,后任社长。一生著作甚多,其中有关净土宗的主要有《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和《初机净业指南》等。这些著作均用白话文写成,颇受中下层佛教信众的欢迎。特别是《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和《初机净业指南》两本书,多次由弘化社和佛学书局出版发行,总数达几十万册,被上海佛教界称为净土宗初学者最佳之书。这些净土宗书的广泛发行,更加推动了净土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在近代上海弘扬净土法门的,还有一些其他宗派的大师。他们在弘传本宗思想的同时,往往兼弘净土。也可以这样说,一些佛学大德(包括僧人和居士 ),在撰著佛学著作、阐发佛教义理时,虽各有所宗,但在修行实践上,却大都以净土为法门,最后归宿于净土。“行在弥陀”,成为近代上海佛教徒修行实践的准则和指南。如上海留云寺住持微军禅师,曾大力传播净土宗。谛闲大师在上海虽“教演天台”,却“指归净土”,曾在世界佛教居士林和上海佛教净业社分别讲演《阿弥陀经》和《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兴慈大师也是“教演天台”,“行修净土”, 1942 年在法藏寺辟净土道场,以净土为专修功课。圆瑛大师虽嗣法禅宗,教演天台、贤首,但也深信念佛法门,提倡净土,在圆明讲堂撰述《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和《劝修念佛法门》等,并创设了圆明莲池念佛会。正是由于其他宗派的大师们大都兼弘净土,所以净土宗在近代上海的传播能够经久不衰。
近代上海有成千上万的佛教徒,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信仰净土,所以在一段时间里,近代上海的新兴佛教团体,也十之八九与弘扬净土有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省心莲社。 1931 年在上海成立,社址设在西摩路(今陕西北路)慈惠北里。社长 江味农 居士。该社成立后,除了聘请一些高僧 和知名 居士来社讲经外,主要是聚众修习净土法门。
法明学会。 1935 年成立。发起人是胡厚甫和黄涵之等。会址设在常德路上海佛教净业社内。该会虽弘扬法相宗和禅宗,但亦弘传净土法门。如 1947 年,该会曾举办电台佛学讲座,由黄涵之播讲《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西方法会。由兴慈法师和王一亭、施省之、黄涵之、关絅之等居士共同发起,于 1926 年成立。会址设在法藏讲寺内。该会以“专修净土,求愿往生”为宗旨。每星期日下午 4 时至 6 时为活动时间,主要内容为念佛和讲经。每次参加活动的约有近 200 人,女信徒尤多于男信徒。
上海西方莲华会。 1933 年成立。会址设在上海海宁路锡金公所内。 韩愚卿 居士为会长。主要活动是聚众念佛,间亦请名僧、居士来会讲经。
上海净业省修社。 1937 年成立。由潘更生等发起组织。办事处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东南信托公司内。以聚众念佛为主,亦研讨佛学。
印心精舍。 1941 年成立。舍址设在海宁路锡金公所内。由 王骧陆 居士主持。成立后除聚众修持外,还常请著名法师讲经。
芳林莲社。 1943 年成立。社址设在沪西虹桥路张芳庙(又名芳林寺)内。由戴传礼等发起组织。规定每月初一念佛,以弘扬正法,提倡道德。间亦请法师、居士讲经。
弥陀法会。 1944 年成立。会址设在上海寿圣庵内。主要是念佛讲经。
寿圣精舍。 1946 年成立。会址在上海贵州路。以修持念佛为主,亦请法师讲经。如 1947 年曾请觉澄法师讲《佛说阿弥陀经》等。
上海正心念佛会。会长 徐至诚 居士。 1934 年冬阿弥陀佛圣诞,聚众礼忏持名念佛 3 日,请宏真法师为领导师,参加者百余人。 1935 年冬阿弥陀佛圣诞,又修建净土法会 3 日,并于圆满之日放焰口一坛。平时除聚众念佛外,间亦请法师讲经。
普愿精舍。舍址设在南市露香圆路吉安里。由慧庆法师主持。以念佛为宗旨。信众除早晚功课外,还日夜念佛四炷香。间亦请法师讲经。
莲池法会。会址设在虹口圆通寺。除聚众念佛外,每逢星期日请海印法师讲《弥陀经要解》。
上海佛教莲社。社址原设在北四川路丁兴里,后迁哈同路(今铜仁路)仁厚北里。以聚众持名念佛为主,亦请名僧讲经。
近代上海,有以印光大师为首的许多高僧的弘扬,更有一大批知名居士的热心传播,先后建立起三大著名的佛教居士团体,加上十多处专修净业的精舍、莲社和法会等聚众持名念佛,终于使得净土宗风在近代上海风靡一时,经久不衰。
- 上一篇: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 下一篇:谈新世纪佛教教育
- 道亮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 觉醒法师:按照戒律条文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五篇
- 觉醒法师:戒律规定出家后不满二十岁不能受具足戒
- 行策大师:想要念佛求生净土不妨炽然起忻厌心
- 宏海法师:为什么四众弟子修学净土不能够真实相应?
- 觉醒法师:佛教僧团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 智者大师:求生净土为什么要念西方阿弥陀佛?
- 正如法师:人人在“常寂光净土”的国土上都是佛
- 大安法师:净土一法难信就在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 弘一法师:净土宗修行有几种方法?
- 觉醒法师:净土来自众生对真美善的追求与统一
- 大安法师:省庵大师对净土的情怀是如何表达的?
- 仁禅法师: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以净土为舟航何愁退转?
- 念西法师:净土关要及修法、讲法歧途
- 净界法师:净土宗的底限是什么?不能起颠倒
- 大安法师:怎么通过身口意三业来修净土?
- 印光大师:大通家和普通人该怎么修净土?
- 印光大师:想要往生净土,先认清楚修学的宗旨
-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对净土宗的临终正念很重要
-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是念佛法门的根本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