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
读《楞严经》,能够帮助人开悟;读《法华经》,能够帮助人成佛;而读《华严经》,能够帮助人富贵吗?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华严经》的出现,充满传奇色彩。在佛去世之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中读到《华严经》。龙宫中的《华业经》,有上、中、下三种版本。龙树菩萨将下本,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八十卷本带到人间。
说到《华严经》,人们比较熟悉的,有“普贤行愿品”、“净行品”以及介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入法界品”。
《华严经》的世界观是“华藏世界海”。对于娑婆世界的我们来说,我们所需要认知的世界,是重重无尽的。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他们如经上所说,能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内转大法轮”。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不过是一粒尘埃。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所开许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圆融无碍”。《华严经》讲,我们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世界重重无尽,具体到现实的人生,则是圆融无碍的。如经中所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高僧传》载:“唐太宗问隐士孙思邈:‘佛经以何经为大?’孙曰:‘华严经为诸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六十卷华严经独得大乎?’孙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宗一门耳。’太宗乃悟,乃受持华严。”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的莲池大师说:“华严见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候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华严的富贵,是怎样的富贵呢?如果现在把这个八十卷《华严经》变成一堆黄金,你说是这堆黄金贵,还是华严经的一个字贵?
读了《华严经》,如果能够体会到一个字无穷无尽的无量义,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华严经》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是释迦佛初成佛道后宣说的。释迦佛成佛道时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说的就是佛眼中的一切众生自性皆与佛同,从凡到圣,一实相的状态皆是光明,皆是宝藏,皆是清净涅槃。
说“华严富贵”,主要是说人能够了解自己的心如同佛的心,是福慧两足的心。
曾有学者比喻“《华严经》是智慧金矿”。愿每位有缘都能够去读一读《华严经》,挖掘一下自己的生命金矿。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过程中,遍访名师,名师之中有各种人,他都前往参访,学习其特长,各取所长。在参访弥勒菩萨时,他礼拜弥勒菩萨,要求入法界,弥勒菩萨把指一弹,楼阁门打开了,善财童子进入楼阁,顶礼十方,十方即现佛菩萨。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进入了法界,即身证入法界。
弥勒菩萨向善财童子开示“如何是菩提心”。我抄出些经句,有缘者可一同体会。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菩提心者如毘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氊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脩罗故。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 上一篇:正慈法师忆恩师白光长老:缘吝一面,竟成永别
- 下一篇:走过生命的化城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静波法师:有利可图时,不要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好处
- 明海法师:佛有分别心吗,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有钱、漂亮?
- 正慈法师:林下相逢,只谈因果;山中作伴,莫负烟霞的解读
- 印光大师:富贵使人迷惑,有权力还不变初心的能有几人?
- 正慈法师:大足石刻,将佛法的真谛讲述给一代又一代人
- 正慈法师:愿春雨化解洗却受伤的心灵
- 正慈法师:不真发心,不发真心,禅境好难
- 正慈法师:我这还不是痛,痛还是要坚持练
- 明一法师:《华严经》中的“不可说”
- 正慈法师:面对生死,要好好生活,善待自己
- 正慈法师:一支香一支香的坚持就是修行
- 正慈法师:“不立佛殿,唯树法堂”禅宗寺庙为何有此格局?
- 正慈法师:“禅”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良好的状态
- 正慈法师:最美的风景是一颗纯粹的心
- 正慈法师:心静了,会用心来感知就有办法了
- 正慈法师:写字、做人,干干净净的
- 正慈法师:黄石的这座山是怎么成为药师佛道场的?
- 正慈法师:解暑良方:下地干活、诵诵《金刚经》、练练书法
- 正慈法师:称念圣号后,看到佛菩萨示现加持,该怎么办?
- 星云大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正如法师: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
- 印光大师:安士全书白话解
- 净慧大师:净慧法师《楞严经》浅译
-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谈《心经》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
-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 仁清法师: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请法师开示
-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 圣严法师:关于灵魂与鬼的终极真相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 惟觉法师:修行人应做到的三大精进
- 心律法师:吃亏是福
-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地藏本愿经
- 心律法师:什么人与佛有缘?
- 文珠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 星云大师:千江映月
- 虚云法师: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 星云大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达摩祖师:《破相论》原文
- 永明延寿:宗镜录
- 正如法师: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 净善法师:净善法师: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
- 大安法师:无量寿经
- 未知:星云大师讲解
-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
- 明空法师:明空法师:《心经》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师:不科学的求子秘方,但是很灵验
- 星云大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净界法师: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师:《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 印光大师: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缘,有个简单方法
- 星云大师:人死后生命是怎样的?
- 星云大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讲解
- 明安法师:把握当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师: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 如瑞法师: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静波法师:佛法的中道观
- 济群法师: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如瑞法师: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本源法师: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静波法师: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济群法师: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师: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瑞法师: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明海法师: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师: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本源法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济群法师: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如瑞法师: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本源法师: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济群法师: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本源法师: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师: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理海法师: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如瑞法师: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师: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本源法师: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静波法师:跳出三界得解脱
- 济群法师: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觉真法师: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本源法师: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济群法师: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本源法师: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师: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师: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界文法师: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师: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西行法师: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忏云法师: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道坚法师: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西行法师: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梦参法师: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梦参法师: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天因法师: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