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 证罗汉果(二)
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 证罗汉果(二)
我从此知道,上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对上师无比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开上师已有四十几年,但每月中至少三四次梦见上师。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摄受这么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见不到我那白发苍苍、牙齿松动的慈祥上师了。他老人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第一个细节都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常使我面对几千僧众禁不住流泪。如此离开上师而独在人间,真是太孤单了。虽然在法界中上师仍然观照着我们,毕竟在显现上已离开了我。在此特别希望上师三宝加持四众弟子(Catu Parisa),能通过《百业经》对自己的大恩上师生起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说过,印度许多大成就者有些作屠夫,有些作猎人,各自都不有共的、让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见的行为,当时,受到众多人的诽谤等各种违缘,也没有得到他人的尊崇,只是在圆寂以后,人们才了解了他们的不共成就。所以,现在我们已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千万千万不要生邪见,对善知识的一切显现应以清净心观想对待,免得徒增自己的恶业。)
他情不自禁的走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给他传了相应的法,当下他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世尊问他:“可曾得父母的开许?”他说:“未曾得到。”世尊说:“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必须得到父母开许方可。”他就回家去请求父母,父母也觉得儿子出家因缘已成熟,便开许了。只是嘱咐他:“如果你以后得到神通和神变,一定不要忘记我们。”得到开许后,他高高兴兴的来到佛前祈求出家,佛陀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授他比丘戒,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就灭尽了三界轮回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得果后,他回去对父母亲眷传法,使他们得了圣果(Ariya Phala)。为报佛恩,他与家人广行布施,其财源如井水一般,求施者络绎不绝。
诸比丘请问:“世尊,施主的儿子以何善业生在富裕之家,对佛生欢喜心,并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请为我等宣说。”世尊(Bhagava)告诸比丘:“这是他前的愿力善业成熟故。在九十一劫前,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Lokavidu)、如来That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毗婆尸佛(Vipassi Buddha)出世,他显现无余涅槃(Parinibbana),当地的国王把他的遗体作成遗塔(Cetiya),遗塔里需要一个中轴,国王就宣告其眷属:‘你们中哪一位财富圆满,就可以让哪一位装中轴。’其中一位施主觉得:我一个人不可能,但如果告诉我的亲属,可能还是可以的。便回来跟他的亲戚朋友们商量,他们都说:‘只要你能发心,我们齐心资助你,财富上可以得第一。’亲戚朋友们资助他许多黄金,他得到了第一名。而此时国王心生嫉妒,他自己想装中轴,众大臣也相助,他们二人开始比赛。这时,很多识时务的人劝施主的儿子:不要与国王争比,对你以后前途不利……。施主的儿子觉得所言有理,就让给国王装了中轴。国王装了中轴后,塔子内外都很圆满,有很多人以塗香花鬘等对佛塔作种种供养。施主的儿子想:这些发心装中轴的财富不能用在其它上,还是用在佛塔上才应理。就发心将得来的财物全供养了佛塔,之后,他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身相庄严,生于富裕之家,在如来正等觉出世时,能令佛欢喜,并能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亲戚朋友问他发了如何的愿,他也如实地告诉了他们,他们也发愿:以此善根,将来令佛欢喜。以此愿力成熟,他现在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其亲属们也对我生欢喜心,并获证了圣是桌,这是前世的因缘。”
- 上一篇:商主之子——粪污独觉 丑相臭气(一)
- 下一篇: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 证罗汉果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