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假的,才能找到真的
放下假的,才能找到真的 現在講一個離婆多尊者開悟的公案。 他是佛的弟子。有一天,他到別處去,晚上路過荒野,前無村莊,後無旅舍,發現在路旁有一小亭(是供給行人休息用的...[阅读全文]
-
长庆大安禅师,如人骑牛回家
长庆大安禅师,福州人氏,在石头禅师处得法后,因为平时对经典颇为深究,但对禅道心性玄极最高之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经常觉得愧对石头禅师,后来特别去礼拜百丈怀...[阅读全文]
-
杀佛杀祖,向何处忏悔?
杭州真寂闻谷广印禅师,云棲祩宏禅师之法嗣,俗姓周,嘉善人。其母生他时,曾梦见玄武神手执宝剑,率众甲士守护其门,师遂落地。广印禅师七岁时,常常瞑目端坐,沉默寡言。父母...[阅读全文]
-
文公杨亿居士悟道因缘
文公杨亿居士,字大年,广慧元琏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幼时极聪颖,被举为禅童。长大后,才高八斗,但是却不知道有佛教这回事。 一日,杨亿居士拜访同僚,见对方正在诵读《金刚...[阅读全文]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不动路。她获悉儿子当了庙里的方丈,好像这个庙还很有钱。她就心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回去找...[阅读全文]
-
唯此一乘道。无二亦无三
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异。非...[阅读全文]
-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王曰。汝等何为是间。罪人对曰。我等死时。不知如行。诸恶自然。追逐送我。来到是间。愿王哀我赦除罪过。王曰。...[阅读全文]
-
一行禅师:痛苦不是全部
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阅读全文]
-
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阅读全文]
-
天慧实彻禅师悟道因缘
天慧实彻禅师,天隐圆修下灵鹫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唐,浙江兴化人。天慧禅师头上曾经长满瘌痢,十九岁出家,投本邑报恩庵贯之和尚落发,受具足戒后,即游方参学,遍历禅席,达三十...[阅读全文]
-
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因此几次三番的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着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阅读全文]
-
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有一位叫邓隐峰的居士
邓隐峰辞师,师曰:甚么处去? 曰:石头去。 师曰:石头路滑。 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 问:是何宗旨? 石头曰:苍天,苍天! 峰无语。...[阅读全文]
-
世事无常——佛教的无常观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阅读全文]
-
滴水和尚与仪山禅师的因缘
滴水和尚与仪山禅师的因缘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阅读全文]
-
虚云老和尚的悟道因缘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时候,虚云老和尚忽然睁眼一看,只见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墙还看见香灯师在小解,又看见西单师在厕所里大便。再向远处看,江中行船、两岸树...[阅读全文]
-
佛印禅师——斗对奇趣
了元俗姓林,江西饶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三岁时,便通读《论语》及诸家之诗,五岁时已能诵诗三千首,而且出口成章,众人都称之为神童。 林公子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却...[阅读全文]
-
不肯脱帽听法的国王(图文)
从前,有一位比丘于波罗梨国的鸡头园升座说法,数千万人围绕左右,聆听开示,无不法喜充满。 当时法律规定:入寺听法及礼佛者,皆须脱帽,以表示恭敬。结果,国王因头发稀少,又...[阅读全文]
-
世界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的状态
有僧问:何物大于天地? 灵默禅师道:无人识得伊。 那僧又问:还可雕琢也无? 灵默禅师道:汝试下手看。 又有僧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 灵默禅师道:汝道目前底成来得多...[阅读全文]
-
云在青天水在瓶(惟俨禅师)
惟俨禅师十七岁时就出了家,拜谒石头禅师後,密领玄者,得其衣钵,住沣州(今湖南沣县)药山,徒众云集,禅风大振。朗州刺史李翺仰慕其名,屡次延请他,都没有成功,便入山亲自拜谒...[阅读全文]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阅读全文]
-
马祖道一:唯一以俗姓称祖的佛教僧侣
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 马祖十二岁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 一天,怀让看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阅读全文]
-
老安国师嗣五祖忍大师
在嵩山。 坦然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 师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作什摩? 进曰:如何是坦然意旨? 师曰:汝须密作用。 进曰:如何是密作用? 师闭目又开目,坦然...[阅读全文]
-
雪窦重显——云门宗中兴之祖 传播云门宗禅(图文)
重显(9801052)俗姓李,字隐之,遂宁(今四川潼南)人。重显出身于豪富之家,世代以儒业相传。24岁那年,重显的父母相继去世,他感到人生无常,于是投益州(今四川成都)普安院仁铣...[阅读全文]
-
苦行得禅定方便度众生
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阅读全文]
-
为的就是“这个”啊!
有一位叫智达的禅者,不远千里投奔德高望重的一然禅师。可是,智达在寺院里整整等了三七二十一天,才终于见到了他敬慕已久的一然禅师。 不料,没等智达开口,一然禅师就对他...[阅读全文]
-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因缘(图文)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道场,圆满无上佛果。初成道时,佛陀思惟五浊恶世众生迷惑颠倒,难可教化,久住世间,实无益处,而欲入无余涅槃。 当时,...[阅读全文]
-
“本来父母”在哪里?
一日,天气寒冷。正聪禅师令德宝禅师生炉子。 其间,正聪禅师趁机便问: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 德宝禅师道:一火焚之。 正聪禅师道:恁么则子无父母耶? 德...[阅读全文]
-
有缘即住无缘去 一任清风送白云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欲跳崖状。 幽谷老人忽然拍掌大笑。 少年莫名其妙回头问道: 「我痛苦已极,你抚掌大笑。请问老翁,什么事惹你如此高...[阅读全文]
-
如何用500元买到5000元的“心头爱”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阅读全文]
-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这首...[阅读全文]
-
白马方彖禅师悟道因缘
夔州白马仪峰方彖禅师,俗姓罗,达州人,法系不详。出家后,一心参究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机,三年后,恍然有[阅读全文]
-
谁能调伏众生的心(图文)
一天,四众弟子、诸大国王、臣民在舍卫城给孤独园中,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聆听开示。此时大众心中不禁兴起疑问:世尊过去生是何因缘,能发起如此广大道心,救度一切众生,而成...[阅读全文]
-
幻身非有,病从何来?
一日,方念禅师来到五乳峰前,瞻仰初祖达磨大师九年面壁处,忽然契悟宗门妙旨。方念禅师喜不自胜,身心踊跃,径直来到丈室,向常润禅师呈偈云: 五乳峰前,好个消息。 大小石...[阅读全文]
-
病中比丘 突破平日的盲点 得证解脱(图文)
编者按: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三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八九经》。病中,对一般人来说,算是一种逆境。差摩比丘在逆境中,透过与学友间的互相讨论激荡,竟能突破...[阅读全文]
-
人死后,自性在哪里?
对一个真正的修道人来讲,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无时不在说法。如果功夫用得好,一个平常看起来极微不足道的机缘,足以激发其本有的智慧现前。感温禅师的侍者之悟道,便是一例...[阅读全文]
-
鹦鹉王与恶受王(图文)
从前在印度的迦尸国,国王名叫恶受,不行善道,百般虐待子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乃至远从各地来的商人,所带着的珍奇宝物都被他夺取,也不付报酬。此事被大家相互传说着,以...[阅读全文]
-
佛法即是心法 世间何处不用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阅读全文]
-
苹手之声(东阳禅师)
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用来拴住心猿意马,於是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阅读全文]
-
別无所获,只修得一顆柔软心
日本的道元禅师从中国学禅回来时,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 禅师说:別无所获,只修得一顆柔软心。 柔软心,即是忍辱之心,禅者非柔软心不修。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坚硬的東...[阅读全文]
-
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许多尼姑们叙述了她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我过去曾经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我先生家财万贯...[阅读全文]
-
《传心法要》黄檗山断际禅师
黄檗山断际禅师在其《传心法要》中,有下面一段参禅的教示: 「各位弟兄!你们平日只学口头三昧,说禅说道,呵佛骂祖,到这里都用不着。平日只管欺人,怎知道今日自欺了。各位...[阅读全文]
-
劫火洞然,大干俱坏,不知这个还坏不坏?
有个和尚问大随法真禅师:劫火洞然,大干俱坏,不知这个还坏不坏?我们自性还坏不坏? 大随禅师说:坏!和尚茫然,那么就不得已随它去,随它坏了吗!禅师回答:是的! 和尚不服,自...[阅读全文]
-
志公和尚,神通看前因后果!
梁武帝时,就有一位志公和尚,是位高僧,他有五眼六通,前因后果一一明了。某次,一个有钱人家有婚事,便请志公和尚去念经。他一踏进门口,便叹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阅读全文]
-
《禅林问对》——理入和行入
[原文]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观壁,无自无他,凡圣等一...[阅读全文]
-
无异元来禅师悟道因缘
无异元来禅师,无明慧经禅师之法嗣,俗姓沙,庐州(今安徽境内)舒城人,生于大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元来禅师十六岁游金陵,一日于瓦棺寺听讲《法华经》,遂生出世之志,于是前...[阅读全文]
-
为一句话而改变了一生
唐代的丹霞禅师本来要进京赶考,途中遇见一位出家人对他说:你要去考官,求取世间的荣华富贵,倒不如去参加选佛,成就出世间的解脱。他一听,当下改变了主意,到寺院出家参禅,...[阅读全文]
-
如何是教意(云门禅师)
陈操尚书,与裴休、李翺同时,凡一见僧来,便施斋请饭,赠钱三百。 一天云门来了,便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请问什麽是和尚行脚的事呢?」 云门说:「尚书这话曾问过几...[阅读全文]
-
佛说“爱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正的爱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爱上一个人你的整颗心都会被你爱的人所吸引,为他(她)着迷,为他(她)牵挂,但愿每一分钟都可以见到他(她) ,见不到的时候时时...[阅读全文]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白云守端禅师,衡阳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禅师披削,往参杨岐方会,经点拨而开悟,遂拜杨岐门下。守端禅师初次拜见杨岐,向杨岐说偈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阅读全文]
-
五年分疏不下(赵州禅师)
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这是不是现在参禅的人所必须遵循的现成格式呢?」 赵州说:「曾经有人也这么问我,可我一直过了五年还闹不明白。」 僧人的问话壁立千仞,赵...[阅读全文]
-
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
道楷禅师开悟会,便在芙蓉湖心,结庵传法,一时道俗云集。 道楷禅师曾示众云: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岂可以等闲利养,埋没平生!直须两头...[阅读全文]
-
华严道隆禅师悟道因缘
东京华严道隆禅师,广慧元琏禅师之法嗣。初参襄州石门慧彻和尚(属曹洞宗),道隆禅师便问: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闲,自然合他古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时如何? 石门和尚道:知有...[阅读全文]
-
禅茶一味,空有不二(图文)
柏树子,赵州桥,无情说法时时,可惜你我不会,风送钟声,说些什么?不禁又使我想起那千年的公案。 赵州悠然地坐在禅床上,偶尔用拂子赶赶苍蝇。身边也许放着一杯茶吧。那个禅...[阅读全文]
-
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铺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腹饥。 一天,一个樵...[阅读全文]
-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阅读全文]
-
禅有高调 也有低调(图)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阅读全文]
-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阅读全文]
-
念一声阿弥陀佛 涤荡世俗一切尘埃(图文)
阿弥陀佛,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极乐世界中的阿弥陀佛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阿...[阅读全文]
-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编者按:《百业经》是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的一部作品。其中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阅读全文]
-
国王最终的选择 善良孩子的本来样子(图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和你我住的地方没什么两样的国家,有一个村庄,那里住了五个兄弟姐妹,他们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 寒冷的冬天里,他们总是紧紧地围在一起取暖。 有一...[阅读全文]
-
达摩面壁几年?达摩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故事
达摩面壁了九年。达摩祖师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祖师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从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阅读全文]
-
禅,只是悟才能够得到
证悟禅师前去拜见庵元禅师,闲谈中就提到苏东坡的一首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证悟禅师赞叹地说:这首诗的前面两句,颇有气势...[阅读全文]
-
紫柏大师的“平生三大负”与憨山大师的“为学有三要”
紫柏大师与憨山大师都是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具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佛教高僧。在晚明佛教四大师中,紫柏与憨山具有相近的性情与宗教关怀,是典型的以出世身做入世事业的禅门尊...[阅读全文]
-
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己发现不了的? 禅师说:愚昧、残忍、怯懦。 第一愚昧:有一个老太太80岁得了一个孙子,她欢喜的不得了。儿媳妇不让她...[阅读全文]
-
意在钁(jue2)头边
唐代陆希声居士初访仰山禅师时,便问道:三门俱开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信心门入。 希声:其它二门要它何用? 仰山:亦可从其门进入。 希声: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慧心门入...[阅读全文]
-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璎(图文)
佛陀于菩提树下得道证果后,于罗阅祇国弘法教化,后来又前往舍卫国度化众生,深得波斯匿王与百官的敬仰。当时,国内有位大商主,名叫波利,带领五百位商人出海寻宝,正当船只行...[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五台悟道
盘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间,憨山大师与妙峰师又行脚至五台山,住塔院寺。三月三日,大方主人从雪堆中清理出几间旧屋,供大师静修。当时正是万山冰雪,一片银色的世界。大师顿感...[阅读全文]
-
纷繁中的静心 超越世俗
对生活而言,与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时要坚定信心,寻求乐趣,在痛苦中表现刚毅,在逆境中表现勇敢。从工作求经验,从事实求进步,培养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实...[阅读全文]
-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虽然知道出家是好,但自己身为丞相不能出家,遂造了一间大庙,能安二千多僧人同时办道。当时有很多出家人,听说湖南...[阅读全文]
-
惠光国王十善化民(图文)
久远以前,有一位施陀尼弥国王,统治着广大的领土与众多臣民;虽有诸多后妃美眷,但仍膝下无子。国王为此忧愁不已,担心王位无人继承,便举行盛大隆重的祝祷仪式,祈求上天恩赐...[阅读全文]
-
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过去,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时,有一位优婆夷总是尽己所能,日日虔诚供养佛陀,无有懈[阅读全文]
-
谁再开我棺材,谁就不是我弟子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 遇安禅师悟道后,住温州瑞鹿寺。后示寂于北宋至道元年(995)。他的入寂非常自在潇洒。 临走的那年春天,他作偈付嘱...[阅读全文]
-
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
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阅读全文]
-
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道:桶里是什么? 南泉答道: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马祖没有再吭声,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阅读全文]
-
一个参禅的和尚与一个念佛的和尚
我记得说过,前二年说过,近来很少说,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这两样比较一下。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阅读全文]
-
五后忍大师下傍出一枝
神秀和尚、老安国师、道明和尚。神秀下普寂,普寂下懒瓚和尚。在南岳。师有乐道歌曰: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更莫...[阅读全文]
-
为霖道霈禅师悟道因缘
道霈禅师,鼓山元贤禅师之法嗣,字为霖,号旅泊,亦称非家叟,俗姓丁,福建建安人,生于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道霈禅师十四岁投本郡白云寺为沙弥,第二年便落发,学习经教...[阅读全文]
-
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江南大德,于蒋山为阵亡将士设追荐大法会。梵琦禅师奉命升座说法。帝大悦。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诏梵琦禅师于蒋山说法,并赠内府白金。洪武...[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盘山遇僧
明万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师行脚至五台山,首先求[阅读全文]
-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时候,其师五祖法演曾谓之曰:住持此院,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 分别有以...[阅读全文]
-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肉身不朽
明朝天启三年十月十二日正申时,憨山大师于广东曹溪端坐而逝,世寿七十八岁。当天夜里,群鸟悲鸣。并有毫光冲天,照亮夜空。四众哀恸,声震山谷。 大师灵体三天以后依然栩栩...[阅读全文]
-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一条长江,岸这边住着出色的佛印禅师,岸那边住着佛教名士苏东坡,二人互相仰慕,时有来往这天苏东坡来访佛印,听侍者说佛印禅师出去了,但并不太远。渡一回江也不容易,既来之...[阅读全文]
-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们常常失去收成,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有一位婆罗门,因为不忍心看到大家总是饥饿的样子,于是,他每天清晨都到神庙里去祈...[阅读全文]
-
沧桑兴教寺:当罂粟花开满申遗大道时
沧桑兴教寺:当罂粟花开满申遗大道时 经济学博士陈怀松饱含深情撰写本文,观后为之动容。我们不敢设想当罂粟花开满申遗大道时,我们的文化还会有遗产吗?谨以此文分享给所...[阅读全文]
-
虚拟世界是否存在真实罪业
视点: 台湾佛教法师称玩游戏杀人是罪业 佛弟子网络偷菜,该不该? 虚拟杀人游戏被诉教人说谎引发争议 编者的话:最近网上掀起了一番争论,吸引了许多人,尤其是学佛人的...[阅读全文]
-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阅读全文]
-
智慧是治疗烦恼的必备良药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阅读全文]
-
修善积福得升天(图文)
过去,忉利天王帝释与大梵天王亲近友好。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宫,发现帝释忧愁不乐,于是问其原因。帝释说:您想想看,天人若天福享尽就必须降生人间,若不懂得修善积福,不...[阅读全文]
-
惠能大师宝衣生根 密语度人 返观内心清晰得见(图文)
惠能一路饥餐渴饮,日夜兼程,眼看就到大庾岭了。他正想轻松地喘口气歇歇脚,猛地听到背后人声嘈杂,回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有数百人正呐喊着追来。离得太远,听不清喊...[阅读全文]
-
佛号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马圩,这个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个地方官,他的父亲也是做官,他的父亲是拜慈云遵式大师做师父,就是慈云忏主,就是创造十...[阅读全文]
-
唐朝时期佛教对茶的贡献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阅读全文]
-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图文)
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见佛闻法后,欢喜无量,随即买下太子的祇陀园,欲供养佛陀,成就精舍。...[阅读全文]
-
一代宗德立公案 千秋万世传茶兴
1200多年以前,唐代禅门巨匠从谂禅师,在赵州这片土地上举扬释加如来传续下来的涅磐妙尽,他于无量法门之中结合国人参禅修佛之实情,催生出闻名于世的吃茶去公案,为当时中国...[阅读全文]
-
弘一大师的意外发现(图文)
1936年,一代高僧弘一大师在捧读一册日本古版《大藏经》时,检出一只夹在书页之内的古苍蝇。他以收藏家的视角善待这只生物标本,并以独特的创意将其打造成为一件装置精巧的...[阅读全文]
-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阅读全文]
-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临安府净慈肯堂彦充禅师,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俗姓盛,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境内)人。彦充禅师幼时依明空院义堪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彦充禅师即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大愚...[阅读全文]
-
犹有纹彩(四祖道信)
【原文】子①问曰:诸圣从何而证?师云:廓然廓然。子曰:与摩②则无圣去也。师曰:犹有这个纹彩在。(据《祖堂集》卷二) 【译文】孩子问道:以往的诸位佛圣如何印证?道信禅师...[阅读全文]
-
皮肉骨髓(菩提达摩禅师)
菩提达摩就要去世了,他召集弟子们说:「我的寿命快到了。死之前,我想证实一下你们的禅法修为到底如何,请你们将自己所悟到的说给我听听吧。」 据说,菩提达摩有四大弟子,...[阅读全文]
-
《佛今在何》佛光禅师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阅读全文]
-
鹤林和尚嗣牛头威禅师
师讳马素,未规行状,不决化缘始终。敕谥大律禅师大和宝航之塔。 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会即不会,疑即不疑。 师却云:不会不疑底,不疑不会底。 有僧敲门,师问:是什摩...[阅读全文]
-
花开见禅 花不开也见禅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心,你是怎么体会的? 桂琛指着椅子,问:你叫这个是什...[阅读全文]
-
诸法解脱(四祖道信)
【原文】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据《五灯会元》卷一) 【译文】到了唐高宗永徽辛亥年(6...[阅读全文]
-
大慧宗臬——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诚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阅读全文]
-
五百仙人 脚印引路 两世得度
一时,佛在舍卫城。在寂静森林安住的五百仙人经常对天尊作火供。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日日夜夜...[阅读全文]
-
明师吐血(兴教明师)
饮光是佛陀弟子大迦叶的汉文译名。佛经中曾说∶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披弥勒百尺之身。那本是用比喻的手法,说饮光已得佛教的真传,堪为传法大器。但却有人泥於文字,死钻牛...[阅读全文]
-
是你心里的灯灭了,与我的蜡烛何干?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起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的多用纸糊的灯笼点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朋友,辞别时,天色以晚,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说:我不...[阅读全文]
-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正在盘膝打坐。他突然听到了几声哭泣,声音好像来自山脚下的海边,而哭泣的人是一个年轻的女子。[阅读全文]
-
《禅林问对》——以心传心
[原文] (神光)则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语神光云:诸佛菩萨求法,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汝虽断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为惠可。又问:请和尚安心。师曰;将心来,...[阅读全文]
-
痛苦源泉 在于错误的追求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谅解;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阅读全文]
-
什么是佛法_佛法的意思
有一個和尚覺得自己跟隨鳥巢師父夠久了,他認為自己已經熟知佛法,於是決定向鳥巢師父告別,外出尋覓更精深的佛法。 「多謝師父這幾年的照顧,我要離開這裡了」「你要到哪...[阅读全文]
-
一个漂亮少女闯进了禅堂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 只有守关的老禅师心中清楚,参加这次闭关的四十名法师今天已经到了最后一关破生死关;生死关亦称情欲关,情欲不断,生死难了。但...[阅读全文]
-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洛阳人。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往来于三藏译经场所...[阅读全文]
-
邓隐峰参石头禅师公案
邓隐峰是唐朝著名禅师马祖的一位得意门生。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就去向马祖告假,说要去参石头禅师,看看自己的水平。 马祖知道石头是很厉害的人物,就说:石头路...[阅读全文]
-
鸟窠和尚嗣径山国一禅师
在杭州。未睹行录,不决化缘始终。因侍者辞,师问:汝去何处?对曰:向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我这里亦有小许。侍者便问:如何是这里佛法?师抽一茎布毛示,侍者便悟。 ...[阅读全文]
-
树的沉思·风的脚印·花的笑声·草的香气
1、说得出就开门 禅师担任烧火僧人的时候,一天关上门,烧得满屋都是烟,大叫救火,救火!,马上僧众都聚集过来,禅师说:说得出我就开门!僧众都回答不出,南泉禅师这时候就把钥...[阅读全文]
-
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天,弟子们和禅师一起在田里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总是歪歪扭扭,而禅师却插得整整齐齐,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 弟子们感到很疑惑,就问禅师:师父,你是怎么把禾苗插得那么...[阅读全文]
-
鼓山元贤禅师悟道因缘
鼓山元贤禅师,无明慧经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字永觉,福建建阳人,大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出生。元贤禅师为诸生时,嗜好周程张朱之学。二十五岁时,曾读书于山寺。一日,偶然听...[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平阳赋诗
憨山大师下五台山后,暂住在平阳府太守胡顺庵家。胡公求大师赋诗,并留下古今诗集几本供参考。大师随手翻阅几页,刚一动念构思,文字诗句便如泉涌,不可遏止,倾刻之间已做二...[阅读全文]
-
放弃很难 选择也同样很难
今早在QQ上,得到一位网友发过来的故事: 这也是我听一朋友和我说的:一家很出名的公司招收新的职员,其中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你开着一辆车,在暴风骤雨的晚上,经过一个公交...[阅读全文]
-
禅话禅音禅事禅心(图文)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无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利,还是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却还是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询问如何...[阅读全文]
-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这两句禅语出自永嘉玄觉的《奢摩他颂》开头语。 永嘉玄觉以《证道歌》闻名于世,他是禅宗六祖惠能的弟子。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是开悟以...[阅读全文]
-
我想修禅,怎么入定啊?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有人,她才问我几句话,不然她不敢问。 她看没有人了,她问我,她说:老法师啊!我想修禅怎么入定啊? 我说:你在干什么? ...[阅读全文]
-
禅者,见性成佛才是最大的目的
耽源禅师有一次提着篮子要往方丈室去的时候,路途中,慧忠国师就叫住他问道:你盛那么多的青梅子做什么用? 耽源:供养诸佛菩萨用的。 慧忠:那么青的梅子,尚未长熟,吃的时...[阅读全文]
-
宽容将换取一切美好的事物
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胜产幽默,减少人生的沉重感,让人生充满快乐和欢笑。[阅读全文]
-
禅,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阅读全文]
-
我怎么一点也不认识你?
药山惟严禅师有一天饭后在园子里散步,看到寺里烧饭的饭头,就问道:你在寺院里多长时间了?饭头规规矩矩地回答说:三年了。老禅师看了他一眼,说道:我怎么一点也不认识你?饭...[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法堂炼磨
大师刚开始习禅时,由于尚未得参究要领,故久无消息。乃专心念佛,日夜不断,净念相续,不久即有感应。 一天晚上,梦见阿弥陀佛现身,立于空中,相好光明,了了分明。大师行接足...[阅读全文]
-
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观是何人? 心是何物? 师问融曰:「在此作甚么?」 融曰:「观心。」 师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师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阅读全文]
-
圆悟克勤大师因艳诗悟道 开悟的奇特机缘(图文)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 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 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阅读全文]
-
将触动你心中蒙尘的怒火拭去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阅读全文]
-
沙弥无意踩死青蛙 竟被师父逼迫自杀
无德禅师,教徒非常严格,有位沙弥走夜路时不小心踩死了一只青蛙。 无德禅师知道后,就非常严厉地教训说:你怎么能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杀生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去后...[阅读全文]
-
两座庙—善用别人的智慧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阅读全文]
-
盲人提灯与苦行僧的领悟
漆黑的夜晚,有位苦行僧来到荒僻的村落,街上村民们你来我往。 苦行僧摸黑走进一条小巷,忽然看见有灯光从小巷深处照过来,只听见一位村民说:瞎子提灯过来了。一个双目失明...[阅读全文]
-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 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多么美妙的一幅山水画啊! 山花开似锦-山上开的花呀,美得象锦...[阅读全文]
-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阅读全文]
-
把内心涂成彩虹般绚烂 快乐的生活
当你的心中装满了阴霾,你的世界也就会随之变得忧郁起来,处处变得暗淡无光;如果你摒弃怯懦,使自己内心充满光亮,那么,你脚下的路也会渐渐地明亮起来。[阅读全文]
-
“狗再生”带来的不仅是感动(图文)
成都一条被车撞伤的狗被主人抛弃在路边,许多居民给它端去食物和水,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再生。 它每天都在找主人,还流眼泪。 居民宋大姐说,再生很懂得感恩,有人给自己喂...[阅读全文]
-
以貌取人,人间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云盖守智禅师就批评他道: 看你虽然是长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谈吐竟如醉人一样! 从悦面红耳热的答道: 请和尚...[阅读全文]
-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心里非常向往,就鼓起勇气请求雷禅师准许他也能进入禅堂参禅。默雷禅师道:学禅要用心,绝不能嬉戏、游乐,以你小小的年...[阅读全文]
-
印中通授禅师悟道因缘
阳山松际印中通授禅师,磬山天隐圆修禅师之法嗣,俗姓严,乌程人。通授禅师十七岁投道场山落发。后投天隐圆修禅师座下参学。圆修禅师令他看赵州狗子无佛性之话头。通授遂谨...[阅读全文]
-
障碍别人就是障碍自己
阿凯给佛莲发来信息: 我有一个心结,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在上学时,一直算个好学生。小学毕业考到了一个重点中学,后来在考高中时出现了问题。当时,我在报考时要报一...[阅读全文]
-
你是僧宝,应改名僧璨
4、法佛无二 [原文] 有一居士①,不说年几,□有十四②,及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③,请和尚为弟子忏悔。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悔。居士曰:觅罪不可见。师云:我...[阅读全文]
-
净精进菩萨教化王子 礼拜忏悔终得道证果
过去,在人寿有八万四千岁时,人人安乐,当时的佛名为广光明。广光明佛住世时,国王、大臣以及百性人人信受佛法,个个安居乐业。 国王有个儿子名叫财功德,年十六岁,面貌英俊...[阅读全文]
-
佛陀食用三月马麦的故事
在毗兰若村中,有位婆罗门,听说供养佛陀可得大福报,遂于夏安居时启请佛陀带领五百比丘入村居住,于三个月中接受他的四事供养。然而,在佛陀一行人到达之后,婆罗门却又反悔...[阅读全文]
-
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阅读全文]
-
把假的放下,便能找到真的
现在讲一个离婆多尊者开悟的公案。 他是佛的弟子。有一天,他到别处去,晚上路过荒野,前无村庄,后无旅舍,见路旁有一小亭(供给行人休息用),于是他就在此亭过夜。但是心中...[阅读全文]
-
虱子是什么做的(图文)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阅读全文]
-
如何是自己清净法身?
南宫令于钟英居士,西京万寿幻休常润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见明,河南邺下人。钟英居士生而胎素,性情柔慈,长大后被举为孝廉。因屡试不第,遂生入佛逃禅师之志。他曾经告诉...[阅读全文]
-
五百女子入佛门 精进修行 开悟证果
舍卫国东南方的汪洋大海之中,矗立着一座美丽的小岛。它四面环海,与陆地遥遥相对,仿佛是一块与世隔绝而又可望不可及的人间仙境。 小岛地势平坦,宛如突兀在海平面上的一...[阅读全文]
-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一次,法眼文益上堂说:"出家人要依随时令而行,冷即冷,热即热。 欲知佛性之义,当观时节因缘。" 门上写门字 从前,有一个老禅僧住在庵内,在...[阅读全文]
-
无念深有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黄檗无念深有禅师,俗姓熊,黄州麻城人。无念禅师十六岁时,曾患痘风,生命垂危。他的叔叔和兄长商议道,让他出家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果然,他的病不久就好了。无念禅师...[阅读全文]
-
将心比心 大爱无我 尽享安乐
很多人不快乐,何故?太累了,欲望太强。若能远离晴忧次女伞业衰,雨忧长女鞋业衰,心平气和,凡事不钻牛角尖,常将心比心,大爱无我,离欲阿罗汉,能不得安乐?[阅读全文]
-
憨山大师——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 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阅读全文]
-
佛心的追随者(图文)
阿底峡尊者时常强调要相信因果业报。当一个人相信名利、权力、手段比较三宝还要深刻的时候,佛法不能进入他的内心。因此,皈依不足以化度他;也不足以感动他行持佛法。菩提...[阅读全文]
-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 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阅读全文]
-
无疑真信禅师悟道因缘
象城净业无疑真信禅师,西京万寿幻休常润禅师之法嗣,俗姓刘,蓬山人。真信禅师少时从城中阳现禅师出家受戒,日以书写《华严经》为业。 一天晚上,真信禅师书写《华严经》,...[阅读全文]
-
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盘山和尚在街上看到有人正在卖野猪肉。客人对肉店老板说:请切最上等的肉一斤。只见老板放下割肉刀,双手在抱胸前,大大咧咧地会问:那你老兄说说哪个地方的肉不是上等的?盘...[阅读全文]
-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很喜欢参禅,也喜欢跟和尚做朋友,他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阅读全文]
-
所作业不亡,果报还自受
梁武帝那个时候,有位国师有神通。有一天,梁武帝要下棋,下棋的时候,就跟门口的卫兵讲:今天我下棋,什么人来我都不见。这时,刚好国师来了。卫兵说:大王下棋,不能求见。国师...[阅读全文]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
- [佛经故事]迦旃延尊者度贫女,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贫穷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