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麦得道
久远以前,有一名穷人靠打零工赚得六升麦子,正想拿回家维持家计时,在半路遇见一位正在托钵的沙门。穷人心想:这位沙门容貌庄严、威仪具足,令人生起恭敬之心。若能供养,不知有多么殊胜!沙门察觉到穷人的心念,跟随他来到河岸边。
穷人请示:“我有麦子想要供养您,可以吗?”沙门回答:“当然可以。”穷人立即在地上敷衣,请沙门就座。穷人取一升麦子,和成一面团,供养时起心动念:如果这是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一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食用毕,叹言:“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小?”穷人以为法师食量大、还没吃饱,于是马上再取一升麦子,和成面团,并于供养时又起了念头:如果这是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二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伸手取回面团,依然感叹不已:“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小?”穷人内心不禁思惟:这位修行人食量真是大得惊人!已经供养两升麦子,还嫌太少。不过,既然我已经决定供养,就应该让对方吃饱!边打着妄想,穷人边取出二升麦子,和成一个大面团,恭敬地供养对方,同时在内心暗暗祈求:如果这真的是一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四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领受后,喟叹如前:“唉!为何这么少、这么小?”穷人一听,将剩余的二升麦子悉和成团,全部供养道人,并在内心祈愿:如果这确确实实是一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作波罗奈国王,统领四小国,证得初果。
沙门取得最后两升麦子,仍叹息不已:“为何还是这么少、这么小?”穷人恭敬地回答:“请您尽量食用,假如不够,我愿意变卖身上的衣服,换取饮食再供养您!”沙门闻言,便将钵中五升面团悉数退还给穷人。
此时,大惑不解的穷人不禁问道:“尊者,您原本嫌面团太少、太小,现在为什么只吃一升,不全部吃完呢?”沙门回答:“你供养我一升面团时,内心冀求成为一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第二升面团时,只求作两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第三、第四升面团时,只愿现世成为四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剩余两升面团时,亦仅仅发愿作波罗奈国国王,统理四个小国,并于其后证得初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的愿怎么这么少、这么小?并不是因为所供养的面团数量多寡啊!”
穷人一听,产生种种自我怀疑:现世成为统理四小国的波罗奈国国王并非小事啊……恐怕不会应验吧!可是,能够知道我的心思,必定是得道圣人,是殊胜的大福田,应该不会欺骗我才对呀!
沙门察觉到穷人种种心念,于是将手中的钵抛掷到空中,腾空飞起,化成量齐虚空的巨大身形;随之又缩小如微尘,一化无量,无量化一,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行走在水面上如同行走在地上一般平稳,行走在地上如同在水中滑行一样迅捷轻快。在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之后,沙门对穷人说:“好好发愿,发大愿,内心不要怀疑忧虑!”言毕隐身而去,不见踪迹。
穷人亲眼目赌圣者示现神通变化,对佛法、布施功德信心大增,于是决定出发到波罗奈国首都去。在半路上,碰巧遇见波罗奈国国王的宰相,宰相仔细端详衣衫褴褛的穷人,开口问道:“你莫非是某某人的儿子吧?”穷人老实回答:“的确。”宰相再问:“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穷人不禁悲从中来:“少时失怙,家道中落,孤苦无依、无亲无故,一生都在穷困苦恼中度过,才会潦倒落魄到这种地步!”
宰相亲自带着穷人,来到国都王宫,入宫向波罗奈国王禀报:“国王,您某某亲戚的儿子现在正在宫门外,憔悴贫苦。”波罗奈国国王敕令臣下引进穷人,问明身世原委之后,证实的确是亲人的独生子,再三叮咛务必亲近自己,切莫远离、流浪异乡。
七天之后,波罗奈国国王重病不治,舍报往生。众臣商议:此王素无子嗣,仅仅这名穷子,是现存唯一至亲,宜应推举他作波罗奈王,统领四小王国。
穷人先前布施圣者所发的愿实现了,然而登上王位之后,却不行仁政,广肆暴虐,令百姓苦不堪言。此时,当年应供的得道沙门忽然现身于波罗奈王宫宫门前,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对恶王开示:“你先前发愿要证得初果,为何现在广造恶业,违背本愿?”随后对他广说种种妙法。恶王见恩人示现,忏悔自责,惭愧悔过,行善修道、精进不退,终于证得初果。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四—-贫人以糗团施现获报缘》
省思 :
三宝福田诚不可思议!布施供养之福,现世得天人福报,进而得道证果。点滴善法,随愿力不同,所感果报个个殊异。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愿,更应该发大愿、发善愿、发无上悲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坚定信心,于学佛路上勇健不退,终必能圆满心愿,福慧具足,广益群生。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