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嗔是心中火

释寒山

嗔是心中火①,能燃功德林②。

欲行菩萨道③,忍辱护真心④。

【注释】

  ①嗔:一种仇恨或损害他人的心理状态。

  ②功德:佛门指做善事为“功”,获福报为“德”。

  ③菩萨道:一种自利度他,自度度他,普度众生修行法门。

  ④真心:真实无妄之心。

【阐说】

  这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大乘佛诗,诗中劝喻世人忍辱去嗔,共行普度众生的菩萨道。

  入我佛门,向有大乘、小乘之分。小乘以追求个人自我解脱证得阿罗修果作为修习的终极宗旨;大乘以大慈大悲,成佛度世,普度众生为修习的最高目标。

  修行大乘菩萨道,主要的途径就是在于发菩萨心而修行“六度”。你道是哪“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可以度悭贪,持戒可以度毁犯,忍辱可以度嗔恚,精进可以度懈怠,禅定可以度散乱,智慧可以度愚痴。

  嗔是心中的火,修行者平时只要嗔心一起,便就可以把平时修持下来的功德之林,烧个精光。克服嗔恚最好的办法,就是忍辱。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待人接物的大度能容中养护真心,去除妄心。

  关于忍辱能度嗔恚,台湾释慧森编著的《佛学课本》,有着一段很精辟的说教:“忍辱是克服嗔恚的良法。真能忍辱的人,必是大智明理,大悲含摄,大度能容;不能忍辱的人,易发嗔火,恶心一起,破坏了种种所修的善法。菩萨行者,深明理性,具正知见,修诸善行,即遇邪见凶恶之徒来不加赞叹,反而毁辱,怜悯他的无知而加以容忍;纵使被他打击,亦不以牙还牙。因修学佛法的人,负有荷担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愿行,必须视冤如亲,以柔克刚,能被感化,方见功夫。可见这种忍辱工作和卑怯无力含垢忍怨不同,而是一种极明智的,极宽容的,极大方的举措。”此外,安于苦难耻辱而不生怨恨的情绪,也可认为是“忍辱”的一个内容。

  《维摩经·佛国品》说:“忍辱是菩萨净土。”诗的语言是精炼的,举忍辱能度嗔恚,那么其他五度,也就自然地联想而囊括其中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