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诗曰:
“贤妇施衣裹圣伤,悲心毁谤劝修良;
善因福报生天上,身着金缕口妙香。”
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从前有一位家财万贯,贤誉远闻的长者。他经由媒人介绍,聘娶城外一位贤善长者的千金为妻,结婚之后,夫人不久,就怀孕了。
长者夫人,自怀孕的时候起,口中不断发出一种微妙香气,薰遍全国各地。凡是闻到妙香的人,都感觉到非常奇异,不知道如此微妙的香气,来自何处?彼此纷纷揣测其来源。
阿?世王闻此妙香之后,命令各级官员秘密寻查微妙香气的来源。不久,即被探查出妙香的起源,是出自长者夫人之口。她本来没此香气,受胎怀孕之后,才发生这种奇事。
探知此妙香源头的人,急速跑去报告国王;阿?世王非常欢喜,于是召见长者,对他说:
“贤卿!你的夫人,如果生下男孩,请赠予本王。”
长者夫人怀孕十个月期满,产下的婴孩,并不是男孩,而是一个妙相端严的女孩子。这个女孩与众不同,初出生时,就有金缕宝衣自然着身,她的母亲觉得奇怪,就把它脱掉,可是脱后又生,始终不露宝体,怎样脱也脱不尽。大家都认为这个女孩是有福报的。但还是觉得奇怪,猜则她过去究竟种何福因,能够得到妙香和宝衣的福报?
王舍城的人大家都有同感,于是推出代表前往灵山(即灵鹫山),请问佛陀。因为任何奇怪的事情,或不能够解决的事情,大家都会去请问佛陀,唯有佛陀才有办法能够彻底知道,彻底解决难事。
这时候,释迦世尊正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演说妙法。民众代表来到佛陀座前,恭敬顶礼后,即请问佛陀说:“世尊!此长者女,宿世种何福因,能得到此妙香和金缕宝衣自然着身?惟愿世尊慈悲开示,以释群疑。”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出生在乡下又非常困苦的贫妇,有一天,她出门遇大雨。这时候有一位老比丘,是证得独觉果位的圣者,因为大雨路滑而跌倒在地,摔破膝盖,血流不止。贫妇见状,急忙把他扶起来,为他洗去泥血,并撕下自己的衣服,替这位老和尚包裹伤口。
“这位贫妇,她虽然出生于乡间,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能够通达高深的佛法,但她却知道:“佛”是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佛法广大无边,天上人间,无有与佛能比的。
“她知道恭敬三宝,供养出家人的功德无量无边。她也知道,对佛、法、僧三宝不恭敬,或毁谤播弄出家人的是非,是犯“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大罪业,罪过无量。因此,她不但竭诚恭敬三宝,而且到处称扬赞誉佛教救世利人的伟大。
使他弃恶修善,并说明毁谤僧尼的罪业与恶报,使他忏悔恭敬三宝。造口业毁谤三宝的人,受到她的教化,因她一言,出罪生福,可说是不计其数。“这位贤良的妇人,因为她有此好心,撕裂自己的衣服,救护老比丘,为他裹伤;又规劝造口业的人,改恶从善,她种下这种好因缘,所得福报,独一无二。所以命终之后,上生忉利天为天人,享受天福千岁,天寿千岁享尽之后,又下生到人间,所以有此宝衣自然着身,和母亲口出妙香的瑞相。”
诗曰:
“善心圣口福腾香,护比丘身德显扬;
转世人天多妙乐,皆因劝导出贤良。”
附注说明:
(一)本篇故事出于“佛说譬喻经”十卷之首。
(二)撕下自己破旧的衣服,包裹老比丘的伤口,即获得生天的福报,以及身穿著自然的金缕宝衣。劝戒造口业的人,弃恶行善,即获得口出妙香的福报,其功德无量无边。
(三)造口业批评僧尼是非的人,除了死后堕落耕舌地狱受诸剧苦之外,尚有万世惨受盲聋喑痖的苦报;生生世世受人毁谤,口出臭气,所说的话,没有人会相信,受苦无量。
- 幼童被骗毁谤庶母 死堕地狱苦熬千年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五、竭诚供佛 四愿成就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四、撮盐山立 一本万利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二、改造命运 夫妇卖身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一、戒德降龙 饿鬼诉苦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宿业难消 罗汉遭灾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八、邪思退道 长沦生死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七、夫人生天 国王得道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六、供僧福德 不可思议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二、供佛斋僧 众丐飞空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修福且缓 牛悔上生
- 佛教圣众因缘集 九、阻人建寺 苦报无边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八、恶意欺僧 悭妇罪报
- 佛教圣众因缘集七、人生无常 梦觉勇施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六、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