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中的洞见ⅱ》—— 觉悟、超脱
1.人踏上一条路,无非是为了寻找一扇门。
2.通向未来的路注定是一条流亡的路,乞讨的路。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有办法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4.那些引诱者,也被自己的引诱所引诱。钓鱼者也被鱼所钓。
5.内在的贫瘠,久而久之便铸成了外在乞讨的造型。
6.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获;除了枷锁,我们一无所失。
7.闭上眼睛,我们便开始做梦;睁开眼睛,我们已经在梦中。
8.不管幻觉能够给人带来什么,只有真相才能使人平静。
9.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伟大的开始,却以渺小的方式结束。
10.迷恋最终必定会转变为厌倦。
11.那些曾经一度让我们趋之若鹜的,最后也都变成了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
12.几乎每一件事,不管当初它看上去对你是多么地合适,最后你还是会发现它并不合适。
13.成为一样东西,也就意味着成为一种局限性,为此,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对自己产生厌倦。
14.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归于无聊。
15.一切随时间而逝去的东西,一切不会再现的场景,都与梦的性质别无二致。
16.如果不是对这个世界完全失望,一个人怎么能够想起来要去寻找他自己呢?
17.对于有些人是甘露的东西,对另一些人也许就是毒药。
18.尽管都是腐烂,水果的腐烂与肉的腐烂还是有差别的。
19.只有不与人生活在一起,才有超越人的机会。
20.如果你一天当中不需要去做什么事,又没有遇到什么人,那么这一天对你来说是多么幸运!
21.别人终归是一面我们无法穿越的墙。
22.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与别人碰撞而产生的火花,每个人都可以去点亮他自己。
23.谁要超越他自己,不是通过占有,而是通过不断的舍弃。
24.在高处你将会看到的更多。而在低处,你有机会得到的更多。但是,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会蒙蔽你的眼睛。
25.最重要的事情是去看清楚,而不是去得到什么。
26.一个目光迷离的人,并非他看不清东西,而是他无意再看什么。
27.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注视生命本身,而不只是热烈地去参与它。
28.人陷在自己所做事情的泥潭里。
29.知道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比知道我们能够做什么来得更加明智,同时也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
30.除了静默和凝视,一个人还有什么需要去做?
31.如果追寻,你就求之不得;如果逃遁,它便紧追不舍。
32.沉默是一种更深的表达。
33.有低级庸俗的快乐,也有崇高深邃的悲伤。
34.如果我们能够一直提高自己的立足点,那么原来那些在我们眼里很大的事情就会逐渐变小,直到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
35.只有光明能够看到黑暗,黑暗无法看到它自己,黑暗仍然被自己的黑暗所笼罩。
36.智慧,不过就是一种整体的眼光;幽默,不过就是一种大气。
37.没有什么真正值得一看的东西是能够用眼睛看得到的。
38.相似的事物,总是能够突破时空距离上的阻隔而遥相呼应。
39.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
40.唯有自己会飞翔者,才可向下俯视而不至于眩晕。
41.最拥挤的地方,通常也是最愚蠢的地方。
42.处于边缘,是为了随时可以离开。
43.忙碌可以被视为一种拥挤,拥挤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忙碌,它们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似,都是一种挤压的现象。忙碌是时间上的拥挤,拥挤是空间上的忙碌。
44.痛苦来自于选择。如果你选择,即使你选择了天堂,天堂也会变成你的地狱。如果你无选择地接受一切,那么,即使地狱也会被你转化为天堂。
45.我们常常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更加饥渴,但我们也可能因为一棵树而对整个森林都失去了兴致,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是迟钝还是敏锐。
46.但凡引诱我们的东西,并不是要把我们引到高处,而是要将我们禁锢在低处。
47.较低的无法对较高的产生诱惑,太高的也无法吸引太低的。
48.一个群体外在的整齐和清晰,恐怕要以其中个体的模糊为代价。
49.整体是宁静的,也是永恒的,局部则一直动荡不已。
50.整体总是很休闲、很放松,个体则一直为了维持自己而忙个不停。
51.整个存在是觉知的,同时也是放松的。人是思考的,同时也是紧张的。
52.整体化腐朽为神奇,局部化神奇为腐朽。这是整体与局部之间一个永恒的循环。
53.个体在行动,整体在流动。
54.当渺小试图要证明自己的伟大,挫折就已经注定了。
55.不论一个个体的内在,还是一个群体的个体之间,其所在的层次越低,就有越多的冲突和竞争。其所在的层次越高,就越是趋于和谐。
56.一个人内在的和谐才是真正、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都只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57.要免于被污染,要么成为浩瀚的海洋,要么成为高山之湖。
58.宽度意气风发、跃马扬鞭地拓展着自己的版图,但是高度仍然不为所动地俯视着它。
59.即便在低处,人也要学会俯视。俯视带来自身的轻盈,从而使人高升。
60.高处,因为它涵盖了众多的低处而更加充盈。
61.数量可以繁衍,但质量只能蜕变。
62.数量不应该试图去跟质量攀比。
63.当深度向上翻转,它就变成了高度。但宽度永远还是宽度。
64.因为看不到整体,我们仅能看到的那个局部就会自动地扩大和膨胀,直到它成为我们的整个世界。
65.有时候,视而不见并不是瞎眼,而是一种超脱的眼光。
66.活在外围,就是活在一个不断循环的圆圈中,亦即轮回之中。
67.一个人越是向内深入自己,他对外面的世界就越具有洞察力。当他完全穿透了他自己,他也就同时洞穿了这个世界,因为,他自身就是那个障碍。
68.既然混乱能够凝成一团,那么清晰也可以自己结晶起来。
69.清澈意味着深邃,浑浊则是肤浅的体现。
70.忙碌永远停留在表面,而寂静永远是在深处。
71.只有深处才能创造出次序,表面只能制造出混乱。
72.我们必须把自己变得很深,否则,任何肤浅的小事都足以深深地打扰我们。
73.终究而言,人只能被深所满足,而不是被多所满足,多仍然是肤浅的。
74.湛蓝的天空,我们会隐约地感觉到那是最健康的东西,就我们内在那个封闭狭隘的精神而言,它无疑是让我们得以通风透气的最好的一扇窗口。
75.问题总是带着很大的喧哗声存在,而答案却一直保持沉默和寂静。虚假的问题和真实的答案之间从来没有连接。
76.匆忙是一种浑浊的状态,停下来才会产生清晰。我们因为匆忙而变得愚蠢,同时,匆忙又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愚蠢。
77.每一个盲动都扬起一些灰尘——外在的灰尘和内在的灰尘。
78.如果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容纳万物的空间,何必再去追逐那些幻生幻灭的万物呢?
79.懒散和自由当中,自有另一种隐藏的和谐与次序。
80.很多人在浑浊中度过了他们的一生,他们从未体验过清晰的美妙感觉,而清晰就是神性。
81.停下来,你会觉知到一切都是永恒的。在匆忙的移动中,你会看到一切都在趋向于死亡。
82.从容是高贵所特有的节奏感,忙乱则是委琐的外在表现。
83.从容到极致,就进入了永恒。
84.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整个存在中最美的时空——此时此地。
85.伊甸园在哪里?它就在当下,它就在此时此地。
86.我清楚地看到,现在的植物仍然活在伊甸园里。
87.当下一刻、此时此地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家,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其他的家。
88.当一个人安住于当下这一刻,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处于一种清醒的无念状态,那么他就处于道之中。人一思考,便走入了歧途。
89.此时此地是生命唯一的绿洲,通过它,一个人可以潜入永恒。欲望、动机把一个人引向未来——一块不毛之地,每一条把我们引向未来的路都通向死亡。
90.在任何一个片刻,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融解。然后,他可以直接品尝到整个存在的品质,那是一种巨大的宁静和充盈。
91.我们希望事情按我们的愿望发生,但它们注定不会发生。一切发生的都在这个时候发生,我们却不能融入这个发生。
92.对结果的渴望败坏了通向它的全部过程。
93.即便在景色最美的地方,人们也一路奔跑。
94.即使是天上绚丽的彩霞,如果我们从大地上去观赏它,仍然有一种被它笼罩的不快。但如果我们能够来到云层之上,那么下面即便是乌云翻滚,仍然不减损我们超脱后的喜悦。
95.天空的湛蓝,它的深邃和无限让我们的灵魂震颤。
96.神隐藏了自己,人一直在显露自己。
97.人必须丧失自己,以便重新找到他自己。
98.一无所有其实等同于无所不有。有意味着有限,无意味着无限。只有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归到无限的整体之中。
99.一无所有——一种最浪漫的状态。
100.除非一个人成为了无限、永恒的一部分,不然他必然会厌烦。
101.当一个人丧失了自己,整个存在都将成为他的家。
102.人在寻找别人之前,先要去寻找并且找到自己。
103.没有人能够通过模仿而获得真知,也没有人能够通过追随别人而抵达天堂。
104.别人对你来说永远都只是一个客体。别人最多只能深入到你思想和情绪的领域,但他们无法进入你的主体性——即你那无限宁静和喜乐的本质存在。
105.为了避免陷入任何一种狭隘的生存境界,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眼前保持空旷。
106.随着别人在你的世界中消失,你自己也将逐渐随之消失。
107.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只有当我们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下才会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因为过于积极主动而错过了它们。
108.爱是被美唤起的一种激情。
109.爱的本性是轻盈的、上升的,所以它不适合背负任何东西。
110.爱是自由的开花。
111.只有两个自由才会彼此产生爱意。这样的爱,就是两个自由相遇时的兴高采烈。
112.真正的爱只承诺当下,但不承诺将来。
113.慈悲是一种冷静的热情。
114.爱有两种:迷恋与慈悲。迷恋的对立面是憎恨,多数人就陷在这个循环里。慈悲的背面是忧伤,一个佛是慈悲的,但他也是忧伤的。
115.一个有形式的东西好像存在在那里,但其实它是不存在的,或者它最多是一种梦幻般的存在。那无形的好像是不存在的,但那却是唯一真正的存在。
116.静心是静态的创造力,创造活动是动态的静心。
117.向前走,迟早会退回来;向上爬,还是会掉下来:向内深潜,也许就回不来了。
118.只有无为能够永恒,因为它不产生任何东西,所以也无法被抹去。
119.人的不幸就在于他永远被粘在一些事情上面,而他本来是超越于所有这一切之上的。
120.所有的做都是有缺陷的。因为,所有的做都起因于某种不平衡,并且产生出一种新的不平衡。只有无为才完美无缺。
121.当我们有了了解,我们就不需要去做;如果我们还一直在做,那么我们就并没有真的了解。
122.外在的世界是多的世界,内在的世界是一的世界。但外在的多并不比内在的一更加丰富和完整,相反,多只是一的碎片。
123.对于那些被叫醒后仍然不能完全清醒过来的人,最好不要去弄醒他们,让他们继续去完成他们的梦吧。
124.一个醒来之人的不幸,在于他不得不面对自己那个昏睡的时代所发出的巨大鼾声。
125.没有一种外在的获得能够达成内在的宁静。
126.成功之前是长久的焦虑,成功之后是无尽的空虚。
127.也许,一个人所能达成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这样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东西,而是成为了天空般的,只有天空从来不会成为对其他任何东西的阻碍。
128.当一个人完全了解了自己,他也就彻底丧失了自己,他的了解将会把他溶解和蒸发。
129.其实,除了看着那个看者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看的。
130.水通常是向下流,但它也可以透过蒸发上升到高空,这完全取决于水自己的状态。
131.学会了飞翔,便避开了低处所有的拥挤。
132.河道就像一个很长又蜿蜒曲折的滑梯,要说享受,世界上没有比河流更会享受的了。
133.如果你继续停留在幻象中,那么你的快乐和幸福也是虚假的。真正的喜乐乃至极乐,是一个人从所有幻象中解脱出来后的感受。
134.就一般而言,天空是云的背景。但从本质上说,真正有意义的是天空,云只是给天空充当陪衬,以衬托天空的永恒。
135.云常常被自己的变幻所迷惑,天空却永远不失自己的本性。
136.当我们谈到自由,我们就会联想到天空。天空就是自由的象征,因为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这种全然性就是自由。
137.自由就是撤掉所有的支撑,当没有了有形的支撑,就会被那无形的力量所支撑,然后随着它移动、漂浮。
138.一个觉醒的人,当他向外看,他的眼睛是具有穿透力的,当人们去看他的眼睛,他们会看到一个无底的深渊。
139.执着产生监禁,领悟带来自由,带来超越。
140.退一步海阔天空,上前一步则悬崖峭壁。
141.水之所以能够流动是因为它不执着于自己的外形。
142.柔软就是神性,坚硬是粗鄙的。
143.成为柔软的,成为被动性的,在那个当中,将会有伟大的创造。
144.等待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但是,单纯的等待——一种不期待任何发生的等待——却是一个人解脱的契机。
145.当一个人舒适到极致,他就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由此我们不禁推想——不存在应该是一种极乐的境界。
146.一个人的做不可能比他本身来得更大。所以,一个人若能静静地自处,保持无为,他将享受得更多。
147.空隙是一切美和善的基础。正如距离产生美,无为、寂静也是善的原始状态。
148.只要我们存在,我们就不会知道;当我们知道了,我们将不会存在,那时,有一个知道和一个在,但不会有我们。
149.我们真正幸福的时刻,就是我们近乎不存在的时刻。
150.你的在就是你的不在,你的不在就是你的在。
151.像自己已经不存在那样地去存在,一个人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存在。
152.唯有真正的超脱,才会有谐谑和嬉戏的心情。
153.一朵花、一个女人是一种有形的美,但有形的美永远都不如无形的美来得深邃和恒远,单独、空无即是无形之美。
154.美让我们感到时间的消失,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消失。
155.当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我们就对了;当我们感觉不到时间,我们就对了。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