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往生比丘尼四
天 慈
天慈,俗姓孙,原籍苏北盐城南乡伍佐镇。年二十四,依慧山老和尚剃度,在扬州某寺受具足戒。此后即来苏州,在虎邱小普陀寺当客师,为时三载;又往上海闸北宝福庵当客师三年。后仍返苏州,住葑门二郎庵。师刚进庵时,但破屋三间,荒芜一片。师发愿重兴梵宇,数载节衣缩食,辛勤劳动,积累资财,建大殿三间,顿使败瓦颓垣,成为庄严道场。师平日常诵大悲咒、万德洪名,苦行卓绝,为大众所称叹。一九七七年初秋,体力渐衰。一九七八年冬季,患浮肿病,但身心安泰,不感痛苦;虽病卧床席,始终念佛不断。一九七九年五月五日(即农历四月初十日),下午四时十五分,正念分明,安祥往生。当时有文山寺大众尼师,以及男女居士多人,齐集念佛相送。师在往生前一刹那间,自言自语云:‘阿弥陀佛来了!来了!’言讫,瞑目而逝。世寿八十有七。火化后,检得舍利花若干。
妙 行
妙行,俗称周,浙江湖州南浔人,贫农出身。夫早死,遗一子一女,亦相继而亡,自知业重命薄,年二十四即决志出家,往杭州礼大悲庵某老尼剃度为沙弥尼,法名妙行。后又往南京栖霞山受戒。师秉性仁慈,平日专修净土,曾在苏州钟楼头贞净居关房闭关。三年后,住持北园天龙庵。年七十五,患腹水症。卧病二十多天,自知不起,不肯就医服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往生前三天,对徒弟说:‘还有三日,我就要往生了。’到第三天,仍正念分明,持念佛号。不觉叹云:‘已经第三天了,佛怎么还不来接我呢?’正说之际,忽觉满目光明,随向徒弟招手云:‘光太亮了,快给我关灯。’大众言:‘没有开灯。\’其时师即随众合掌,称念圣号,端坐而化。逝世后,顶热肢软,瑞相昭然。时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中午十一时也。
常 静
袁常静,母家姓姜,家住湖北汉口。年三十六,发心念佛,皈依德清法师座下,法名常静。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长斋念佛达三十三年之久,至六十九岁往生。居士平常修持精进,无论寒暑冬夏,每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门拜佛。每逢天暑,汗湿衣襟,即备海青数件,便于更换。务令威仪整肃,不以便服礼佛。见衣服破烂,登门乞化者,脱己衣施与,无吝色。或窃其母家物件,察觉后,不但不予制止,却至厨房盛满碗饭,令饱食而后纵之。一九四四年正月,忽感微疾。至四月初十,亲见西方三圣来临。至十七日晨,谓家人言:‘我要落发,你们可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又令烧檀香,为之沐浴。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到来,即为落发,授沙弥尼戒。二十日晨,告家人言:‘我今天要归到西方去了,你们速去归元寺,把首座和各位师父请来念佛,助我生西。’八时许,归元寺首座领众僧来时,居士已命人扶起,跏趺坐椅上。胸佩戒牒,手执数珠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到来,你们不要哭,助我念佛。’言讫,自称佛号数声,大众在旁齐称圣号。至十点钟,奄然示寂,如入禅定。次日十点装缸时,端坐如故。火化之日,念佛送葬者达千人。火化后,骨灰成金黄色,得淡白色坚固子大小共七粒。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