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门故事 >

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

  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

  隆兴府(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宝峰克文云庵真净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俗姓郑,陕府阌(wen)乡(今河南陕县)人。克文禅师幼时生母即离世。虽然他事奉后母尽心至孝,但是后母不爱他,并且经常打骂、羞辱、刁难他。他的父亲非常怜悯他,便让他暂离家,四方游学。一天,克文禅师来到复州(今湖北沔阳)北塔院,听了思广禅师的讲法后,感动涕泣,于是便从思广禅师出家。思广禅师是五祖师戒禅师之法嗣,而五祖师戒又是云门祖师的嫡孙。二十五岁的时候,克文禅师试经得度,并受具足戒。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克文禅师专学经论,不久即能通晓其义,并升座为众宣讲。一时名闻京洛。

  一日,克文禅游龙门,看到殿庑间绘有吴道子画的比丘入定图,他们一个个瞑目端坐,寂默不动,克文禅师大受震动,幡然自失。他告诉同伴说:“我所负者如吴道子画人物,虽妙尽一时,然终非活者。”于是他便放弃讲经事业,向湖南方向行脚参学。克文禅师所至之处,与人论辩,必令满座倾倒,故大家都把他视为饱参之士。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克文禅师来到大沩山,参加坐夏(夏季安居修行)。一天晚上,克文禅师听到一位僧人举云门祖师接引学僧的一则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僧问云门:“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门曰:“清波无透路。”

  克文禅师一听,言下领解。

  于是他便前往参见黄龙慧南禅师,欲求印证。当时慧南禅师住在黄檗山积翠庵。

  初礼慧南禅师,因为未能契旨,没有得到印证,克文禅师感到非常沮丧。临行时,他抱怨道:“我有好处,这老汉不识我。”

  于是他便往香城参见顺和尚。

  顺和尚问:“甚处来?”

  克文禅师道:“黄龙来。”

  顺和尚问:“黄龙近日有何言句?”

  克文禅师道:“黄龙近日,州府委请黄檗长老。龙垂语云:‘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有人下得语契,便往住持。’胜上座云:‘猛虎当路坐。’龙遂令去住黄檗。”

  顺和尚一听,不觉说道:“胜首座只下得一转语,便得黄檗住,佛法未梦见在。”

  克文禅师当即言下大悟。此时他才恍然明白黄龙慧南禅师的用心处。

  于是便急急忙忙的赶回黄龙,礼拜慧南禅师。

  慧南禅师一见克文禅师,便问:“从什么处来?”

  克文禅师道:“特来礼拜和尚。”

  慧南禅师道:“恰值老僧不在。”

  克文禅师便问:“未审向什么处去?”

  慧南禅师道:“到台普请,南岳云游。”

  克文禅师道:“若然者,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慧南禅师便问:“脚下鞋甚处得来?”

  克文禅师道:“庐山七百五十文唱来。”

  慧南禅师道:“何曾自在?”

  克文禅师便指着鞋,说道:“何曾不自在来耶?”

  慧南禅师一听,非常惊诧,知道他是一个可堪造就的好法器

  于是克文禅师便留在慧南禅师座下请益。当时慧南禅师座下另有一僧,名洪英,福建邵武人,机锋峻烈,人莫敢触。克文禅师当时与洪英禅师齐名,故人称二大士为“英邵武,文关西”。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慧南禅师移居黄龙山,克文禅师亦随而前往。

  一日,克文禅师入室参请。

  慧南禅师道:“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曰:‘照见天下。’‘放下时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时如何?’侍者无语。汝作么生?”

  克文禅师道:“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

  慧南禅师便厉声喝道:“关西人(指克文禅师)果无头脑!”说完便看着在场的另一位僧人。

  克文禅师于是指着那位僧人道:“只这僧也未梦也。”

  慧南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

  从此以后,克文禅师便独步门庭。

  慧南禅师入寂后,克文禅师先后住持过仰山、圣寿、洞山等道场,有十多年的时间。后浪迹三吴,随缘行化。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克文禅师行脚至金陵。王安石听说克文禅师来了,便前往迎请,礼敬问法。

  王安石问:“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

  克文禅师道:“顿乘所演,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古今,只今老僧与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干时处。”

  王安石又问:“经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以‘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如何?”

  克文禅师道:“《圆觉》如可改,《维摩》亦可改也。《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证取’。夫不灭受蕴而取证者,与‘皆证圆觉’之意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

  王安石一听大悦,于是便腾出自己的宅子,改作寺院,邀请克文禅师为第一世住持。这就是金陵的保宁禅寺。

  克文禅师的法语既平实,又透彻,这个跟他有深厚的经教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现举他的上堂法语三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其禅风--

  1.上堂:“佛法两字,直是难得。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凭少许古人影响,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门,却即背觉合尘,黏将去,脱不得。或学者来,如印印泥,递相印授,不唯自误,亦乃误他。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见伊才向前便为斩断。然则刚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莫有无罪底么?也好与三十拄杖。”

  2.上堂:“洞山门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钵盂里屙屎,净瓶里吐唾。执法修行,如牛拽磨。”

  3.上堂:“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你诸方拟向和泥合水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处。拟向壁立千仞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处。拟向一切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处。你拟不要见洞山,鼻索又在洞山手里。拟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见眼孔定动,又不相识也。不要你识洞山,但识得自己也得。”

  北宋徽宗崇宁改元(1102),克文禅师示疾。大众请他说法。克文禅师笑道:“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然后为大众遗诫宗门大略,说完便迁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