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仲安禅师悟道因缘
灵岩仲安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今湖南澧县)灵岩仲安禅师,大沩法泰禅师之法嗣,幼年时出家为僧,长大后遍游讲肆,学习经论。仲安禅师后中止义学,来到蒋山,投圆悟克勤禅师座下。当时,佛性法泰禅师为首座和尚。仲安禅师于是向他请益,很快便契旨。
佛性法泰禅师后开法于德山,仲安禅师亦随而前往。
一日,法泰禅师派仲安禅师前往钟阜送信。
圆悟禅师一见仲安禅师,便问:“千里驰来,不辱宗风。公案现成,如何通信?”
仲安禅师道:“觌面相呈,更无回互(更不需借助其它因缘来表现)。”
圆悟禅师便追问道:“此是德山底,那(哪)个是上座底?”
仲安禅师道:“岂有第二人?”
圆悟禅师道:“背后底聻(ni,呢)!”
仲安禅师于是将书信交给圆悟禅师。
圆悟禅师笑道:“作家禅客,天然有在。”
仲安禅师道:“付与蒋山(这句话留给你自己吧)。”
接着,仲安禅师又来到僧堂前,捧着书信,向首座和尚问讯。
首座和尚便问:“玄沙白纸,此自何来?”
仲安禅师道:“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今日拜呈,幸希一览。”
首座和尚于是大喝一声。
仲安禅师道:“作家首座!”
首座和尚于是又大喝一声。
仲安禅师便举起书信打首座和尚。
首座和尚正要开口拟议,仲安禅师道:“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沈吟。”
接着又打一下,说道:“接。”
当时,圆悟禅师与佛眼清远禅师正好看见了这一幕。
圆悟禅师道:“打我首座死了也!”
佛眼禅师便问:“官马厮踢,有甚凭据?”
仲安禅师听见了,便道:“说甚官马厮踢,正是龙象蹴踏。”
于是,圆悟禅师便唤仲安禅师至跟前,问道:“我五百人首座,你为甚么打他?”
仲安禅师道:“和尚也须吃一顿始得。”
圆悟禅师一听,看着佛眼禅师,吐了吐舌。
佛眼禅师为了进一步勘验仲安禅师,却道:“未在。”接着,看了一眼仲安禅师,问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意作么生?”
仲安禅师便鞠躬,说道:“所供(招供)并是诣实(属实)。”
佛眼禅师一听,这才点头认可,笑道:“元(原)来是屋里人。”
此后,仲安禅师又前往五祖,向表自和尚通法眷书。
表自和尚见了仲安禅师,便问:“书里说个甚么?”
仲安禅师道:“文彩已彰。”
表自和尚进一步追问道:“比竟说个甚么?”
仲安禅师道:“当阳挥宝剑。”
表自和尚便道:“近前来,这里不识几个字。”
仲安禅师道:“莫诈败。”
表自和尚于是回头看着侍者,问道“是那里僧?”
侍者道:“此上座向曾在和尚会下去。”
表自和尚道:“怪得恁么滑头。”
仲安禅师便道:“被和尚钝置来。”
[钝置,意思是使对方露出破绽,显得不聪明、不灵利。]
表自和尚于是将书信放在香炉上熏了一熏,念道:“南无三曼多没陀南。”
仲安禅师走上前,弹了一下指头。
表自和尚这才打开书信。
仲安禅师送完信,准备回德山法泰禅师那儿。佛果(克勤)、佛眼(法远)二禅师于是便作偈相送。
仲安禅师后应信众之邀请,住持澧州灵岩,出世化众。
曾有上堂法语云:“参禅不究渊源,触途尽为留得,所以守其静默,澄寂虚闲,堕在毒海。以弱胜强,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见处偏枯,遂致优劣不分,照不构用,用不离窠。此乃学处不玄,尽为流俗。到这里,须知有杀中透脱,活处藏机。佛不可知,祖莫能测。所以古人道,有时先照后用,且要共你商量。有时先用后照,你须是个汉始得。有时照用同时,你又作么生抵当?有时照用不同时,你又向甚么处凑泊?还知么?穿杨箭与惊人句,不是临时学得来。”
这段法语,对于修禅的人来说,大须仔细。它有助于学人树立正见,免落歧途。
- 上一篇:慧通清旦禅师悟道因缘
- 下一篇:国清行机禅师悟道因缘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