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门故事 >

云峰妙高禅师悟道因缘

  云峰妙高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今浙江龙泉县)径山云峰妙高禅师,净慈偃溪广闻禅师之法嗣,福州长溪人。祖上世以儒为业。其母阮氏生他时,梦见池上有婴儿,合掌坐莲花中,于是便伸手把那孩子抱在怀中,醒来之后,妙高禅师即落地。因此父母给他起名梦池。妙高禅师神彩秀彻,少时嗜书勤学,醉心内典,有出家志。父母不能夺其志,遂听许出家,从吴中梦泽禅师受具足戒。之后,妙高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痴绝道冲(荐福道生禅师之法嗣,天童咸杰禅师之法孙)、无准师范(破庵祖先禅师之法嗣)等禅德,最后投偃溪广闻禅师座下。广闻禅师是径山浙翁如琰禅师之法嗣,佛照德光禅师之法孙。

  初礼偃溪,妙高禅师即与广闻禅师机语相契。广闻禅师于是许他入室请益,令他充当藏司,负责管理藏经。

  一日,广闻禅师示众云:“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

  妙高禅师一听,豁然大悟,欣喜踊跃,说道:“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

  广闻禅师遂予印可。

  妙高禅师出世后,一度住南兴(今广东肇庆)之大庐、江阴(今江苏江阴)之劝忠等道场,后奉朝命移住蒋山十三年,座下徒众五百余人。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军渡江,南宋王朝如大厦之将倾,蒋山道场亦遭受兵难。元兵手挥利刃,威胁妙高禅师,要他交出金银财宝。妙高引颈就刃,说道:“欲杀即杀,吾头非汝砺刀石”。其言辞镇定,神情自若,了无怖畏,令元兵大受感动。元兵于是便叩首离去。后来元兵首领伯颜特地上山礼谒妙高禅师,并布施寺院一百头牛,斋粮五百石。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380),妙高禅师又移住径山。当时径山道场刚遭火劫。妙高禅师到后,遂率众戮力兴建,不久即恢复旧观。可是刚修好不久,第二年春天,寺院再一次在火劫中化为灰烬。一时全寺僧众无不惊骇。

  妙高禅师喟然长叹道:“吾宿生负此山,吾偿之,勿忧。忧诸人不解狗子无佛性耳。”妙高禅师的意思是说,寺院烧了,他不担忧,可以重建;他担忧的是大众这一生修行不能开悟。

  于是妙高禅师又率众竭力营造,到至元二十九年(1392),才将寺院彻底修复完毕。在修复寺院期间,妙高禅师并没有放松对大众的钳锤和接引,每天还是坚持晨夕唱道。因此,那个时候,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前来参学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元朝早期,在中国佛教史上,禅教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大都(今北京)一带不少教下沙门,肆意攻击和诽谤禅宗,并且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的信任。而禅门里的一些大德,忌于皇上之威,都缩颈沉默,不敢出来抗争。妙高禅师知道此事后,感叹道:“此宗门大事,吾当忍事以争之!”于是邀一两个同伴,来到大都。至元二十五年(1288),世祖召集江淮一带的教下大德,同妙高禅师等人论对。

  世祖问:“禅以何为宗?”

  妙高禅师道:“禅也者,净智妙圆,体本空寂。”说完又解释道:“非见闻觉知之所可知,非思虑分别之所能解。”

  世祖不解其意,于是妙高禅师又进一步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

  之后,以弘教著称的仙林法师开始对妙高禅师进行问难,妙高禅师皆一一答之。

  最后妙高禅师总结道:“夫禅之与教,本一体也。禅乃佛之心,教乃佛之语,因佛语而见佛心。譬之百川异流,同归于海,到海则无异味。又如我万万岁皇帝,坐镇江山,天下一统,四夷四蛮,随方而至,必从顺成门外而入,到得黄金殿上,亲睹黄金面皮,方谓到家。若是教家只依语言文字,未达玄旨,犹是顺成门外人。又如禅家,未得彻证,未得顿悟,亦在顺成门外,谓之到家,亦未可也。”

  以仙林法师为首的教下之徒,被驳得理屈辞穷。从此以后,教禅之争也就平息下来了。

  至元三十年(1293),有人请妙高禅师讲一讲生平行履,妙高禅师笑道:“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说完,便奄然迁化。春秋七十五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