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天如皎禅师悟道因缘
性天如皎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虎跑性天如皎禅师,金陵天界古拙俊禅师之法嗣,俗姓周,四明人。如皎禅师七岁时曾经患肠廱(yong),医生准备剥蟾蜍的皮来给他治疗。如皎禅师见了,非常惊恐,说道:“物我皆命,奈何害之?”说完,便从医生手中夺下蟾蜍,将它放了。如皎禅师的父母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诧异,说道:“必佛种也”,于是便令他出家,礼正庵中禅师为师。
落发后,如皎禅师随侍正庵师入京。在那里,如皎禅师前往天界寺,参礼了同庵简禅师,并奉命掌管藏经阁。在同庵禅师座下,如皎禅师用功非常精勤,曾因为昼夜诵读究习《楞严经》,疲劳过度,得了咳血症。同庵禅师圆寂后,如皎禅师又重新回到正庵禅师座下。当时正庵禅师正住持饶州景德寺。不久,如皎禅师因咳血症复发,想回天界寺养病。正庵禅师道:“吾方赖汝匡辅,若去,我独处此无益也。”随即正庵禅师便辞去景德寺住持之职,随同如皎禅师一起返回天界寺。
如皎禅师病愈后,听说古拙俊禅师门庭兴盛,于是便怀香前往参礼。古拙禅师遂令他能究赵州无字公案。如皎禅师受教后,即回天界,发誓足不出山,禁语千日,奋志用功,务必洞明此事。
大明永乐丁亥(1407),古拙禅师奉诏住天界寺,山居终老。如皎禅师终于有幸亲聆古拙禅师的教诲。
一天夜静更深,如皎禅师禅坐完毕,起身推开窗帘,忽然看见一轮新月正高挂天空,当即便豁然大悟。如皎禅师惊喜地感叹道:“元(原)来得如此也!”
第二天,如皎禅师便入室见古拙禅师。进门之后,如皎禅师没有礼拜,而是震威一喝。
古拙禅师道:“皎上人今日冷灰豆爆,莫是贫人得宝耶?”
[禅门中,经常用“冷灰豆爆”来比喻不经意间豁然开悟。]
如皎禅师道:“宝即不得,得即非宝。”
古拙禅师便问:“凭何如此?”
如皎禅师于是上前问讯,然后退步,叉手而立。
为了进一步勘验如皎禅师,古拙禅师又问:“父母未生前,毕竟如何?”
如皎禅师一听,便屹然不动,默然不语。
良久,古拙禅师又进逼道:“还我向上句!”
古拙禅师的话还未说完,如皎禅师便用长衫的袖子蒙着头,走出丈室。后呈偈云:
“午夜推帘月一弯,轻轻踏破上头关。
不须向外从他觅,只么怡怡展笑颜。”
古拙禅师览其偈,知道他已经契旨,便用手掌拍着如皎禅师的背,笑道:“此正是持不语底人也。”说完,便作偈,为之助喜。
如皎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回到正庵禅师身边,尽执侍之礼。正庵禅师圆寂后,如皎禅师便一钵千家,后于西坑筑庵隐居,影不出山者二十余年,曾闭死关千日。
大明宣德壬子(1432),如皎禅师应武林信众一再邀请,遂出山,住持杭州虎跑,重振祖庭。一时学徒云集。
“文章佛法空中色,名利身心柳上烟。
惟有死生真大事,殷勤了办莫迁延。”
接着,便问大众:“死生既大,汝等且道,如何了办?”
众人皆无应答。
不得已,如皎禅师便徐徐自语道:“我今无暇为君说,听取松风涧水声。”
说完,便怡然而逝。春秋七十岁。
- 上一篇:无际明悟禅师悟道因缘
- 下一篇:东明慧旵禅师悟道因缘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