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吗?如何面对行法中的苦受与昏沉?

修行就是要吃苦的吗?如何面对行法中的苦受与昏沉?

问:

  行般舟时,觉得很疼、很困,会感觉很苦,有人说:“修行就是要吃苦的,不吃苦是修不好的”,这种回答对不对?对这种苦应该如何面对?

  慈法法师答:

  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

  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

  种种妄执皆由妄想而生,妄想实无自性故,所以佛说种种法,令众生回入正知见,见无见见,令出离生死困惑。那么这是一个学佛正知见,在我们汉地正知见的训练是最薄少的了。

  为什么要祈祷三宝加持我们呢?因为我们的知见根本守护——觉知守护跟诸佛是没有差别的,往往我们在这个地方是认不得,就会被现前的妄执蒙蔽。所谓蒙蔽就是把你现前这个妄想当成一个实有,由此而产生妄业妄缘。

  刚才第一个问题说行般舟时,痛苦让人感觉很苦,佛早就说过了,苦谛!他讲的不是你感觉很苦,眼见苦、识苦、智慧苦、证悟苦,光明也是苦。何以故?一切法则皆在无常心性中延续、无常感知中延续、无常现象中延续,无有一法可得故,所以是为苦。

  我们还问这问题就是不知苦谛,你正见没有。你接触到佛法,若不知道这世间所有的感知相都是无常相,那你就想找到一个不苦,结果这已经产生了染著知见、侥幸知见、对待知见、贪欲知见,那么这个知见本身就是不正见,就是妄想心中增加出一个东西。

  心智空明无有对待之时一切苦乐不可得。

  你说我在苦中,我这走得真苦啊!就因为你认为真苦了,所以才真苦。

  那修行是不是受苦呢?不修行也苦,修行也苦,不修行是愚痴的苦,修行是了知的苦。了知苦,了知一切皆苦之时,人反而踏实了,这时人就会得苦谛。

  人若见苦谛生佛法正信,由正信故而生喜,由喜而生悦,由悦而得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得解脱知见,出离六道轮回,这是佛世尊说法的正常次第。你不知苦,你上哪儿成就去?

  说「修行就是苦」,这不是佛法,修行是了知苦,这是佛法之进趣。

  了知苦,人就会踏实下来,生正信,正信是佛法首份。所以正信就会有喜悦、安心,就不再挣扎什么、对待什么了,这人就会得禅定,禅定就会发慧,慧而生正见,正见能出离解脱,能真正地出离世间,这样的修行是对的,是有意义的。

  那么说修行就是苦,没有意义,跟佛法没关系,但是佛法有了解苦的一个进趣。

  刚开始我们在无明苦中、侥幸苦中、愚痴苦中、妄想找到乐的一个苦中去挣扎,那么现在通过修行能主动地认知苦、了解是苦,这个苦是主动的。

  好比我有病了,我说哎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天下倒霉事都让我碰到了,怎么这么苦呢?实际天下人都在碰倒霉的事,什么人都苦。

  所以这个苦谛得见,人就生正信、正见,正见而生喜,因为有正见了,你就不会忧愁苦恼了。

  像这一类的问题——说修行就会苦,那是不了解苦,没有认知一切皆苦之苦谛,这是决定的,你不用怀疑,佛就证得这个地方。

  佛在《初转法轮经》——第一次说法的时候,说的就是四谛法,四谛法就讲苦集灭道。苦者就是果,凡夫贪嗔痴慢疑不正见造成的果;佛说集谛,知一切皆是集,后面就灭谛、道谛。

  实际这个问题就是最基本的苦谛不知。这个问题用苦谛来解决,因为我们苦谛的来源就是不正见,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带来的,你说我知苦谛我要解决苦谛,知苦谛之时即解决它。人知苦的时候就会寻找苦之来源,找苦之因,这就不是解决苦谛了,是要解决苦本了。

  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先知苦谛。这个世间的人谁说「我不苦」,我不相信,你不苦,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苦的方式表达不一样。

问:

  有时候念佛念得太大声、太急,头就发晕、发沉,昏沉得很厉害,抑制不住,都想一头倒到地上,心里很苦,对此应该用什么样的只见?

  慈法法师答:

  这还是继续随着这个苦,认为还有苦之外之法则,所以就会随着苦堕落下去了,或者说就想对治这个苦,我们说苦空无常,你这个苦生起时,你要知无常性无自性性,就解决了。

  你说我太苦了,我放不下,那你倒霉,就是执著于苦。我们人真是很奇特的,越苦越抓着不丢的,这真是通病。就跟家里越有事,越想家里的事,结果越想越舍不得。

  那这个事很好解决:

  在昏沉来的时候,知道昏沉,就在昏沉的当处,是无自性的。你说无自性就解决一切了?你若是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你可以尝试,只要不滞留它,实际无自性就是不滞留,解决了。

  你说我想倒地,你倒地就倒地休息了,还是随它去了,就随着它这个劲儿去了。那么你要是对抗、挣扎、随它,都是很苦的。

  那怎么办?

  ——观其无自性,要以正见去观,正观体,正见是离苦之良药。

原标题:般舟三昧乐 | 如何面对行法中的苦受与昏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菩提眼之善觉生命

精彩推荐